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3809 回复:10 发表于 2013-1-16 10:36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7-18 08:4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10:36: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汉名校校长:教育就是“今天睡好觉 明天不跳楼”(转)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据新华社电“有家长问我,从学校层面来讲什么是教育?我通俗地告诉他们,就是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近日,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关于教育的一番论述,引发各方热议。
    棒喝
    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
    惊人之语折射教育现实
    创办于1920年的武昌实验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教学质量优异的小学,在武汉市乃至全湖北省享有盛名。该校校长张基广是在武汉一家教育研究院的成立仪式上,应邀作报告时讲上述一番话的。简单的一句话10个字引起各方热议,出乎张基广的意料。他告诉记者,当天自己报告内容是《教育的断想》,听众是来自湖北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和学者。
    在谈到“我心目中的教育”时,他用老子的“道法自然”“和而不同”来概括,“教育应该尊重人的自然成长规律,同时应该注重人的个性化发展。”他补充说道,“通俗地说,就是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
    回想说这番话的缘由,张基广说,作为一个校长和教育工作者,自己经常追问:“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生?什么是老师?”他说,当时自己想把这句话说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听。“睡好觉”说到底就是要减轻负担,学校、家长要给学生留下自主、自然、个性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不跳楼”涉及德育,学生只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才不会出现心理问题,能顶住未来社会的压力和挑战。
    张基广的言论被与会的很多专家认为是折射了真实、严峻的教育现实。当前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学生负担太重,压力太大。
    他说,这一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源就是教育方式没有按规律办,因而出现“揠苗助长”“小大人”现象等一系列问题。在他看来,教育改革不像生病吃药,能够立竿见影。中国教育正走在改革路上,进程十分缓慢,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建设。
    赞弹
    一石千层浪,有挺有质疑
    到底何为教育的真谛?
    对于张基广的这番话,有人赞同,有人反对。
    聆听了报告的郧县教育局局长吴忠恒认为,这句看似极端的话,反映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真谛的理解———学生身心健康与社会的完满适应。“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睡好觉,是一项大工程。”吴忠恒说,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教他们学会正确面对挫折以及认识生命的价值。他认为,“最基础的东西,往往容易被忽视、做不好。”
    襄阳市一中副校长王勇则提出质疑,“让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的基本要求,但不是全部。教育还要让学生懂知识、懂礼仪,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等。”另一名老师更直截了当地说,这样理解教育有些浅,“教育哪是这么简单的事?”
    “校长说得一针见血,我们家的孩子就睡不好觉。”67岁的黎女士是武汉市退休小学教师,其孙女目前在一所名校读初一,作为曾经的教育工作者,对孙女面临的教育现状感到痛心,“孩子每天6点起床,晚上7点左右到家,作业通常要做到11点多。按理说,孩子都喜欢放假,可我孙女最怕放假,周末的作业多,比平时上课还累。去年寒假,孩子只在大年三十、初一、初二休息了三天,其余时间都在做作业。”
    小学的作业量也不比初中轻。搜狐网友多多抱怨道:“我孩子上四年级,每天回家做作业要做到晚上9点多,若写作文要写到10点以后。这种情况下哪能睡好觉?”
    这两天,张基广也留意了社会各界的议论,网上有挺自己的,也有骂自己的,对此,张基广说:“我不能说我的话百分百正确,可能说得不完整,因为教育是件十分复杂的事情。但能引起思考就是好的。”
    警醒
    如何才能让学生快乐成长
    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共同为孩子营造宽松成长环境   
    据悉,日前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显示,10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在学习日近八成睡眠不足,在周末也有超过7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厌学、焦虑、敌对、敏感、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屡见不鲜。
    湖北省阳光教育研究院院长方腊全表示,减负、素质培养不是一个新话题,但这么多年这个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即便是新课改也收效甚微。
    他说,现代社会急功近利、浮躁的氛围比较浓,也影响到教育。家长都希望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最好的教育不是上名校,而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我们教育不是为了升学,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首先成人,然后成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导范先佐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张基广的这番话,掷地有声、如当头棒喝。
    他说,这些问题看似学校教育的问题,其实却涉及方方面面。既与家长“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思维、学校一味地知识教育有关,也与社会重学历、轻能力的观念有关。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仅靠学校教育,只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三位一体,共同为孩子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学生快乐成长。

