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4068 回复:10 发表于 2005-11-5 23:52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8 09:4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快讯--巴金先生去世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新华网上海10月17日电(记者赵兰英)2005年10 月17 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正通顺街。 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他的《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的丰碑。


巴金还是杰出的出版家、编辑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14年之久,培育了大批文学青年。巴金晚年奉献社会的伟大之作是:五卷本的《随想录》和一座中国现代文学馆。


巴金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25日,巴金百岁生日,国务院在上海授予巴金“人民作家”光荣称号。


几十年来,尤其从1981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起,巴金在人们心中如一盏长明灯,照亮文坛,给人精神慰藉。


巴金于1999年2月因感冒发高烧,6年多来,病情反反复复,党和国家尽全力救治,终因恶性间皮细胞瘤等病因,不幸逝世。(完)

巴金简历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男,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代表,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7-24 15:05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沙发
    发表于 2005-10-19 16:38:19 | 只看该作者
    巴金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号是NO.1
    可见这位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相当显赫的。

    对这为大作家的去世,表示哀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05-10-19 21:43:45 | 只看该作者
    红楼梦有一句唱:
    天缺一角有女娲,心缺一块难再补

    在嘉网,还能看到有此悼念之词也算不幸之幸。看了几个版块,意料中该出现的都没找到。所幸这里听得簌簌滴泪哽咽之声……

    文学,缺了这块,谁去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09:23:57 | 只看该作者
    很多东西都是很清淡的,先生死地也清淡,也享了高寿,春华秋实,人生诗意的规律,不说悲痛,有份对先生的尊敬就足矣,我父亲喜欢读巴金的《家》《春》《秋》。我最喜欢读他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 11:38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5
    发表于 2005-10-20 18:45:28 | 只看该作者
    哀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05-10-22 19:54:53 | 只看该作者
    永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11-3 15:44
  •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7
    发表于 2005-10-23 09:00:35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看《家》、《春》、《秋》,就算与巴老结缘了。多少年来,巴老的作品滋润养育了一代代青少年,于中国文化教育史的地位举足轻重。
        巴老仙逝后,有报章疾呼:巨匠去逝,谁来弥补我们的文化缺失?
        我倒认为,人于历史的影响终究是有限的,巴老完成了他的人生使命,心愿已了,何况后期他健康欠佳,实际上是一个文坛精神领袖的角色。领袖走了,不代表他的精神也随之湮灭。
              

    此贴由 yeshuwei 在 2005-10-23 10:58:04 最后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05-10-23 12:20:25 | 只看该作者
    怀念巴金就读他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3 12:24:17 | 只看该作者
    恩,有些虽然看过了,温故知新肯定也不错.
    我家里仅存一本《秋》了,哎,梅表姐都远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05-10-26 19:46:45 | 只看该作者
    文学的成就很早,受迫的日子很久,荒废的年华很多,做人的信念很高,真话的冲击很强……

    “共产党员,应该说真话……”
    就这话,如雷贯耳,震撼了不少共产党员,也将某些人的脸皮毫无保留的扯了个精光……我时常在想象着,那附耳聆听者当时的面部是怎么个表情,那些同类是怎么样的心境……
           

    此贴由 独孤 在 2005-10-26 19:47:41 最后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