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3343 回复:0 发表于 2012-11-2 14:48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7-18 08:4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4:48: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群书治要 部分内容先睹为快 拼音+注解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群书治要》作 者:魏征、虞世南、褚遂良
    《群书治要》(以下简称《治要》)是唐初著名谏官魏徵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治要》取材于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上始五帝,下迄晋年”,以“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为宗旨,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呕心沥血数年,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   《群书治要》的特点,一言以蔽之,曰“博而要”。魏征等人博采经、史、子典籍六十五种,又以“务乎政术”、“本乎治要”为原则,删其繁芜,择其精粹,浓缩成五十卷的珍本。魏征乃经国之大器,兼具高尚之道德与卓越的史识,这更使得《群书治要》成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经典之作。
    唐末亡佚 中土失传近千年
      如此珍贵的一部典籍, 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达,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所幸者,此书经由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从此被日本历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为圭臬, 成为学习研讨中华文化的一部重要经典。据日本尾张国校督臣细井德民在天明五年刊印《群书治要》时写的考例中记叙,早在公元13世纪日本镰仓幕府第五代武将 军北条实时(亦称金泽实时),因其“好居书籍”,故在发现《群书治要》后,请中秘书写“以藏其金泽文库”,《群书治要》因此得以传世。后来,此书归德川家 康,他在得到这个本子后,曾于1616年(日本元和二年)正月命令用活字排印。但此时的《群书治要》已经缺失卷第四、卷第十三和卷第二十,残存四十七卷 了。半年后,《群书治要》印成五十一部,每部凡四十七册。不幸的是,此时德川家康突然去世,印本只是分赠给了德川家康的后裔尾张、纪伊两家藩主。事实上等于没有公开发行,所以流传在外间的不多。 1781年,也就是日本天明元年,尾张藩主家的大纳言宗睦,有感于《群书治要》未能流布,便从枫山官库中借得原“金泽文库”藏僧人抄本《群书治要》,重新校刊。1786年(日本天明六年)重印本告成,分赠诸藩主和各位亲臣。这就是今天流传于世的天明本《群书治要》。
    《羣书治要》再回东土 两岸高层齐关注    20世纪90年代,我国原驻日本大使符浩先生通过日本皇室成员获得一套天明时期出版的《群书治要》,交给陕西省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该会邀请十几位专家学者,对《群书治要》选用的65部典籍进行考证、点评,分篇今译,并进行了标点断句和勘误,集结成书,名为《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考译》一书于1996年开始策划,编译工作启动于1998年,在此期间,在故去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符浩同志和习老的夫人共同的关心下,《群书治要考译》的工作历经数年,终于圆满完成,习仲勋同志生前曾为《群书治要考译》一书题词:“古镜今鉴”。2011年6月,该书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无独有偶,据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报道,2011年5月,马英九先生也将《群书治要》一书赠送给台湾国民党的民意代表。《群书治要》在成书一千多年之后,仍受到高层人士之如此关注,可见其千古之魅力。
    古镜今鉴 治国方略 复兴中华之宝典
      《群书治要》虽然诞生于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但是,书中的治国思想实为中国古圣先王治国教民之集大成,其治国平天下之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效,均是历经几千年考验所累积的宝藏结晶。作为一部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卷,唐太宗以《群书治要》为鉴,以“圣贤”为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于为君、择人、施政、教化,其脉络是显而易见的。故《群书治要》理所当然地成为唐太宗之后,历代君王乃至辅臣和各级官吏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当今许多专家学者和社会贤达也认为,该书可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集成,世代治国安民的经验汇编,儒家‘修、齐、治、平’的理论大纲,大唐‘贞观之治’的施政指南,当今领导干部的从政参考,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读本”。“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虽然科技的变化日新月异,然而,中国古圣先贤之文化教育,却历久弥新。我们相信中国先哲的智慧,依然是解决当代许多问题的良方。
    修身齐家 和谐社会 实乃人人所必读
      《群书治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按照经史子分类的类书,可以说是唐朝时期的“四库全书”。   当代的一位佛门大德如此说道:汤恩比先生所说的,解决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社会的问题,要靠中国孔孟学说。唐太宗编的这部书,应该送给全世界每个国家去学习。所以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就是中国人文化的世纪。中国人拯救全世界,不是政治、军事、科技、经济贸易,而是中国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理念之所以能够得到承传,最重要的是祖先留给我们无比智慧的符号,中国文字文以载道的载体文言文。《群书治要》正是汇集先贤智慧的文言宝典,从八万九千多卷书中选出来的。《群书治要》是千百年来古圣先贤治国的智慧方法效果和经验,它的思想是历久弥新的,应该也必将成为解决当代中国诸多社会问题的良方。

    1.jpg (130.9 KB, 下载次数: 3)

    1.jpg

    2.jpg (130.24 KB, 下载次数: 3)

    2.jpg

    3.jpg (128.97 KB, 下载次数: 2)

    3.jpg

    4.jpg (138.63 KB, 下载次数: 2)

    4.jpg

    6.jpg (133.9 KB, 下载次数: 1)

    6.jpg

    7.jpg (153.74 KB, 下载次数: 2)

    7.jpg

    ef7c46b3cb134954d58a94dd564e9258d0094a1d.jpg (112.12 KB, 下载次数: 2)

    ef7c46b3cb134954d58a94dd564e9258d0094a1d.jpg

    0f983dfe9925bc315138bb225edf8db1ca137094.jpg (124.61 KB, 下载次数: 1)

    0f983dfe9925bc315138bb225edf8db1ca137094.jpg

    7.jpg (153.74 KB, 下载次数: 1)

    7.jpg

    8.jpg (152.97 KB, 下载次数: 2)

    8.jpg

    9.jpg (118.3 KB, 下载次数: 1)

    9.jpg

    10.jpg (111.92 KB, 下载次数: 2)

    10.jpg

    11.jpg (143.31 KB, 下载次数: 1)

    11.jpg

    12.jpg (137.12 KB, 下载次数: 1)

    12.jpg

    13.jpg (133.02 KB, 下载次数: 1)

    13.jpg

    50e69a10b912c8fc45e18675fc039245d78821e1.jpg (135.08 KB, 下载次数: 2)

    50e69a10b912c8fc45e18675fc039245d78821e1.jpg

    70.gif (162.65 KB, 下载次数: 1)

    70.gif

    71.gif (173.98 KB, 下载次数: 1)

    71.gif

    71.jpg (98.14 KB, 下载次数: 2)

    71.jpg

    ae932226b899a901b0f5c8801d950a7b0008f5ef1.jpg (130.9 KB, 下载次数: 2)

    ae932226b899a901b0f5c8801d950a7b0008f5ef1.jpg

    ae932226b899a901b0f5c8801d950a7b0008f5ef2.jpg (130.9 KB, 下载次数: 3)

    ae932226b899a901b0f5c8801d950a7b0008f5ef2.jpg

    ae932226b899a901b0f5c8801d950a7b0008f5ef.jpg (130.9 KB, 下载次数: 1)

    ae932226b899a901b0f5c8801d950a7b0008f5ef.jpg

    be8789a5d933c895f7d5e4c2d11373f083020001.jpg (98.33 KB, 下载次数: 4)

    be8789a5d933c895f7d5e4c2d11373f083020001.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