    评分

    收起 已有 1 人评分 总评分: 威望 + 10  金币 + 2   查看全部评分

    樱之风 + 10 + 2 嘉网有你更精彩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6-7-22 11:10
  • 签到天数: 84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3-1-16 10:42:47 | 只看该作者
    除了叹气。。。也只能叹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2-2 20:00
  • 签到天数: 86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板凳
    发表于 2013-1-16 11:34:44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现状不可能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6-1-29 07:32
  • 签到天数: 42 天

    [LV.5]常住居民I

    地板
    发表于 2013-1-16 11:40:17 该帖发布自手机版:wap.jiading.com | 只看该作者
    嚓......一帮子教育砖家,有这空高谈阔论,,,,还不如向教育部申请多开专项技能学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3-23 16:17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5
    发表于 2013-3-13 22:41:2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的现状,对我们在疏导孩子心态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点评

    坚决不搞课外辅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3-13 2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5-9-1 16:50
  • 签到天数: 261 天

    [LV.8]以坛为家I

    6
    发表于 2013-3-13 22:42:50 | 只看该作者
    夜影馨镜 发表于 2013-3-13 22:41
    教育的现状,对我们在疏导孩子心态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坚决不搞课外辅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7-18 08:4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7
     楼主| 发表于 2013-3-14 12:11:29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成长最终的归宿,才应该是家长真正的向往--------- 李双江之子上的是中关村三小——无数家长向往孩子能上的小学,然后是人大附中——无数家长向往孩子能上的中学;随后是美国留学——无数家长向往孩子能去的地方,最后是拘留所——所有家长都不希望孩子去的地方……所以说,孩子成长最终的归宿,才应该是家长真正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7-18 08:4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8
     楼主| 发表于 2013-3-14 12:14:57 | 只看该作者
    [转] 怎样做才能避免孩子和老人的福报提前用光?如何积累和珍惜福报?教育子女和孝敬老人的误区  当今社会养育子孙后代的误区


         今天吃晚餐时,一位同事说明年要让他女儿上一万多元一个学期的贵族幼儿园,我听了很惊讶,并警告他:“每个活在世上的人都是因为有福报才能活命,福尽则亡,请不要把你小孩命中的福报提前用了!一万多元一个学期,那是你小孩命中注定的福报呀!要给她保存起来,给她将来用!” 世上很多人都有很多错误的教育小孩与孝敬父母的误区,故特作此文,以期抛砖引玉。
       世上每一个活在世上的人,能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有福报。如果他的福报尽了,不论是天龙鬼神,还是帝王将相,皆命终。

