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3887 回复:10
发表于 2006-5-19 02:28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7-7-11 02:34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过完一个记忆里最低糜的“五一”长假,看看电影,写写乱七八糟的垃圾文字,然后把它们一一删除。时晴时雨,情绪与天气无意中相互配合了彼此的神经质,大概我真迟钝得厉害,好象才刚刚觉得春天到了,日历上却已翻至立夏。走到2006年的中间,两头不到岸,还没想好究竟是做一个瞎子或是做一个傻子,任所有脆弱的骄傲一击而溃,“我统统不在乎了”,这是一句谎话,更是一句笑话!下巴上磕肿了一大片,又红又紫丑得可怕,当然不必再交代原因了,尽管每次受伤都是“无心之过”,渐渐也没人信了,渐渐我也不愿澄清了。疼痛是会过的,淤血是会散的,只是会不会有下次,我是无法保证的。无聊时与电影约会,它们总是梦,分了美梦与恶梦,浅薄如我不懂得什么探索奥秘,喜欢在那些无限接近又无限远离的声色时空里做一些安全的、意淫式的白日梦。今天下雨了,恍恍中似乎闻到了记忆中属于教室特有的潮湿阴郁气味,某时某刻对着窗外走神,天马行空地构想着花花世界的绚丽,而课本却悄悄遗漏了精彩一页,在离开教室多年后的现在,偶尔想起才发现很多当初不屑的东西是如此珍贵,很多当初以为顺理成章的事情是如此纸上谈兵。正值容易伤春悲秋的年纪却未处于一个适合伤春悲秋的年代,可我再厚颜也不能恬不知耻地为自己“超龄的少年愁”谋一个脱罪的说法,于是习惯地躲进别人演绎的故事里,今天的主角是“教室”,今天的主题仍是“性”与“情”。
40岁的钢琴女教师艾丽卡因为长期受到母亲过分管束而人格扭曲,她用极端怪异的方式压抑和发泄自己对性和爱的渴望,后来与其学生沃特发生了一段畸形的不伦关系。请原谅我用比DVD封套上更简洁平淡的文字来介绍这部2001年出品的著名电影《钢琴教师》,因为我没有本事将原著小说或镜头语言中的丰满和震撼一一表述。对于评论里频频出现的“变态”二字,除了提升了触目惊心的亮度外剩下的只有对这个可怜女人的片面贬斥,我一直觉得艾丽卡是一个病人,于是所有所谓“变态”的行径都可宽容地视为一种病态的错位的宣泄。她偷偷在厕所里用刀片割自己的下体,红色的血滴在白色浴缸;她租看成人录影带并嗅着沾满陌生人污秽的纸巾,脸上却没有一丝享受的表情;她甚至“预谋”了一次与英俊少年沃特语焉不详的相互勾引,脱离了彼此正常沟通理解的前奏,结果以被强奸为下场。这样一个女人是悲剧的,用最高傲的姿态做着貌似最鄙陋的事情,那种痛苦和压抑是窒息性的,我无法想象要受多大的禁锢才能把一个人逼成这样,但我知道如果是我一定会疯掉,而艾丽卡没疯,比疯更可怕的是她麻木了,错乱了,沦陷了。她爱钢琴爱她母亲胜过爱自己,但同时她恨钢琴恨她母亲胜过恨自己,她兼具着施虐与受虐的双重心态,将玻璃渣放进另一个女学生的衣袋其实就是嫉妒,嫉妒她的才华横溢更嫉妒她的年轻。而艾丽卡的受虐心理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自虐,沃特只是在其性幻想中充当着施虐者的假定角色,当几次三番后男生终于“成其所愿”粗暴地强奸了她,一点点快感我都没看到,我只读出了无比的羞辱与茫然。最后,她把刀刺进自己的身体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撇开即将开场的演奏会走入人海,这个镜头由于碟子卡住而我幸运地没看到,但其实她是离人群越来越远了,爱与恨都辨不清真相,搭救与自毁模糊地湮于轻薄喷涌的鲜血,舒伯特不是浪漫的出口,而她选择张狂地借着伤口遁逃。
