查看:1752 回复:18
发表于 2005-8-15 21:48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时至今日,医改已整整20年,并且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站在这一节点上回顾历史。
2005年仲夏,关于中国医改的争议,正在愈演愈烈。“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百姓的一块心病,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
1980年代:给政策不给钱
对于医改的时间界定,一般从1985年改革算起,但如果追本溯源,启动中国医改的第一句话是:“卫生部门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
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医院管理,这时已显露出诸多弊端,改革已成大势,从1981年至1989年,每隔三四年就有中央文件出台,其中关键性的文件是1984年8月,卫生部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其中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1990年代:大争论
“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此时风行各个行业,卫生系统也加入了这个队伍。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
时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的迟宝兰后来在会议上要求: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2000年:产权改革的号角
也就在这一年,在江苏的宿迁掀开了一个在以后被冠以完全“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卖医院。
这一举动的源头来自于当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数易其稿的《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这也使得酝酿于1999年的宿迁医改名正言顺。
2005年:医改突然变奏?
“市场化非医改方向”,2005年5月24日,卫生部下属的《医院报》头版头条刊出了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的一次最新讲话,并冠以这个让人注目的标题。
此贴由 月光玫瑰 在 2005-08-04 21:09:55 最后编辑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3-6-2 11:38 |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
我国的医疗体制与西方完全不同,“看病难”的主要根源是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等,无论是产权制度改革,还是引进民间资本,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使“患者有其医”,这个方向不能迷失,这个目标不能偏离。
医疗福利制度改革是引起人们对医疗改革普遍不满的最重要原因,目前的医疗体制改革如存在问题的话,首先是政府的医疗福利投入过低,或者更重要的是,这笔投入分配不公,其次是公立医院里呈现商业化倾向。
|
|
|
|
|
|
|
|
我只知道救死扶伤的概念有点远离我们
医疗产业化,加重了老百姓就医罚负担
况且我们社会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福利保障还不够完善
一旦生病住院,医药费是很大的负担。
|
|
|
|
|
|
|
|
~~~~~~~~写了一大堆东西,提交的时候竟然显示不出页面,再来一看,全白写了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1-10-16 10:13 |
---|
签到天数: 108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政府补贴不足,医院就市场化运作了,上海有社会保险还算好的,外地有的地方你看都不敢看 |
|
|
|
|
|
|
|
医疗市场化 是不可取的 是错误的,中科院都出报告了。 |
|
|
|
|
|
|
|
规律是经常被人所忽视的 医院的作用是什么?医院该如何生存?政府能扶持到底吗?很多个体都是需要脱离母体独自生存的 很多现阶段凸现的问题都是走市场化所必须经历的 国家只能掌控大的方向 而无法规定每家医院该如何经营 很多时候我们只不过是在杞人忧天罢了 我们尚不能规划自己的时候 就已经开始为别人操心了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9-10-9 16:39 |
---|
签到天数: 7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
|
|
|
|
|
|
楼上的DD还不明白,现在的医院都是医药分开的。
月光玫瑰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些都是政策问题,医院只是因为上面的大政策压迫才出台自己的小对策。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9-10-9 16:39 |
---|
签到天数: 7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医院还是有药房的,药厂有专门的专门的医院销售部门.医生开多少药,都有回扣的.本届政府虽然否定了很多上届政府的决策,但是给出的药方,有点问题.也许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观望中
此贴由 ast0741 在 2005-08-07 09:54:59 最后编辑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