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574 回复:2
发表于 2007-12-10 09:1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建设银行发布的数据,2001年初至今年5月,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22亿平方米,实际仅开发完成12.96亿平方米,加上近期多个城市成交的地块,近10亿平方米的土地囤积在开发商的手中。
也有经济学家推算:在过去两年,开发商通过规范的招拍挂每年获得的土地规模都超过 1亿平方米。从绝对值看,到今年年中,全国开发商的总囤地量高达7.7-8亿平方米。如果考虑到开发商不通过招拍挂方式,或是更早之前囤下的土地,或是以租赁、旅游等其它名目囤下的土地,那么全国开发商所囤地的总规模可能接近10亿平方米。这些囤地大约可以支撑房企以目前的速度持续经营3-4年,而沉淀在囤地中存量的资金量更是超过1万亿元。从分区情况看,全国东部、西部囤地最多,而中部则比较少。但是,掌握在各级地方政府土地储备中心手中的土地则更多,据初步框算,大概是开发商囤地量的3-5倍,最保守计算,也可能高达20亿平方米。
无论是建设银行,还是专家推算,都认为目前中国房地产行业囤地现象严重,面积大约达到了10亿平方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土地的稀缺性体现在其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对开发企业而言,因为没有地就不会有房,也就没有了市场份额。再加之土地的不可移动性,使得局部土地稀缺性加剧。其次,在土地供应日趋减少的形势下,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优势,开发企业更加舍得投入来争夺 “地王”。第三,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土地市场与股票证券市场的关系息息相关。“股市”与“房市”的相互作用,也成为推高地价的作用力之一。开发商的盲目囤地,会带来土地有效供应和利用不足,可令市场供应“缩水”,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凭借其资金实力圈占大面积土地,形成“垄断”,从而推动房价上涨,进而增加银行信贷风险和政府信用风险。
大量的囤地行为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重视,由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39号令),限制“地王”、打击囤地的出发点,使新政受到普遍关注。政府在土地方面的调控,对楼市会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当前土地政策对楼市上涨的实质性影响因素较少。当前土地资源日显匮乏,而人们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强劲,因此,在当前相关保障性房地产政策实施效果未得到有效证实的背景下,土地方面的调控能否有效阻止房价上扬的局势,还有待观察。“39号令”将使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对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对于超过规定年限未动工开发的土地,无偿收回等政策有利于清理、盘活闲置存量土地应有积极影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也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中央已经发出强烈的政策信号。明年对于房贷的政策将不会改变,很可能更加严格,对于房地产开发商紧缩贷款是肯定的事情,而对于购房者的房贷首付会不会增加,很难推测。
虽然39号令对打击囤地有积极影响,但是地方政府能够是否真正把板子打到开发商的身上仍然不敢确定。同时,相比开发商,各地地方政府的囤地行为更严重,有故意抬高土地价格嫌疑。即使打击了开发商的囤地行为,地方政府的囤地行为得不到解决,也无法有效增加土地供应。因此,在打击“大地主”之前,应该对各级地方政府进行整治,就是说必须先引发楼市“地震”,然后加上明年货币政策转向、银行收紧贷款,才可能引发08年楼市房价的大“雪崩”。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10-11 12:01 |
---|
签到天数: 99 天 [LV.6]常住居民II
|
上明年货币政策转向、银行收紧贷款,可能引发08年楼市房价的大“雪崩”。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4-8-22 12:58 |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