        从前有二个人打赌。有一个人念佛吃斋了很久,但他总是生病与贫穷,后来他说念佛吃斋没用。当时有一位朋友听见,开玩笑说:“你说念佛吃斋没有用,那你把你念佛吃斋的功德卖给我!” 那人当真了,收了钱并立了字据,把他念佛吃斋的功德卖了。第二天他便梦见鬼差来找他,说他福报已尽,某日当命终。于是他便急忙找朋友要回字据,他朋友说已烧了,不久他便命终。类似的故事我看过好几例,我虽然不知故事发生在何时何地,但我相信是有类似的故事发生过。
       我希望每位见文者都能积福惜福,不要浪费福报。每一有生命的众生,一生能吃能用的一切,都源于前世福报,福报尽则命终。是故,要积福惜福。
        很多有钱人,从小就给小孩吃最好的,用最好,上最好学校的,结果小孩成长后,事事不如意,还染上种种不良习气,不久便因种种原因命终,白发人送黑头人。以上现象,当今社会上比比皆是。如果要找例子,可以找上一大堆。可是有人找过真正的原因吗?其实原因很简单:是父母把小孩的福报提前用光了。什么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那是在消他的福呀!你自己的小孩有多大的福报道呀?!你从小让他过上皇太子的生活,那是在折他的寿呀!
        吃不必太好,卫生就行。穿不必太好,能暖就行。用不必太好,安全就行。上学校不必太好,老师有学问有品德就行。住不必太好,能让心安静就行。娶老婆不必太漂亮,能孝顺公婆、能持家就行。嫁老公不必太有钱太帅,能养家糊口、能不染恶习、能爱护自己,心地善习就行。求师学道,不一定要是大彻大悟的活菩萨,也不一定要是能飞天遁地的活罗汉,更不一定要是能青春永驻的长生不老活神仙,只要他的德行与学问比你目前高,皆可以为师。
    古今中外很多伟人名人皆有云:“我幼年时,我父母给我最大的遗产就是贫穷!”
    古德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古谚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当今物质丰富的社会,我不可能叫大家以贫穷来逼孩子早懂事、早立志、早当家。但是,必须早让你的孩子知道你的钱一分一毫都来之不易,要让孩子在寒暑假期间点体验生活,知道知识的好处,知道知识在人生的道路上是十分重要的。知道品德人格在未来的人生上是宝贵的财富。唯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用功学习,不交恶友,不染恶习。如果你整天把他棒在手上,让他当一皇太子,那只有折他的福寿。
        是的,小孩要从小培养。但是要分开时间段。小孩的纯真童心是不必刻意去修的三际托空,真人心境。这种纯真童心会使元神自生精气神。一至十六年的童心保持得愈久,那这小孩的精气神就会愈充足。精气神充足才有精力去保家卫国,当国之栋梁。所以,教育子女,培养后代良材,当分时间段来管教。
    一至八岁,主要教育礼仪,修养德行。
        什么是礼仪?比如说:尊敬师长,见师长要问好。吃饭喝茶用水不要浪费,诸如此类,应从小管教。人的修养德行,外交礼仪,将影响一生的成败。但知识不是这个时间段教育的。如果一至八岁教育他太多的文化知道,会使过早把他的清净元神转成随六根六尘转的识神,会使他将来精气神内三宝不足,将来难当大任,折其福寿。如果一个人学富五车,但如体弱多病,那如何利益众生,造福社会?
    等他八岁以后,再让他学习世间基本学问。


        等十六岁后,精固血暖,三宝充实,四大调和,五脏安泰,百骨精髓充满后再学习世间千万学问也不为迟。如果从小就娇生惯养,吃好用好,汗不出,太阳不晒,那是折他的福寿呀!希望众人能明白其中的真实道理。
    当今社会孝敬父母的误区


        以上说了当今社会教育子孙后代的误区,下面说说孝敬父母的误区。说到孝敬父母,我先说说古今很多名医的经验。有很多古今名医给病人看病有个习惯:穷苦人得了绝症他会接。但很多高官贵豪得个小病他却不敢接。为什么穷苦人得绝症他敢接,还能治好。但高官富豪得个小病却不敢接?
       据很多名医的经验是:官贵富豪得小病是表相,其实已经福报已尽,就像晋景公一样,早已病入膏肓。而穷苦而有善根之人,表面已经病入膏肓,其实未病到心,因为善根还在,良心未泯。由于一世穷苦又有善行,故福报未尽,故命不该绝。
       很多人孝敬父母是愚孝。给父母吃龙肝凤脑,山珍海味,给父母穿上千块一件的名牌衣服,给父母用最好的生活用品,给钱父母嫖赌。这样孝敬父母,你想父母早死呀!?


