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5116 回复:25
发表于 2004-5-13 19:02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刚刚过去的应氏杯必定要让所有棋手坐立不安,因为窗外站着一个苏扇、木拐,一袭中山装的瘦弱老人,行动迟缓却安详若禅,他能够让场内的胜负变得伧俗而失却意味,因为他是吴清源。
十四岁只身去日本的吴清源恍然已经鹤颜白发,近几十年更是专于佛理,深居简出,太久太久的时间碎片让人臆想着这位老人的种种,此次应氏之约可谓还了旧时的梦,神游一番便轻鸿而去了。路经上海不由让人想起一段故事,当初10岁的吴清源拜在“江东圣手“顾水如门下,四年学艺,也许会勾起往事历历,在恩师的故土畅游终究是最好的凭吊,他做裁判长,顺水人情却又让人扼腕其年华伤逝的大悲凉。
说起吴清源,有着太多太多传奇。比如与木谷实初次相逢,他以天元开局,至今以来无人敢这么下棋;与永恒的“名人”秀哉下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盘棋,因而诞生出了“封手”制;和木谷实的“十番棋”呕血战让木谷降了等级差又削发为僧。在日本棋坛独步20年之久,而他的两名弟子林海峰和芮乃伟又是男女棋坛的绝顶高手。很多时候说起吴清源,常常是带着讲故事的口吻,我的前辈如是说,我亦如是说给那些热爱围棋的后来者。
川端康成这样形容过吴清源是“身穿藏青底白碎花纹的筒袖和服,手指修长,脖颈白皙,使人感到他具有高贵少女的睿智和哀愁”。很多时候的简约和淡泊凑成了一个中国文人的所有浪漫秉性,棋的布局,手筋以及所有其他环节都有可能成为写意的中国人的流水姿势,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自然意味,是对棋艺、人生走向缄默地寻求。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和温恭的举止是对所有艺术的最大的告白,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对于世俗的尊敬。
计算的胜利永远带着野心和功利色彩,而“不战屈人”才是竞技中极大的尊贵。冷静,含蓄的李昌镐保持着极高的胜率却终究无法同其恩师曹薰铉的华美大气比肩,有时审美是带着感情色彩的倾慕,修养中的禅味多情的老人尤其珍贵。
80时代末90年代初日本第一人的小林光一如是感叹:围棋能传世者惟吴清源和武宫君(即武宫正树),可见围棋理论在于围棋的先见性,早在汉晋时期班固的《弈旨》范旺的《棋品》问世,一部好的围棋理论书对于见识上的拓宽益处甚多,而在现代,《吴清源棋谱》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成名的大家都百看不厌(扯远了,不好意思)
吴清源终究像深山的隐士,依然要回归田园,偶然的出世仿佛是身边吹过的清风,带来一丝清凉舒爽的愉悦,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变得平静而无法表达面目,去看着一位老人蹒跚地走过。不知他是否会想起80年前的北京,北京的海丰轩,另一位风华正茂的一代国手,将他的名字中的泉改成了清源。
此贴由 showmers 在 2004-05-12 17:52:55 最后编辑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3-7-24 15:05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
|
|
|
|
|
|
吴清源该算一个民族英雄了,一次十番棋将日本棋手通杀出局,听说对方由于他的杀气被迫降级,着实是牛了半个世纪。 |
|
|
|
|
|
|
|
下棋下的是心
下棋见的是品
棋子的心与棋手的心
棋手的心与棋手的品
棋品与人品
心有太多的杂念与尘念的棋手是下不出秒棋
国内很多原本很出色的棋手的沉寂
可能正印证了这么个理儿 |
|
|
|
|
|
|
|
实力有时候被环境或心境消磨,近期的棋手被包装的太夸张,应有的实力在频繁的媒体炒作时渐渐失去,这和楼上所言相近,心不静不成棋手,品不端不成英雄。
此贴由 独孤 在 2004-05-12 19:01:37 最后编辑 |
|
|
|
|
|
|
|
5楼的,怎么你什么都懂啊?
琴棋书画样样皆精?
传说中的古代精品淑女? |
|
|
|
|
|
|
|
1,2,3,4,5???
我正巧住5楼,可本人习惯站着尿尿:)
今天经过嘉定没什么好玩,顺手带了一个电子琴回家,古代没有电子琴,所以上面两个论点产生了错误:) |
|
|
|
|
|
|
|
楼上的不该在这里说这样的陋语,不啻在自己的脸上按了两堆煤灰,自个儿作践了自个儿。
电子琴?不错。
投入的成本比学钢琴小。
也算琴了。
老夫聊发少年狂,手抚电子琴
偶尔为之
也很风雅 |
|
|
|
|
|
|
|
其实下棋一个是看棋力,这个可以靠学习和实践增长的。另一个就是看性格和所谓的“品”了。记得上学的时候,一个江苏的业余二段(同学)在指点我们下棋的时候。不是说你这里那里该怎么下。老是说我们“没有什么胜负感拉,什么没有大局观啦。等等”。看上去不是教下棋而是上哲学课。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3-1-26 19:32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