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5284 回复:16
发表于 2006-12-2 02:41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7-7-11 02:34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那年冬天北京的雪很大,林见东第一次看见她时她正在一家灯光黯淡油腻的面馆里狼吞虎咽地吃着他吃剩下的面条,然后他在宿舍里收留了她一夜,他并不知道她是谁,只记住了她睡觉磨牙的习惯。第二天早上他醒来时女孩已经走了,带走了他的一箱方便面,留下字条,说改天归还,署名“老孙”。茫茫人海里我们可能遭遇无数次这样的萍水相逢,过了,忘了也就忘了,可偏偏他又遇上了她,在三里屯的一个歌舞团,她衣着暴露混在一堆姑娘里跳着艳俗的群舞,这一次他们有了更多的交流。女孩在歌舞团表演,她梦想着做一个歌手,男孩来自香港,在学习电影,梦想做一名导演。女孩天真热情,男孩腼腆俊郎,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朋友,在林见东经济最窘迫走投无路的时候,“老孙”仗义地把他接到自己暂住的地方。拮据的物质条件让爱情加倍速度地发芽、膨胀,将两颗年轻的来自异乡的寂寞的心填满,相互需要相互慰藉着为心灵取暖,林见东以为这就是幸福了,而对她而言,这远远是不够的,爱情不能当饭吃,她要当演员,当明星,赚大钱。
她认识了一个美国导演,答应捧红她,带她走,她天真地信了。临走前夜,女孩把自己的“第一次”献给了男孩,混合了仓皇、急促、羞怯、愧疚,像是一场仪式,完成了对纯真爱情的成全和告别。而她的下场是被弃,那个美国导演对她的呼唤追赶置若罔闻,头也不回地绝尘而去,这大概是她第一次尝到绝望的滋味,像个被弃置的道具木偶般仰躺在冰天雪地上,万念俱灰时,林见东找到了她,拥在怀里,流着泪说,他们哪儿也不去了,结婚吧!雪地里落满热泪结成的透明水珠,它们脆弱到我看不见,正如我看不见林见东憧憬的简单幸福,因为女人不甘心,她的野心不甘心,只要一有机会她是不会放弃的。他终于看懂着这种了这种野心,他无法成全的野心,无意中间接为她制造机会,没想到失去一个人的速度远比得到她快得多。那夜女人骑在他身上拼命摇晃着彼此的身体,不停地说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从没发生过!一定要忘记,要忘记,要忘记!我知道她是说给自己听的,如果为了她所追求的成功一定要放弃什么的话,首先是背叛爱情,牺牲自己,她用力摇着,似乎要把最后的心痛、不舍、羞愧、歉意统统摇走,把关于过去的回忆统统摇散。她又一次离他而去,留下所有积蓄给他买回家的机票,在录音带里,她对他说,最爱一个人的人,其实应该是他自己。
十年后,她成了鼎鼎大名的女星孙纳,她的男朋友是鼎鼎大名的导演聂文,而鼎鼎大名的男星林见东是他们下部新戏的男主角。又碰到一起了,有时缘分和劫数只差一线,良缘是福,孽缘是劫,他们是逃不掉的,戏里戏外的剧本何其相似,于是所有经历过的甜蜜、挣扎、痛苦要再来一遍,情何以堪!而他们都不是从前的他们了,孙纳变得势利、虚荣、冷酷,她彻底拒绝了过去,No memory,No love.林见东整夜整夜地失眠,连安眠药都排除不去的梦魇,他像个梦游者班机械地在电脑上反反复复打着“我恨你”“跟我走”,跳进泳池也换不到片刻平静。他想遗忘,她想拒绝,怎么努力都做不到,因为在他们各自心灵深处有一个洞,只有彼此能填,只为彼此而留。前世的魂一遍一遍回来纠缠无果的缘,十年前的爱恨辜负怎能放过那还未交代清楚的旧债,聂文不是傻子,他的骄傲不容许他如此没有余地地失败,她是他的心血,他一手缔造的作品,她是他的爱,而她竟一直爱着别人,愤怒,出走。
