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3289 回复:8 发表于 2015-9-1 21:45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30 18:26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21:45: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印钞为何超世界一半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ekko320 于 2015-9-1 21:50 编辑

    全球各个主权国家,在恶性宽松竞赛的大环境下,货币超发速度正在越来越快,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我们说过一场世界级的通胀漩涡正在形成。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另外一句话更有意思----中国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印钞机。就在中国谴责日本的不限量宽松政策的同时,自己却在去年的新增货币量却占到了全球该数字的一半。

    中国会马上陷入自身货币超发引起的通胀么?如果再加上国外超发引起的输入型通胀,中国通胀会不会成为世界之最呢?

    中国的货币超发本身并不马上意味着经济的失调和通胀的产生。我们为什么货币量M2远远超过美国呢?那是因为和美国相比,中国M2余额的过高本身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的。在美国,银行体系的总资产仅大约12万亿美元,而股票与债券市场的市值超过了60万亿美元,即在美国经济中直接融资比例超过了80%。而与之相反,在中国,银行系统总资产超过80万亿元,而股市债市规模则仅仅为20万亿元。资本市场的欠发达使得大量的资金无处消化,进而导致了M2的激增。

    然而这不能当成全部的理由,不能说中国的货币超发就没任何问题了。这仅仅是中国货币余额激增的一个侧面,中国的货币超发量过高,与中国长期以来的不完善经济发展模式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着经济增长的投资依赖,这种增长模式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最为明显的就是投资回报率的不断下滑——中国每投资1元钱只能撬动0.5元的GDP,而在美国,投资1美元得到的GDP增长则高达1.5美元。投资偏好带动下的产能偏好,进而导致国内消费水平的常年低下。这种消费水平的低下,很大程度上从侧面印证了超发货币的流向问题,这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差别较大的区域之一。

    最重要的是,我们刚才说过,中国的货币超发并不马上意味着经济隐患。然而这样的观点背后,有着一个更为明确的前提,就是被创造的流动性必须返还于消费者之手以刺激消费。只是在这一点上,国内却并非这样。我们来看另一个重要公式——(M2/GDP)÷人均GDP*1000。如果说M2/GDP意味着一国货币超发的规模,那么上述公式则进一步将人均收入的因数引入其中。这个公式很重要,该公式得出的数值越大,意味着该国货币超发量与人均收入的匹配度越低。

    然而在这个公式的计算下,中国此项数值高达42.25,位居全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而前期衡量货币超发状态的M2/GDP排名中,位居前列的欧洲各国,则因为优势巨大的人均GDP排到了后面。

    这个计算的结果很有启发性——中国大量的超发货币并没有回流到公众手中,而仅仅是将货币超发作为了吸血民间财富的手段。然而这样的发展方式却是不可持续的。事实上,正是在中国投资依赖又不能藏富于民的发展逻辑中,经济正走上一条恶性循环的歧途---投资收益的钝化,导致了政府只能进一步的扩大投资规模。而国内消费则进一步萎缩,只能走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老路——依赖出口消化剩余产能。这又造成了对于宽松政策的依赖——中国必须以超发货币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在全球性宽松的大环境下,这个需求则更加急迫。

    于是,中国自身的发展模式,使得货币超发成了一场扬汤止沸的闹剧。政府的货币政策变得非常被动。当然,中国的货币超发也有政府的主动因素,中国政府无节度使用货币发行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国外不一样的是,货币发行的权力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不像国外有国会的牵制。

    中国可以停下大量印钞的脚步吗?答案恐怕是非常模糊的。长年以来,中国瘸腿的增长模式,使得大量的非必要产能在国内淤积。一旦告别了投资拉动的巨量采购和竞争性贬值刺激下的出口保障,紧靠国内可怜的内需,根本无法消化庞大而严重倾斜于生产资料而非消费品的产能。中国一旦停止印钞,很快就会从通胀跌入通缩的陷阱中。这是非常可怕的。

    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巨量的新增货币,与美国、欧洲乃至于日本量化宽松主动寻求的流动性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中国已经在宽松的陷阱中无法自拔,货币超发成了作茧自缚的一场残酷的游戏。

    这样的恶性循环背后,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是有很大的隐患的——通胀预期的不断加剧、蔬菜价格的剧烈波动、房地产市场的难以调控以及泡沫经济之下中国难以掩饰的债务危机,这些都是印钞机轰鸣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人均收入低下导致的消费不足,又使得构建在货币超发之上的泡沫经济对于金融危机的抵御和消化能力非常之弱。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不仅可以为近十年来,中国所有经济学问题找到答案,甚至可以从货币超发的怪圈中,看到中国经济并不甚光明的未来。

    中国需要摆脱印钞机的怪圈,而这也是必须的。试图退出恶性循环则必须完全摒弃当下经济建设中的过度投资等问题。然而做到这点又谈何容易?中国必须建立以消费为经济增长主导的良性循环体系,想要达到这一步,首先是人均收入的提高。而中国的产业格局也将因为投资需求的下调而缓慢的向新的消费领域倾斜。在此过程中,必然经历的是对于投资依赖时期,过剩行业的产能淘汰。而其中,有必然导致就业格局的严重变化。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中国摆脱印钞机地位的道路都将充满艰辛。究竟是勇敢的迈出一步,还是维持在现有的火坑中挣扎,这需要看政府的决心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30 18:26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21:46:21 | 只看该作者
    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M2主要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虽然潜在的购买力也是购买力,但可能永远都是潜在的。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M2过高。人死了,钱没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30 18:26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9-1 21:57:05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货币超发跟药物耐受性的道理一样,本来1克药能达到的效用结果需要更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相同的效用,简直跟吸毒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5-6-11 09:58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地板
    发表于 2015-9-2 07:24:29 | 只看该作者
    定时炸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6-20 13:47
  • 签到天数: 114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5
    发表于 2015-9-2 07:38:59 | 只看该作者
    人多,贪官更多,钱少了怎么够它们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9-20 05:18
  • 签到天数: 93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6
    发表于 2015-9-2 08:00:31 | 只看该作者
    灌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6-9-12 08:37
  • 签到天数: 535 天

    [LV.9]以坛为家II

    7
    发表于 2015-9-2 08:2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7-22 11:10
  • 签到天数: 84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8
    发表于 2015-9-2 09:09:30 |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懒得看。。。
    反正大萧条离天朝是越来越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0-29 20:43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9
    发表于 2015-9-2 09:11:29 | 只看该作者
    兄弟,眼光看远些。
    当前美日都在大开印钞机。
    在一个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经济环境下,“硬通货”美元在不断的QE,你要是不QE就等于财富都被美元吸走了。要么你是封闭经济体,跟朝鲜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