    我给你们讲二个故事。
        故事一:从前有个人娶了个蜜口蛇心的老婆。他老婆非常希望她公婆早死,但是又不能直接杀死他们,那怎么办呢?后来有个教了她一个方法:每天给公婆吃最好的,用最好的。此法果然管用,她公婆很快就福报用尽而亡。这招够毒,博得好名声的同时还可让父婆早死,可谓一举二得。请问:你们是这样孝敬你的父母吗?
       故事二:从前有二夫妻常吵架,老公总是一天到晚打骂他老婆。后来他的老婆皈依了佛门得道高僧。有一次,他老婆跟她的师父讲她的苦楚,说她老公天天打她骂她,该怎么办?她师父听后告诉她:“你前世为夫,而你夫为你妻。你每天打骂她,所以你今世欠他一千余次打。”她听后大惊:“问师父该怎么办?”她师父教她一个妙计:“你回家把你老公放棒子的地方换成放马尾扫帚。你老公打你几下就不想再打你了。”后来妇人回家后把她老公平时放棍棒的地方的棍棒丢掉,然后把千百条竹林枝捆成的扫帚。她老公有个习惯,一回到家,不管他老婆坏对,先到老地方拿棍棒把老婆打一顿再说。后来,他拿扫帚打她打一顿后,莫名奇妙的不想打了。更奇的是以后也不想打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那扫帚是上千条竹枝捆成的。打一下就相当于打上千遍。民间有传说,不可用扫帚打人。说用扫帚打人会倒霉。其实原因是用扫帚打人造业太重。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福禄有定数。那能浪费福报?要惜福才是福。凡夫俗子,不知积德积福,只知一味的享福,寿能几何?
       孝敬父母是天公地道的,是应该的。但不可愚孝,不可浪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父母钱财是应该的,但是不要忘了引导父母惜福积福。如此一味的光给钱而不引导父母惜福积德,那就算你天天给父母吃龙肝凤脑,山珍海味,那也是黄泉路近。


        所以,希望各明白这个道理。给父母吃,能饱,卫生就行,不一定要山珍海味。给父母穿,能暖就行,不一定要上千块的国际名牌。什么狗皮猪皮鞋,什么狐皮狸皮衣,人还没死就先披畜生皮,你想让父母先投畜生道吗?
        父母是尊长,孝敬天公地道。先有天地,后有君王。先有父母,后有我身。没有天地,就没有万物生灵。没有君王领导管理泱泱大国,那我们随时都可以被强盗恶人抢财劫色。是因为有君王,才有安定的社会。所以我们应该礼敬国家主席、总统、国王。没有父母生我血肉之躯,就没有我身。没有师长授我生存知识,那我可能如畜生般无知。故我等理当敬天地日月星辰,理当礼敬明君贤相良将,理当礼敬生身父母,理当礼敬授我生存知识的师长。但是,不可愚忠愚孝。

    点评

    吃不必太好,卫生就行。(国内的食品卫生一直有问题,达不到呀!) 穿不必太好,能暖就行。(上海的校服都能致癌,光暖和有用吗?) 用不必太好,安全就行。(靠,现在国内最缺少的就是安全) 上学校不必太好,老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3-14 1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7-30 18:26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9
    发表于 2013-3-14 12:16:3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大学教育质量全球倒数的。。进去人渣1.0出来人渣2.0.,3.0.。n.0版本升级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9-27 08:51
  • 签到天数: 155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0
    发表于 2013-3-14 12:42:07 | 只看该作者
    hhyfree 发表于 2013-3-14 12:14
    [转] 怎样做才能避免孩子和老人的福报提前用光?如何积累和珍惜福报?教育子女和孝敬老人的误区  当今社会 ...

    吃不必太好,卫生就行。(国内的食品卫生一直有问题,达不到呀!)
    穿不必太好,能暖就行。(上海的校服都能致癌,光暖和有用吗?)
    用不必太好,安全就行。(靠,现在国内最缺少的就是安全)
    上学校不必太好,老师有学问有品德就行。(你给我指明几个有品德的老师来?)
    住不必太好,能让心安静就行。(能静得了吗?结婚要有新房、孩子上学要有学区房、老了又没有养老房)
    娶老婆不必太漂亮,能孝顺公婆、能持家就行。(开什么玩笑,现在有几个女的能做得到的?
    嫁老公不必太有钱太帅,能养家糊口、能不染恶习、能爱护自己,心地善习就行。(心地善良是光用眼能看得出来的吗?)
    求师学道,不一定要是大彻大悟的活菩萨,也不一定要是能飞天遁地的活罗汉,更不一定要是能青春永驻的长生不老活神仙,只要他的德行与学问比你目前高,皆可以为师。(你是大师,我真的是凡人!你所说的我是真做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