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285 回复:9 发表于 2006-12-7 14:01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10:2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上海,一个精神被阉割的城市

小小


    观察一个城市人民精神状态的途径,有几种,一是观察他们在公共场合聊的话题,二是他们看什么样的报纸和电视,三是他们是否生机勃勃,精神焕发。

    我每天坐地铁,地铁里有一份不要钱的免费地铁报。报道的都是婆婆妈妈的市井新闻,基本相当于给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看的。只是,这些中青年上班族大多每天都蜂拥而上,一抢而空。这份地铁报成了他们一天最早的精神食粮。这份报纸的俗不可耐,在我练习我那拙劣的毛笔字要找报纸垫宣纸时,都觉得它不够格。后来找了南方某报垫宣纸。

    再说电视。忙了一天回到家里,打开电视看新闻,从我小时记事起到现在,30年了,上海的电视新闻节目以一成不变的,万分怜惜的口吻报道:市府某领导,冒着高温酷暑走访工作在第一线的某某单位的同志们。或以万分亲切的口气报道:某里弄某居民煤气管道出了问题,当地负责煤气的同志及时赶到,解决了问题。该居民十分感动。最后那位和蔼可亲的女主持还要再加一句“我们在此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注意煤气管道的使用安全。”

物质至上,麻将和崇洋

    上海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公共场合谈的问题,大约不外乎两种:国外和房子。几年前大家谈的一般是某某家的孩子出国留学了,现在在美国,买了一幢小洋房,还有两部汽车……言语之间对国外的生活羡慕得不得了。这几年,清一色的话题都变成了:房子。“我儿子上个月在哪里买了一套房子,多少钱一平方的,阳台大得不得了。” 听的人赶紧接上,“我女儿刚把她另外一套房子借掉,一个月2000元来,现在她们小夫妻又在什么路买了一套,叫我们搬过去住,我是不去了,自己么一室一厅住住也满好。”

    只要你在上海住过一个月以上,这样的谈话就不绝与耳。

    上海人的精神生活中还有两个大字:麻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听麻将声”是上海人业余生活的真实写照。横批:“此中有真义”。我妈妈有一个本事,就是她无论在我哪里新搬的房子里住下没多久,就能迅速地认识小区内外的人,并且迅速掌握该小区的动态以及周围的情况。除了她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之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小区麻将室。当然,自己家里开麻将台呼朋唤友的人家更是众多。

    上海的年轻人比较喜欢买一份报纸,叫“申江服务导报”,该报纸主要报道一些吃喝玩乐的新闻和时尚品牌广告,另外再告诉你有钱人是在哪里消费的新闻,深受小白领的欢迎。概括来说,就是告诉你怎样花钱才有档次,以及在哪里花钱钱花得最快。

     一个做个性装饰物的朋友曾对我说,在上海,卖有个性有艺术感的东西是不可能赚钱的。上海人只愿意买两样东西,一是便宜货,越便宜越好,另一个就是贴了国外时尚标签的高档货。即使很贵,照样宾客盈门。此话不假,我还记得那天路过淮海路上那个西班牙品牌的衣服店,说打3-5折,打下来仍然是500—1000元一件,那些白领女孩子们就象不要钱一样地疯抢。

上海媒体的愚民政策

    上海媒体的愚民政策,其彻底性简直让人瞠目结舌。陈良宇下台案,涉及一大批本地官员的撤、换、退、升,上海媒体在新华社消息之后,再没有一个字提及。

    其中涉及的社保基金案,我看到北京的《财经》杂志对这笔巨款的来龙去脉、投资过哪些公司,哪些房地产项目,现在经营状况等有过详细追踪和报道,而上海,没有一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关心过、报道过这些关乎重大民生问题的资金的管理情况。

    上海的两张所谓的财经报纸,除了日渐沦落为跨国公司的公关新闻发布工具,再加一个政策传声筒的功能之外,几乎是“目不见路有冻死骨,只要嘴里有朱门肉红包。”

    上海的媒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报道外省市的好。只说自己的喜,他人的愁。久而久之,“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上海人,无知到极其彻底。但是他们的自我感觉以及对身为上海人的自豪感,仍然和解放初期一样。他们不知道,20年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普通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提高了多少,他们收入和物价房价上涨幅度相比,是如何使他们日渐艰难;上海人40岁以上的失业率有多少?双职工都下岗的家庭有多少?挣扎在贫困线上下的人口又有多少?和江浙两省的一些小城市相比,上海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又下降了多少?

     林语堂先生曾在一篇随笔里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在精神的本质上比较活泼喜悦的民族。“活泼喜悦”这四个字我在上海人身上看不大到。在上海谋生活的人的脸上,满是疲惫、无奈和沉重。

     而相反,我在浙江诸稽的广场上,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生机勃勃”、在宁波附近的一个小镇上,知道了什么是“舒适惬意”,在来往于沪杭间的大巴上,听到那个服务员,一个杭州女孩,跟司机兴致勃勃地谈到她家养了一只孔雀如何如何的时候,知道了什么是“活泼喜悦”的中国人。

     和这些生机勃勃的浙江小城市相比,上海人就象是烟馆里的老烟棍,一边抽着大烟,一边陶醉在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中,而自己的头脑日渐保守、愚昧、衰弱和疲惫。

    不过谁知道呢,傻人有傻福。当某一天等养老基金也出问题的时候,麻将桌上的上海人仍然不慌不忙,他虔诚地等待着自己的养老问题,会由某领导,在某个高温酷暑日,提着一麻袋钱来帮他解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6-12-5 11:56:33 | 只看该作者
LS的,不认为这样才符合你的ID吗?
简单就是快乐
说实话,你写这篇东西,反倒是让我觉得你这人太过迂腐.
你为什么而活?
为了N年后的某一天你领不到养老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06-12-6 10:05:41 | 只看该作者
旅行板块老陈有个转贴还要强,也说上海人。很真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06-12-6 10:19:12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eros 在 2006-12-06 10:05:41  发表
旅行板块老陈有个转贴还要强,也说上海人。很真实。



呵呵,在后面有几个回他的帖的人,说得更坦诚、真实,还有中肯。

不管如何,这都是一种双面的鞭策。总比捂在心里什么都不说要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6-12-6 10:24:54 | 只看该作者
当时我也想回的。反而觉得帖子上所言都比较真实,因为自己接触这样的环境和人群。
也只是以偏盖全,让不少人觉得不够爽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7-5-9 08:21
  • 签到天数: 209 天

    [LV.7]常住居民III

    6
    发表于 2006-12-6 10:33:54 | 只看该作者
    人还是很无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09:45:11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这篇文章并非出自我手,不过从自己经历感觉比较真实拿来与人共享罢了,又不知从何看出我的迂腐和不符ID?
    说这些似乎小家子气了
    希望简单的生活不代表简单的思想麻木的生活,你说呢
    还有,我还真不希望将来老了养老金出现问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7-4 18:25
  •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8
    发表于 2006-12-7 12:24:21 | 只看该作者
    不光是上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3:12:38 | 只看该作者
    典型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06-12-7 14:01:17 | 只看该作者
    很偏颇,偏颇的很,最烦地域帖了,当然,真实的中肯的除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