比《钢琴教师》更早些年有一部北欧电影叫《教室别恋》,碟子买了很久也一度失寻,最近才看,一位朋友曾对我推荐,它确实比《钢琴教师》要温和,不过它也确实没能打动我。同样是师生恋的题材,同样是“女长男少”的模式,维奥娜比艾丽卡年轻漂亮性感也没后者那么多怪癖压抑,虽然她的丈夫平庸普通但这个二口之家也相对和谐完整,她还是控制不住或是不加控制地出轨了,以性为切口,与责任无关,与爱情无关。她一步一步引导史迪用颤颤巍巍的手去解开那个神秘的地域,她急不可耐地除下彼此礼数教义的外衣而用带着热度的肌肤紧紧相贴,她甚至命令史迪待在她的床上等着她利用短暂的休憩来偷欢,身体是最近乎平等的交流,语言是留于代沟的贫瘠。期间史迪莫名其妙地与维奥娜的丈夫建立起友谊,从刚开始的胆怯到交心,音乐是媒介,内里两人心照不宣的默契基于对同一个女人不同的身份定义,也暗合了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双重启蒙和过程。最后她与史迪当然以破裂而告终,当女人负气式地用换班报复男孩对她身体迷恋的减低,而他径直走向她在众同学面前拉开裤链示威并偷走一大捆字典,意象性的表达了一种意识的蜕变与苏醒,虚伪的表层的小情小爱被打回原形,故事结束,我隔着岸不痛不痒。
“教室别恋”这个译名与李蕙敏的一首《横滨别恋》语式相仿,但“别恋”二字算不算得是另一种妥协无奈后的告诫,我懵懵懂懂。很多人都会把《钢琴教师》与《教室别恋》相对比,我是俗人于是媚俗地也比一下。首先它们都是没有爱情的,艾丽卡与沃特、维奥娜与史迪,他们谁都没有真爱上谁,大抵是猎奇与好奇的混合体,艾丽卡比维奥娜更不幸,因为她幻想了那么久却连一次完整的性经历也没换到,她从被破坏到破坏再到被破坏,整个暴戾气十足的经过通过隐性的病态的表现来促成,这个层面上,起码维奥娜是胜了,用粗一点的话讲,起码她是“爽”过了。其次,在我的理解里这四个人(艾丽卡和沃特、维奥娜和史迪)都是符号性的人物,包括艾丽卡的母亲也是,他们各自代表着一类角色,有启蒙者和阻挠者,艾丽卡与沃特互为试探与释放,维奥娜在开始时以优越的姿态出现充当了史迪的“师长”。想起了一句方文山的歌词:“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艾丽卡是错过了,她被迫错过了正常的步骤而在不恰当的时候不恰当地跳跃式进发,注定了她的失态变形,于是罪魁祸首便是她的母亲。我们自然有理由将它归为“女性电影”范畴,两个女人的爱恨扼杀,沃特像一个闯入者,他像个反击的标志和报复的筹码。同时显而易见的是在维奥娜与她丈夫间的拉锯,在他们和维奥娜、史迪的两条线索中,女人是串连,是过渡,她是释放的锁匙同时又是封闭的禁忌,这里面有成全而没有亏欠,只是位置由上转成下风,她接受不了,但她终究只能是故事主体主题的配角。教室是不是个滋生暧昧的理想场所,在这两部“边缘”电影里它作为空间媒介而存在,性的位置太高,说实在的,在我当初念书时这样大胆的探讨是想都不敢想的。
决定要写这个选题,有一个故事是我舍不得回避的,它静静地在书橱里等待了很久,它在青春期的尾巴上曾感动过我,像海藻般柔软湿润,然后悄悄拂拭过苍白岁月,它的名字叫《窗外》。这是一段纯粹的爱情,与身份无关,与年龄无关,康南和江雁容,我一开始就预感到它不会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因为无可避免的障碍太多而爱来得又太迅猛,在那样一个刻板的年代,如此“离经叛道”几乎是毁灭性的。如果他们能够更勇敢更自私些,也许我们就有更足的底气为他们加油祝福,可偏偏太想两全反而成了两难,眼瞧着彼此点燃,一烧烧成灰烬,原来爱情再强大也不过在两人之间,仅仅一条荒谬但现实的理由便足够叫旁人全盘否决。对于爱情本身而言也许这般欲是完整,它被活生生地制成标本,没有冷却没有背叛,只见披荆斩棘后无果的伤痕累累,这才是最适合拿来追悼的,有人因此一夜长大,有人因此一夜衰老。他们的世界太小他们的情感太紧,企望认同却不剩一丝能容纳的空间,窗外的世界何其广大,窗内的世界还有很多庞杂的呼吸,诗词风月有什么用,惺惺相惜有什么用,爱没有错,人没有错,于是虚伪地将一切矛头指向了相间恨晚的尴尬。不如忘了那些信誓旦旦抵死相许轰轰烈烈,终了,江雁容还是被迫嫁了个她不爱的男人,五年,从少女到少妇,幸福永比预期的遥远,她滋润却凋萎了,而她心里的那个康南,早已彻彻底底死了。故事收尾处的编排与李碧华的《胭脂扣》有点相似,女人如花,沧海桑田的他已经面目全非,相见不如怀念,或者记忆是一道人工屏障也是一针永恒的防腐剂,却留了唏嘘满地。