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326 回复:1 发表于 2006-5-31 22:43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5-31 22:1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端午节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今天是端午节,收发了好几条有关端午节的短信,可见人们对于这个节还是比较在意的,我想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那好吃的粽子,给贪吃的中国人留下了很深的记忆,中国人的历史其实原本也就是食文化的历史。当然,屈原,这个伟大的诗人,也多少在人们的心里烙下了难以磨灭的怀念。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

其实,端午节也可称之为古代民间的全民卫生节。比如,悬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游百病、佩戴香囊都是和驱病求福有很深层的联系的。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此贴由 夜凉如水 在 2006-05-31 22:17:10 最后编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6-5-31 22:43:59 | 只看该作者
了解的还真多,学习,同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