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2140 回复:2
发表于 2005-12-26 20:4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 / 顾此失彼
面对一株树,或许是苍劲的,或许是稚嫩的,或许有合抱之围,或许仅纤细及臂,你会想起些什么呢?
不知何时起莫名地喜欢与树相对。在暮霭深深的徜徉之余,在冬日暖暖的闲暇之中,觅一方石凳或一隅绿地,点一支烟而后独自与树为伍,任行人如织,任思绪横飞,一个人便如浸润在幽幽的山谷之间,远离了繁华与尘嚣,远离了欲望和浮躁,心亦在静谧之中神秘地泛动着一丝丝澄亮和透明的光芒,如水一般遍布周身,浑然而忘我。
树或许是这世间最沉默最谦逊的生命了,无论是人类刻意的栽种,还是飞鸟叼衔的遗落,只要有一缕阳光甚至半缕阳光,它就能执拗专注地破土而出,没有喧哗,没有娇娆,如同大地擎起的一双双臂膀,开始似儿童般地纯洁欢欣,后来却已成智叟般的睿智深思了。它静静的伸向蓝天,在河之阳,在山之巅,在广袤的大地,在阴暗的罅隙,缓缓撑出朵朵小伞,并由此郁出一片片浓浓的绿荫,福泽四方。
古人是喜爱树的,不然又怎会写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这般美妙动听的诗句?字里行间充满了韵味和色彩,如一张张水墨淡画般地呈现在眼前,可以从中一窥春的温馨秋的萧杀,夏的蓬勃和冬的坚韧。那棵老桑树上,应该还残留着李白“送别枯桑下,凋叶落半空”的依依惜别之情吧?那梨树上将永远的抹不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热烈和缤纷,而最引人悠然神往遐思翩翩的,就是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了,每每有风袭来,每每枝摇叶落,这境界便辗转侵扰,令人欲语还休,无言垂叹,不仅仅是因为树,而是自然而然地联想着后一些诗意罢了。
倘若树冠是树的头脑,那么树荫就是它的思维;倘若树杆是树的身体,那么向上就是它的精神;倘若树叶是树的霓裳,那么婆娑就是它的舞蹈……与树相视为伴久长时,不免也有些奇思异想会偷偷幻生。
不知道悉达多太子怎么会选择在菩提树下端坐冥思然后鹈鹕灌顶证得佛果的,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理揣测,佛祖原本可以选择崇山峻峰以一览众山小之态而深悟宽广博大,或纵观沧海横流之势而达上善若水无所挂牵,偏偏选者了一株当时极为普通的树,若说是随意偶然的禅缘,为什么潜心修行六年,踏遍千山万壑而偏偏会在这样一株树下得一朝顿悟终成释伽牟尼?更奇怪的是,佛祖的圆寂竟也在两株娑罗双树下,这难道也仅仅是巧合吗?
泰戈尔在《离群鸟》中有一句诗:伐木者的斧向树乞讨斧柄,树给了它。初读时曾经暗自讥讽了树的愚昧,明知道斧子有了柄后会砍倒自己,为什么还傻傻地慷以慨之啊,真是“不可教也”之流了。待到与树相处趋深,忽尔醒悟,树正是以它的博爱宽怀如佛祖一般地割肉喂鹰、以身饲虎啊!难道树与佛之间更有着神秘的必然的不解之缘吗?
与此相反,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却因为治国无方,在势如破竹的起义军威逼下,用腰带自缢于景山的一株老槐树上。作为帝王来说,选择死亡的方式多不胜举,或投河或服毒或加以刀剑,无一不可,而崇祯却选择了一株树,一株槐树,仅是慌不择路的偶然吗?槐树,顾名思义有怀念之意,难道崇祯在临死前终于怀念了被他贬黜的几十个重臣?还是怀念了先帝开创的二百多年大明辉煌?不然又怎会在临别之际还要以发覆面呢?或许,一株槐树,满枝残照,才应和了他当时惶惶的心境吧?
一株树,当不足以承载国运的盛衰,但千万株树,却是人类历史的真实见证。从每一株树上,仿佛能读尽远古的传说有趣的故事,令人无限遐想。诺亚方舟是什么树做的?峭寒的深秋牛顿为什么要坐到苹果树底下?蚍蜉和树有什么过节而自不量力地撼树?而那守株待兔的家伙若活到现在,能不劳而获多少兔子?思至趣酣处,亦禁不住嫣然痴笑了。
树是可爱的,它是烈日里大地的巨伞,扎着深深的根;树是可敬的,它不屈地向着天空直刺,甚至每根枝桠;树是可歌的,它倔强的沉默里蓄满了智慧和力量,从接近地狱的根到撞破云层的冠。若是你抚过苍裂的树干,若是你抚过斑驳的黄叶,若是你抚过光秃的年轮,一定会体会的更多,更多了。
2005年11月
于上海嘉定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1-7-4 13:29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