林见东和孙纳也走了,去寻找他们的回忆和爱情,他们回到从前的家,他给她听每年他回来时录下的心里话,拥抱,哭泣,然后在熟悉的床上重温熟悉的姿势。可林见东到底狠不下心,想抛下她一走了之却折返,他对她说他恨她,鄙视她,但忘不了她,结果他连自己都鄙视自己,他成夜不能睡,一睡着就做梦,梦里有她,然后再痛一次,一次又一次。原来这都是爱,恨是因为爱,拒绝是因为爱,无法遗忘是因为爱。还是要回到现实的,演好三个人的最后一场戏,也许人生可以不了了之,但戏是要拍完的,戏里聂文扮演的马戏班班主从高空坠下殉情而死,戏外他对孙纳的情也死了,而林见东的心结也放下了,他得到了自己要的答案,从容而去。戏中戏拍完了,电影也接近尾声,孙纳同时失去了两个爱她的男人,抱着电话泪流满面,或许她明白了这是她应该付出的代价,为了贪慕虚荣,为了薄情寡义付出的代价,只能领受,无法挽留。
这是陈可辛导演2005年的电影《如果.爱》,我一直抗拒看新片,尤其是宣传过猛的片子,所以几乎隔了一年才看它。一口气看了两遍,这是继《女魔头》后第二部让我情不自禁连看两次的电影,说实话,它好得超出我的预估,虽说及不上陈导演最顶峰时的作品那么饱满完整。标着“歌舞爱情片”的大名,它的歌舞场面确实挺精彩,但笔者个人认为远不如《芝加哥》里那种意外的邪恶的冲击,反倒有些赘饰般削弱了故事本身的力度和连贯性。色调华丽,情调灰冷,以一个神秘的为人们送还错删回忆的男子(池珍熙饰)用梦幻的口吻导入情节主线,然后过去、现在、戏中戏有条不紊地相互切换,很成熟,我能感到导演稳稳地握住了这个线索简单但表现复杂的剧本,再加上精良的制作班底,编剧林爱华、杜国威,金培达的音乐,摄影知道鲍德熙,摄影杜可风,主演张学友、周迅、金城武,我们足够相信这是陈可辛导演多年不执导筒后的再次起步佳作,当然也无怪上映后评论界美誉四起。无疑,这是一部说“爱”的电影,它没有告诉我们完美的童话式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模式的,它只是讲了一个并不可爱和圆满的故事,里面有现实中所能看到的各种鄙陋和不堪,但那情是真的,起码是真过的,可以让观者信服、原谅、释怀。我曾说过:“爱情,能给多少便是多少,能爱多久便是多久,多说一句都是错。”那它是否需要被证明存在过?如果忘了,是否就能当一切都没发生过?其实我们能做的多数时候只是不承认,而不是否认。
“在很久很久以前,你拥有我,我拥有你;在很久很久以前,你离开我,去远空翱翔。”齐秦的《外面的世界》,“老孙”很爱哼的一首歌,只是那时她的世界很小,她的心很大,大得包得下她所向往的“外面的世界”。后来“老孙”成了孙纳,她的世界变得很大很大,心变得很小很小,可世界越大偏偏更容不下她越来越小的心,于是她将它换掉,把真的换成假的,热的换成冷的。这是她谙熟的拿手戏,忘记过去,拒绝回忆,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她绝情得心安理得,既然已经跨出了无法回头的一步,她就要走下去,搏到底,她要赢,用任何一种有用的手段,靠任何一个能帮她的男人。我不知道她换了多少男人才换到聂文身边,她满足了他的寂寞,他成全了她的虚荣,各取所需,可这一次似乎停留得太久了,久到“爱情”这种东西妄图介入,而这是她唯一给不了的。孙纳的爱情早就死了,死在回忆里,她没有选择埋葬它们,而是直接扔掉,后来林见东替她找回了回忆,可爱情却救不活了。它死时没有碑文,没有墓志,甚至没有遗言,它被覆盖在1995年北京的皑皑白雪之下,冷冷地看着2005年同一片冰天雪地上两个衣着光鲜抱头痛哭的男女,看着他们的茫然失措,看着他们的重遇更看到了他们注定的分离。原来并不是只有我们能拒绝爱情,爱情也可以拒绝我们,正如拒绝每一个轻易放弃、不懂珍惜的人。
