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169 回复:1 发表于 2008-1-27 18:50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23:2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论:中央政府打压楼市放开股市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对楼市的打压与对股市的放任同时并存于中国市场,迹象十分明显。
  
  政府一手打压楼市。继去年9月末央行与银监会发布房贷新政以后,国土资源部发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明确土地的招拍挂制度,收紧土地融资严控土地开发期限。与此同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央行、税务总局、统计局、银监会联合制定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详列十五条措施,意图从各个方面进行住房结构调整:重申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
  
   这套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事实上是彻底放弃2003年房地产拉动经济发展的政策,调转船头向保障型住房体系疾驶。政策目标显然是,中国房地产以保障型住房为主,形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房与占比30%的高档商品房四层梯级分布。
  
  政府的另一手是放开股市。相对于楼市的行政市的铮铮本色,股市的政策市显得有些名不副实,因为决策者尽量想用市场手段来控制股市节奏。改变了直接调控股指的做法,政府现在笃信供求关系与金融创新,如加大H股的回流速度、加快基金系QDII的发行速度等,其受热捧的程度导致基金公司不得不申请追加额度。这说明,通过机构而不是个人向外投资,政府正在加大资金开放速度,这是应对外汇压力与政府可控两个必备条件之下的一条中间道路。今后,将以机构海外投资为主辅之以个人海外投资的方式,向境外资本市场谨慎出击。与此同时,管理层频吹股指期货之风,以示股市未来尽在金融创新工具的掌握之下。
  
   之所以有此转向的原因,从稳定角度出发,楼市已成社会矛盾焦点,而政府收获的土地GDP与砖头GDP,一旦遭遇金融危机,全都会还原成土地与砖头回到银行实际上也就是政府手中,污染了环境增加了隐性成本,还加剧了社会矛盾,实在是大大的不划算。
  
  这样的政策让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令人高兴的是,管理层经历半夜鸡叫的风声鹤唳之后,总算对于资本市场的规律有了一丝敬意,行政之手稍松,中国的资本市场就有了发展的大空间。这绝不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摆脱了政策市的阴影,实际上从公司发行、重组到基金分拆,仍然取决于严厉的审批制度,但与以往相比,政策市的阴影不再那么浓重。由于中国的资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资本之中,港股虽然在A股化,A股也在缓慢地港股化,通过国字号队伍在资本市场的拼杀博弈,也使官员们不仅了解而且愿意部分地践行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
  
  令人忧虑的是,房地产市场仍然阴晴未定,政府所设立的房地产消费阶梯让人看到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希望,不过他们市场与公共产品之间的界限仍然被混淆,而且尚未找到如大盘股上市、推出股指期货这样的政策性抓手。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成为政策软肋,我们在政策中尚未看到保障性住房金融体系的只言片语,反而看到了对于集资建房的大力封杀。高地价与高融资成本将继续搭就商品房高价天梯,30%的高档商品房则将成为房价上扬的旗帜。
  
   由于货币宽松的格局不会变,股市与楼市仍然看涨,但从短期内来看,股市将吸收部分厌恶风险的楼市资金,楼市缓升而股市续涨。对于总是逢高接盘的普通投资者而言,应该考虑逢低吸纳美元建立境内外的投资配置以应对未来风险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8-1-27 18:50:1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colinjin 在 2008-01-26 23:25:54  发表
    对楼市的打压与对股市的放任同时并存于中国市场,迹象十分明显。
  
  政府一手打压楼市。继去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