也曾幻想自己是江雁容,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康南”,放肆地做一场春梦,不幸未遇,幸而未遇。《窗外》是琼瑶1964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也是我最早看的、最喜欢的一部她的作品,已经无法再用附丽的语汇来描摹当初时的悸动,在高中里看完了琼瑶全集,她确实是有才的,属于她那个时代的才。尽管我对“还珠”之后的作品深恶痛绝,尽管今天翻着《窗外》直叫“幼稚酸涩”,这个世界变数太多,我们被乌烟瘴气熏熟,但在她笔下,在那本本破旧的书里,还能找得片刻的宁静地。很可惜的,我一直没机会看那部1974年的电影版《窗外》,林青霞如出水芙蓉般的清纯,从照片中辨认那似雾朦胧的眼神。凯瑟琳.德娜芙只有一个,梅里尔.斯特里普只有一个,我以为林青霞能将传奇延续,却遗憾到目前,她还不是。
原本计划还有一部电影要讲,就是许鞍华导演2002年的作品《男人四十》,在“中年危机”大主题的笼罩下的两段跨时代“师生恋”,陈文靖与盛老师之间或许有着被隐去的种种,爱也好,负也好,孩子也好,而林耀国与胡彩蓝的一段,说是释放也好说是间接报复也好,编剧岸西用留白为我们扩增了无限想象的余地,她高明地避重就轻,于是“远看成林侧成峰”。去年写过一些关于《男人四十》的字,差不多也是这时候,归于“偷情”主题下与冯小刚的《一声叹息》相较,不再赘述了。真累,花两次写完了这篇文字,明眼人应该很容易发现其中的断层,这回介绍了两部欧洲电影和两部华语电影,很凑巧,前者都是“女长男少”,后者则相反,而“性”与“情”的侧重,也各有各的不同。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室里有培育浪漫的基因,该不该有令人遐想的“不安分”的后果,有的人上了床却没有爱,有的人爱上了却没有成全,床上床下窗里窗外,都是戏。天可能又要下雨了,白天晴朗岂料那么快翻脸,下巴还是肿得夸张,收笔吧,大概今天我又要醉了。
(2006 5.8——5.11)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5-7-4 18:25 |
---|
签到天数: 18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
|
|
|
|
|
|
不知道小L看过钟怡雯的散文吗?敏感女人得了知性真是不易,却是我无意聊起的那句话“悔当初识文断字”,因为悲欣交集,所以存活。
《钢琴教师》《海上钢琴师》都很是喜爱。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7-7-11 02:34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5楼

楼主 |
发表于 2006-5-13 20:07:59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showmers 在 2006-05-13 18:49:34 发表
不知道小L看过钟怡雯的散文吗?敏感女人得了知性真是不易,却是我无意聊起的那句话“悔当初识文断字”,因为...
刚刚去网上搜了一下她的文字,其实能得到的资料并不太多。粗粗读了一些《垂钓睡眠》,我喜欢她说话的方式 |
|
|
|
|
|
|
|
敏感的年龄吧?文字也显得敏感.
不过对电影倒是有了特殊的敏感领略,感悟.
在<钢琴教师>和<教室别恋>中,都用很细腻的手法刻画了另类人群的情感表述,很少人会去看这样的影片的.
至于琼瑶,也只能存在在一个年代的产物,所以,就用回忆去凭吊吧.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6-5-22 17:43 |
---|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五一过的像13点一样的,什么回忆都没留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