在我看来,林见东是个迷恋精神痛感的人,他失眠、噩梦缠身、神经质、依赖药物,这很明显都是抑郁症的表现。孙纳是他病态的根源,他想恨她,偏偏更加爱她;他想忘了她,偏偏更加想她;他想见到她,偏偏更怕见到她。其实是他爱她爱到忘了恨,又恨她恨到连自己都恨,他可以忘记她只是舍不得忘记,于是一遍一遍提醒自己,然后在梦里一遍一遍重演,一遍一遍为了背叛而痛苦,为了痛苦而疯狂。这个深陷于精神自残的具有自毁气质的男人,他以为他爱上了他的耻辱、他所鄙视的女人,其实他一直爱着的是回忆里的那个叫“老孙”的姑娘,只是那个怒娘在她决定为了名利虚荣背叛他时就同他们的爱情一同死去了,而他们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当林见东可以再次拥有孙纳的时候他选择了默默离去,因为那不是“老孙”,只是一个有着“老孙”躯壳、心却被蛀空了的似曾相识的陌生女子,他讨回了自己的不甘心,然后从梦魇中醒来,终于肯放过自己了。那聂文呢,我相信孙纳对他的感情包含了感激、利用和长期相处蓄养出的依赖,但没有爱情,或者他也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爱孙纳,更多的是占有、习惯和成就感。他很孙纳的不忠,恨那段让他不明不白出局的回忆,所以在戏中戏里班主让小雨松开手任其坠死,眼神里尽是道别的绝望,雪地上殷红的假血太逼真了,他是在用一个虚构人物的死亡疗自己的伤,然后戏结束了,他和孙纳也结束了。聂文重新记起了久违的片场饥饿感,因为他心里的一些别的感受被抽离了,酸辣面是对他的空虚物化了的填充,那滋味与爱情如此接近,他想起了曾经想拍的一部爱情电影,却不知道自己记错了那场爱情发生的地方。1995年的北京很冷,人的心很暖;2005年的上海很热闹,但心里像铺了一层灰,林见东离开的时候,车墩片场飘起了雪,我没感觉出它的温度,也许这是对爱情又一次温和的无声的覆盖和纪念。
“如果.爱”,这是一个假设的句式,它不是疑问、设问或者反问,它只是为我们假设了爱的不同方式和可能。在我看来,爱无关占有,无关结局,它源于某次心里难以抗拒的悸动,然后慢慢累加变得稳固而坚定,它需要适时的陪伴安慰和大量的思念。而爱情一定是甜蜜与痛苦的混合体,我们不能预计它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从迎接到目送,整个过程里的种种感受,那些诱人的、磨人的、伤人的感受,让我们学会付出、理解、记取、忘却。我在电影里看到的是被名利切断的爱情,孙纳因为名利不能再爱林见东又因为名利无法给予聂文爱,我知道她是不会后悔的,所以更佩服她的决绝。可是,她会快乐吗?找到了回忆的她会更不快乐吗?起码她得到了她要的成功,至少不算白白牺牲一场,她已经是幸运的了。各人自有各人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旁人无从职责对错、判断好坏,看着看着,能看懂一些是一些,看不懂就算了。陈可辛导演选了三个合衬的演员。张学友的沧桑稳重抓住了聂文这个人物,其实他的演技和唱功,在多年前就能让我们在听他唱歌时忘了他是个演员,在看他演戏时忘了他是个歌者,而在这部戏里,两者又刚好相互结合,真是天衣无缝。笔者近些年来对周迅的偏爱锐减了,但无庸置疑的是她的实力,作为女演员她不是最漂亮的,甚至显得单薄,但她用演技盖过了先天的单薄,使观者对电影的孙纳想恨都狠不下心。金城武忧郁冷俊中带着的狂热偏执的感性很适合林见东这个角色,不知不觉中他已磨成了一个演员,而不是当初那个仅仅能养眼的“花瓶”。还有池珍熙,我对他不熟也没看过《大长今》,他在这部戏里扮演一个串联过场的小角色,我只能说作为一个韩国演员,他很努力。
