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2128 回复:2
发表于 2009-9-5 16:37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5-18 06:59 |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装李逵过时了,现在流行装李逵他儿子
晚饭时看新闻,有报道山西农民出生的生意人田文,冒充已故国家领导人的儿子,在全国行骗多次,屡屡得手!从新闻画面里可以看到田文行骗得来的多种名贵的烟酒,工艺品。骗子田文理直气壮地对记者说:“我没有诈骗,他们都是心甘情愿给我送礼的。”这样的报道叫人忍俊不禁。新闻坊的报道一般只是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为娱乐大众而存在的非官方性发言!今天发布了这么一则叫人啼笑皆非的新闻,着实叫人纳闷!表面看来,这只是一则普通的报道,也没有过多的评论,但我们却能明显地感觉到背后的编辑们放出的充满讽刺意味的匕首。一把直接捅向社会糜烂,腐败风气的匕首!
建国后,全国人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电视普及后,收视率最高的也同样是中央人民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不过,近年来,新闻联播的收视率确每况愈下。这其中固然有地方台的新闻越做越好的原因,还有一个大家都不愿意去提到的原因!现在的新闻联播就是:和申的奏折-报喜不报忧!一段网评很能说明问题:新闻联播分三段:第一段是中国领导很忙;第二段中国人民生活很幸福;第一段他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试问这样的新闻能够反映社会的真实状况么?他现在最大的用处只能是发布国家的新政策,新法规,新税收,等等等等。大环境如此,其他主流媒体自然也只能随其大流了!
想要多角度的认清目前社会体系建立,政府机构运行状况等等民生问题,只能从一则则被一笔带过的小新闻里面自己摸索出来了!近年来,“潜规则”一词被频频提及。似乎所有的行业,没有一个能够逃得过他的手掌的!行业被覆盖了也就算了,我们的政府机构却也是深陷其中!在这里,我们不用举其他事例了,就说本篇提及的那则新闻吧。我们来分析一下田文行骗得手的过程!
行骗成立的条件:
1、田文长的像某过世的国家领导人。还特意模仿了其行为特征。(这是重点)
2、田文冒充的人可以在很多方面帮助被骗的人。(都是各行业内的大老板)
3、被骗的人都相信田文可以办到他们希望的结果。(生意做得很大,说明脑子都很好)
条件分析:
1、长相行为先天条件,毋庸多言。
2、说明过世的领导人在高层还是有很大的势力网,在政府层有话事权。
3、被骗的人以前也经常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这样的权钱交易,轻车熟路,而且有不少成功案例。
深层分析:
2、不管身在职位,还是离职的政府高官都有自己的势力网,人情圈子,并能经常使用这种公共关系!这些高官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家族性的,或者联盟性的关系网,并且其中有部分人有目的性地进行牟利!
3、做生意也好,入仕途也罢,必须有一个可以顺利“潜规则”的途径。这个原则在民间通行已久,甚至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了,由不得那些“正经人”不遵守!前段时间的杭州彪车案,如果没有“潜规则”打理,估计胡斌早就在出事以前就被吊销驾照,或者行政拘留,也不至于出这么大的事了吧!
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很初步的得出:骗子田文只不过是借用了自己的长相,凭借着被冒充人的先天优势,以及潜规则的普及性,从而顺利地得到了他所期望得到的效果!同样的,我们也得出了一个很令人吃惊的结论:在中国的官场中,已经存在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势力网,借用各种关系,进行着不为人知的权钱交易,或者人情交易!事实上,不用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从每年发生的山西黑煤矿案命案中,我们能看到这样一个规律:每一次的案件公开后,都会有县长被撤,但最多查到省一级就会停止,更别说再上一层的高官了!每次雷声都远远大于雨点。正是由于上层复杂的关系网,使得国内的检举工作举步维艰!
国内的一党制在建国初期确实有稳定国家局势,加快国家建设的积极作用!不过现在看来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副作用,现在看来最明显的就是不能建立有效的检举机制。很多发达国家的两党,甚至多党制,反而能更好的发挥其监督作用,虽然不能完全揭露政府工作的腐败不足!但至少是高层的官员时刻能有一种被人从后面盯着的危机感,从而收敛自己的言行。台湾省内的政治局势虽然异常混乱,但是他的多党制确使得他的检举制度非常成功,虽然执行机构不能很完美的履行职责,但至少能把他们的丑恶面很迅速的反映到大众面前,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胡乱写了这么许多,并不是对目前政府有什么不满,只是期冀国内能够更快的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检举机制,使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不顾民生的官员能够有所收敛,向着和谐社会的目标迈进一大步。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难过 2012-12-16 23:59 |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可以激发起LZ这么强烈的创作欲,看来LZ也是一个嫉恶如仇之人。
不过呢,可能是LZ所处的环境等关系,文中大都是些推论,一些主观的推论,无其他事实依据做基础。使得文章有点唯心的味道,说服力就大打折扣。
但是,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以及文后掩藏的美好愿望,有很强的普遍性。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5-9-1 16:50 |
---|
签到天数: 261 天 [LV.8]以坛为家I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