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915 回复:0 发表于 2009-11-4 18:05
  • TA的每日心情

    2014-10-16 22:17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8:0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海口房地产八痛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从北京回到海口已经快一年半了,在房地产圈里圈外折腾了不少时间,至今依然难改初衷,对海南的房地产爱恨依旧。这些文字本不想说(这里的评论不涉及积压房地产和转化房),但在肚里老发酵,不时放出难闻的怪味。所以就斗胆说上几句,等待业内人士的痛骂。好在我已经做好了挨棍子的准备。
      一痛:产品    迄今为止,众多的开发商的经营理念还停留在“邯郸学步”的水平,将深圳、上海、北京、香港等城市甚至国外的设计理念胡乱模仿一番,有的甚至就把隔壁项目的图纸拿来修改一下,就匆忙推出项目,根本就没有将本地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市场因素考虑进去。
       比如:当紫荆花园和置地花园大户型销售业绩不错时,大家都一窝蜂地上大户型,面积几乎都在150-200平方米。又比如:XX别墅,把欧洲的温带(有的甚至是寒带)地区的别墅图纸照搬过来,全然不顾海口的年平均气温、光照和户外活动特征。还有“汤耗子”,在人口不足80万、土地价格不足40万/亩的小城市里,“汤耗子”的优势在哪里?
       我做了个粗略的统计,海口市目前新建的项目(包括已经报建尚未开工的)约有28-30个,建筑面积在200万平方米以上,价格均在2500-3500不等,面积在150-250不等。房屋的平面设计水平好象没有什么明显的突破。我们知道:好房子并不一定要大面积,就好象衣服是否耐穿已经不是今天选择的标准一样。
       海口的房地产消费群体中,二次置业的有多少?当紫荆花园和置地花园的大网捞过两遍后,还有多少“漏网之鱼”呢?
       本人接触了不少外地客户,他们对目标房屋的要求、价格要求绝对不是现在市面上所供应的。
       市场需求的产品不是发展商自己决定的,也不是设计师决定的,顾客用资金和合同投票。我多么希望海口的发展商能在项目上马之前能多做些调查,多研究市场,多考虑本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产品好了,和市场对接了,项目才会卖得好、卖得快。
      二痛:市场   发展商都把目标市场放在岛外。真正在海南购房的岛外人目前比较集中在转化房。还有些一直在观望和等待。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个市场:海南目前不具备大量引入移民的社会条件,这里的就业机会、创业环境和孩子教育环境还有待完善。外地人购房的目的主要是养老和度假。
       养老社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硬件包括社区医疗、老年保健、常备的急症车等,软件包括特殊的物业管理、老年心理咨询、老年活动计划等。这个市场首先要靠产品培养,其次要靠服务培养,简单的办法打不开这个庞大的市场。
       度假社区问题就更多。主要是房屋买卖和房屋经营之间的合理转化(参见拙文《立法先行——对海南旅游房地产的思考》)。全产权房不适合做度假。
       海南需要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社区和度假社区。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市场真正做好了,海南的房地产就大有前途。
      三痛:价格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姜太公钓鱼”的行为能支撑海南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吗?当后续的资金需要靠销售业绩支撑时,发展商是考虑先吃好还是先吃饱呢?!
      四痛:营销    本地营销十分简单——挂个横幅,顶多再在《海南日报》做个软文广告,或者雇佣几个民工在街头发放些彩页。但异地营销呢?大家都在想,却没有谁去尝试过。原因是:异地销售成本太高。本人曾经和一些发展商探讨过这个问题,但谁也不想第一个吃螃蟹。
       由于异地营销存在着客户分散、总量不大、外地的媒体成本很高、前后延续时间长等诸多问题,单个房地产公司恐怕承担不起这个重任。海南的房地产要走出海岛,只有走联合的道路:本地发展商和发展商联合,发展商与外地的中介公司联合、发展商与旅行社联合。但是,竞争对手间的联合是多么困难!!
       如果发展商相互之间以海南房地产行业发展前途为重,先打好大算盘,再打小算盘,事情会有这么困难吗?
      五痛:规模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海南的房地产公司密度是全国最高的,而单位开发规模是全国最小的。由于房地产业的时效性强,规模过小的项目单位宣传成本很高,递延的无形资产浪费严重。其他的如资金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和日后的物业管理成本都会很高。在房地产竞争比较激烈的城市,暴利已经成为过去,规模节约成本,规模产生效益。
      六痛:专业    海南的房地产不但没有规模,产业链也非常不完善,没有象样的房地产专业咨询机构,也没有象样的专业营销机构,房地产公司从策划、设计、报建到施工、监理、销售,甚至物业管理都笼于一身,有的企业领导一人身兼数职,这样的公司能出精品楼盘吗?能做好销售吗?
      “天救自救者”,海南的房地产的产业格局只有按照产业链重新布置,方可打造出一流的专业队伍,造就一流的企业,创造一流的业绩。
      七痛:媒体   “横幅漫天招展,软文连篇累牍”是海南房地产的营销特色。究其原因,市场狭小只是借口,是媒体为自身的生存而娇生惯养了我们的发展商。没有反面声音只会阻碍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XXXX花园楼房开裂问题至今没有暴光,《椰城广厦》曾经因为说了几句真话而被发展商“请”某位领导出面干涉,XX花园户口迁移中的问题被暴光后,发展商通过其他媒体又摆平了……
       我们在媒体中看到的都是为海南房地产歌功颂德的新闻。沉重的黑幕在愚弄了购房人的同时,更多的是愚弄了发展商自己,受害的恐怕就远远不止海南的房地产业了。
      八痛:规划    三亚市最近房地产非常火暴,投资日益升温,究其原因,三亚得益于城市规划。从和三亚市规划局曾清泉局长的交流中了解到:三亚的规划和城市建设所下的功夫绝对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说完的。今天的结果就是回报:投资、旅游和经济的活跃说明三亚的城市档次提高了,行政水平提高了,吸引力越来越大了。
       反观海口,我们只能沉默了!市民谁在嘀咕:西海岸滨海大道北侧的建筑物是如何被批准建设的?椰岛大厦怎么就建在路中间?玉沙路的西半幅要等到什么时候?城市中的“农村”何时改造?滨海大道两旁的树木怎么就那么杂乱?丁字路口怎么就那么多?在海口行车怎么就那么绕?!……
      谁能回答出:哪里是商业区?哪里是文化区?哪里是工业区?哪里又是居住区?哪里是城区?哪里又是村镇?
      一流的城市是规划出来的。一个城市的土地价格、房屋价格取决于它的档次、品位和供应量。一个没有规划的城市、一个毫无节制的供应土地的城市、一个定位不准的城市、加上闭门造车的房屋产品和拙劣的营销手段、在不公正的媒体渲染下,房地产发展能走上正轨吗?
       海南的房地产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利益阶层、各个相关行业,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发展商的反省和创新、媒体的舆论监督是龙头,产品策划和市场营销是关键,但最重要的是海口的整体环境和形象。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说完了,真爽!
       难道去年的房地产峰会没有对海南起到什么效果吗?为什么海南的发展商如此不明智?为什么海南普遍素质较底?为什么海南有全国最优秀的环境和资源却发展不起来?为什么如此多的为什么?
       祈盼海南能有真正为经济发展着想的领导!祈盼海南能都真正的企业家!海南的房子总是炒风大过踏实,现在也是,户型差,物管费高,质量每每有毛病,还躺在“海景”上面老做些春秋大梦,是该醒醒了。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 ... t.asp?stritem=h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