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3752 回复:6
发表于 2006-9-9 13:00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前些日子,因商务活动,我来到了一个欧洲小国。在他们的电视里我看到了难忘的一幕。
一身戎装的毛泽东,挥动着左手,四周是欢呼雀跃的人群,场面恢宏。我被感染了,也幻想和所有的人一样,拼命的往前挤,努力的伸出手......忽然,镜头一切,电视主持人说话了,
“X大屠杀到底是他们中谁制造的?“
原来是个益智类节目,答案是四选一----A:希特勒 B:墨索里尼 C:萨达姆 D:毛泽东。在这个与世无争,安逸祥和的国度里,我们伟大的毛泽东同志是那些臭名昭著的刽子手的同类人。我很震惊,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难道是因为远离我们,容易产生误解?
我想起了一件事,一个离我们很近的知名学者--龙应台,她在台北大学演讲《科学,文学,艺术〉时,她说了这样一段话:很多凶恶的纳粹分子,他们会弹出很优雅的钢琴曲,极其残暴的毛泽东,也会写下美丽的诗词。这位狂妄自大的学者,就是这样对学生诠释艺术的美丽和科学的真实之间的关系的。我们神话了毛泽东,谁又妖魔化了毛泽东?
我在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勾勒出我所认识的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位农民子弟,有着中国最广大阶层的生活习惯,有着纯朴豪放的田野气质。这种习惯,气质贯穿他的一生,使他和人民融于一体。重庆谈判中有个小插曲,毛和蒋,在花园里不期而遇,当两人准备坐下时,蒋在石凳上小心翼翼的铺了块手帕。而毛呢,像大多数农民一样,一股脑的坐了下去。尽管他穿着出行用装,可我估计他连手帕都不一定带。细节告示了我们,毛的血管里流淌着跟劳苦大众一样的血液。有些国家的领导人不敢走在百姓里面,怕挨石块,怕遭子弹。而毛不同,他不断地出现在人民中间,因为他觉得在人民之中最安全。
毛泽东,是一位思想家。他不仅写出了很多影响历史的军事思想著作,还写出了指导中国发展的政治思想著作。以至于到现在,还闪烁着他的光芒。
毛又是一位实践家,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取得成功,“两弹一星”,运系列飞机,大庆油田等等取得成功。
但人无完人,农民色彩的毛泽东,有时连基本的外交常识都不懂。他的思想里也有宿命的出生论。他的实践中也有造成经济停滞10年的文化大革命。他不是神,他也会犯错误。只不过,因为地位的关系,他的错误和他的正确行为一样,影响巨大。
那些,曾经把毛泽东捧为神的易变的文人,还有一部分被批斗的“牛鬼蛇神”们,熬到了机会,疯狂的变本加厉的攻击起毛泽东,一发不可收。终于,在全世界面前,妖魔化了中华民族的一代伟人。使我们的英雄沦落为一名暴君,一名刽子手。
批判毛泽东的无外乎两点,独裁和文化大革命。
我认为独裁不全是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是中国传统的社会环境和传统的文化氛围造就了这一点。在当时,或许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然,毛对“民主”这个世界文明成果认识还不够,但他基本上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工人是工厂里的主人,农民是合作社里的主人。陈荣贵,倪志福等所谓“文化浅薄”的工人农民,当上了国家领导。
文化大革命,不能否认是个错误,但它并非一无是处,随着时间的堆积,我们越能看清这个事物。在那个所谓纷乱的年代,我们做到了夜不闭户,拾金不昧;在那个所谓动荡的年代,我们做到了大公无私,堂堂正正;在那个所谓激进的年代,我们的政府始终保持平民政权;在那个所谓颠倒的年代,我们认为“风水”就是流动的空气加上氢氧结合物。
毛泽东,现在起,我称呼你--毛主席。我非常同意李敖的观点:毛主席的精神万岁。毛主席的精神是任何跳梁小丑否定不了的。这种精神就是:独立自强,不屈不挠,敢于挑战,永不言败。正是由这种精神支起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险恶的环境,战胜了自我,战胜了富有的蒋家王朝,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帝,创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接着,又用这种精神,战胜了老大自居的美国,战胜了内部滋生的腐朽,战胜了落后,战胜了封锁,为日后中国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首相每年去靖国神社拜鬼,我已见怪不怪。即使小泉不去,石原不去,普通的日本人也不会憎恨,不会忘记为他们开拓疆土的屠夫们,虽然他们也知道屠夫们曾经残忍的伤害过无辜的人们。我纳闷的是,我们的领导人呢,为什么不去毛主席纪念馆?为什么只是隔靴挠痒的去了次西柏坡,而不是在全世界面前,去祭奠一位让一切帝国主义闻风丧胆的正义的民族伟人?