关于《如果.爱》我写得差不多了,故意省去了电影里那场戏中戏,因为想让这个故事原本的架构脉络更清晰,至于花哨的装饰用的噱头,视觉听觉上感受过了就罢了。失而复得的回忆,不告而别的爱情,也许人生真是一场戏,大家从各个地方凑到一处合讲一个故事,讲完了或留在原地和别人继续讲故事,或去向别处和另一些人讲另一个故事,只是这戏是不能NG的,而末了,终不过是一哄而散。好久没写这么多流畅的字,更久没写过电影随笔,分两天写完,不管好不好,我满足了。亲爱的,现在是20:52,你在做什么呢?会不会也在想我?相信吗,我对你的思念远远超越了你的想象,连我自己都恐惧。这阵一直很难集中精神,落笔尽像情书,我沮丧地以为自己再也写不出了,这两天我又找回了久违的语感,酒少而字多,正是最好的状态,你也会替我高兴吧。亲爱的,六天没见,你好吗?我对朋友们说我又要犯傻了,甚至比去年更傻,那又怎样呢,而我,也正在练习试着用脑行文,用心想你!
(2006 10.10——10.11)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7-7-11 02:34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6-10-16 13:06:5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电影随笔一向是有人看没人回的,习惯了
不过也真的挺久没写,手有点生,好在还不算辞不达意:) |
|
|
|
|
|
|
|
看的时候,心情是阴郁的。
一份爱情里面的隐痛,纠葛与窒息着回忆的缠绵。
那年,我在中原地区的城市等待樱花开放的间隙里去看<如果.爱>,宣传海报这样写到:“如果爱情黯淡,就让回忆灿烂。”
有关回忆的故事。钢琴.漫天雪花在黑色的背景前缓缓飘落。寒冬异乡…爱情在捉襟见肘的破败生活里衍生,却是短暂生存随即夭折。
拼命遗忘过去,仍然抱不住将来。就这样,戏无处不在。
说到情节,实在并不回肠荡气,一个女人个两个男人,一边是贫穷的爱情,一边是虚荣的事业,十年前的一次选择,戏里戏中,十年后再经历一次雷同的选择,哪怕戏里旧情复燃沉醉下去,结局也逃不过转身说再见,散场,离开。
所以,过得好不好又怎样?分开的情侣,再问候再相遇又能怎样?最初不管用任何理由离开,断然放弃的最主要原因只是——爱得不够。
如果--是不够肯定的假设式的可能。可依然值得一看,它教我们:真爱,是要一直不离不弃不舍不放的牵手走下去......
望楼主别见笑
|
|
|
|
|
|
|
|
原文由 妃子笑 在 2006-10-23 17:33:10 发表
看的时候,心情是阴郁的。
一份爱情里面的隐痛,纠葛与窒息着回忆的缠绵。
那年,我在中原地区的城市...
爱的不够。。。。伤神伤心。。。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7-7-11 02:34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9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6-10-25 08:16:4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有爱,并不能保证能牵着手走下去,有太多现实的难处,说不得,避不了,绕不过,因此矛盾、痛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