穿过浓云密雾,越过日月年度,你向我挥动的巨手,我想把它紧紧握住。不忘岔道歧路,不怕野狼家鼠,你注视远方的目光,照亮中华锦绣的前途。
(本文仅限发布于北美BBSLAND和嘉定都市网,声援北美毛派,纪念七一。无任何政治目的。)
此贴由 数码丁丁 在 2006-06-24 22:27:56 最后编辑 |
|
|
|
|
|
|
|
以前热血澎湃的年轻人以握住毛主席的手为荣,很怀念以前纷乱动荡的年代:) |
|
|
|
|
|
|
|
事物过于极端,就会产生违于美好初衷的结局,而且其过程根本无法控制。
但是缔造一个时代的伟人,无论其是非功过,总是让人们津津乐道的。
如果早生二十几年,可能我已经握着伟人的手了。但是毛主席不认识我。。。。。。  |
|
|
|
|
|
|
|
毛的最大成就就是完成了全民族解放,有诗人的气质,又是一位军事天才。然而出生于农民子弟的毛确实在一些政治思想上有些迂腐,特别是在毛晚年,激进的革命运动是当时的主题。有人说,假设当时这股热潮一直保持下去的话,现在的中国或许和邻国朝鲜如出一辙。
毛完成了民族解放,经过晚年时期一段动荡,最终由邓接过接力棒。邓的最大成就就是带领中国开始经济改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让一部分先富起来”。邓来到中国东南的小渔村,画了一个圈,标志着中国开始走向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然而邓忽律了一些问题,到底是让谁先富起来?富起来来的这些人如何再去推动其他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此贴由 类xiaofeng_yh 在 2006-06-25 11:44:25 最后编辑
邓发展了经济改革,而阻碍其成果的原因在于政治改革的落后。邓在晚年,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中国制定了今后的发展道路。不可否认,中国目前的现状,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邓的政策导向。邓的接班人江,基本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邓开创了经济改革,到了90年代开始,准确的说应该是89年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又发生了质的变化,党内腐败开始孳生并迅速夸张,一系列改革举措带动了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一时间中国开始出现成千上万的富翁,正如当年邓那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人们的生活水平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增长。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带动贫穷广大人们群众,反而呈现出一种经济剥削与掠夺。自信分析,这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群中,绝大多数就是我们的公仆和一批有公仆撑腰的投机分子。经济改革到了目前这种状态,到达了一种瓶颈,一系列美丽的数据已无法说明社会的整体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质的提升。政治改革成了拖累,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然而谁来推动中国的政治改革呢?!这个问题落到了胡的肩上。这位清华才子不知是否会给我们交上出色的答卷,大家拭目以待吧。
此贴由 类xiaofeng_yh 在 2006-06-25 12:01:17 最后编辑
伟人也好,领袖也罢。正所谓人无完人,是非功过皆有之。对于他们有着一股崇敬之情,感谢他们给中国带来的成就。
但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没有张三也自会有李四。既有偶然因素有时时代的必然。对于他们我们自然不可冒目崇拜,更不可神话或者妖化。
此贴由 类xiaofeng_yh 在 2006-06-25 12:09:00 最后编辑 |
|
|
|
|
|
|
|
6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6-9-9 09:45:04
|
只看该作者
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30周年。(2006-9-9)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发达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