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859 回复:7 发表于 2005-10-24 09:48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11-3 15:44
  •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11:1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月主题]“追求”之追神求佛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直认为中国人的宗教观存在“二性”。
        一曰:功利性。何以见的?一句“临时抱佛脚”的民谚道尽了其中的奥妙,有事求佛,无事便了,佛祖的善男信女们多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唯有年老了、多病了、体衰了、家贫了、丧亲了、无后了......才会想到往古刹中寻求一份寄托。而这个社会的强势者,向来是嚣张如“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于是,有了送子观音怀抱香火,有了大肚弥勒笑口常开,有了四大金刚镇邪怯恶。诸神诸佛,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二曰:盲目性。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多神崇拜,依他们的宗教观,一个万能的上帝足以解决一切世间不公。而许多中国人甚至无法弄清观音菩萨与太上老君、如来佛祖与玉皇大帝的“神际关系”,大难将至,便会摆下香烛,土仙洋佛的胡拜一通。观音、灶王、城隍,挤作一张大拼盘。《三国演义》描摹了一个神化的诸葛亮,《西游记》则创造了一种“佛道合一”的离奇宗教,由此看来,两部名著于混淆视听方面都荼毒不浅。

        我虽不拜佛,然而一临佛事,则也免不了这“二性”所扰。大病已愈,往佛寺进香还愿,先前“欠”下神佛的救命恩情,这次要一并还清。
        平日里尚不注意,而今却惊觉这高度发达的大都市里,也是寺刹林立,烟云缭绕。市区的名寺,除却静安、玉佛,尚有常德路上的佛教居士林、华东医院斜侧的圆明讲堂,小小嘉城,也有吴兴、云翔二寺,逢初一、十五、便要香客如织、经颂朗朗,一时间,申城香贵。
        圆明讲堂常开佛课,算是神学界的“知识角”,粉檐黄墙的寺后,却立着一栋高级商务办公楼,让人感慨时空的交错。现买了香烛,花去了几块大洋,膜拜仪式便要开始。尽管是周一工作日,小小的寺门内还是挤了大批的男女香客,老迈居多,伤残亦不少,偶尔也有少男少女结伴而来的。求长寿,求无灾,求姻缘,各怀所愿,皆向佛许。
        四层烛台上,插遍了“许愿烛”。所谓“许愿烛”,其实就是一般的红蜡烛,不过是用金粉涂了“万事如意”、“一番(帆?)风顺”、“合家健康”......之类的吉祥祝语,立即身价斗涨,仿佛那些金字真是佛祖昨夜通宵赶工写上的。烛台有限,待插的“许愿烛”却源源不断,“烛多台少”之下,先前插上的“许愿烛”们被后来的香客一根根可怜地拔下,如垃圾般随手抛弃,然后将自己的“愿望”摆上烛台。
        正在为这种“毁人愿,遂己愿”的做法感到不解时,体育教师出身的父亲,眼疾手快,使出“无影掌”,一下拔掉了三支“许愿”,而后将我的愿望插上了烛台,并嘱咐我:“快拜快拜,求佛祖保佑。”
        入寺之人,要求逢塔便扫,遇佛便拜,欲将寺中大小诸佛,泥塑的、陶制的、铜铸的、石雕的......一一拜过,还要求“三拜九叩”,倒也是件体力活。拜也不能白拜,捐些小钱是难免的,佛家称之为“化缘”,无钱之人何来“缘”呢,这还能理解,但令我哑然失笑的是,香客们并不把钱塞进捐箱,而是直接放在佛像的手掌中。神佛们乘莲驾云,头顶金光,一副世外仙风,掌中却紧攥着花花绿绿的钞纸硬币,让人怀疑神佛们也入世“下海”了。寺内的工作人员并不以为意,反正有钱进项,也不在乎是不是“渎神”。

        愿已还了,衣裳上的沉香味还未散尽,离寺之际,却冥想起中国人的佛缘来。佛学本生异国,世界几大知名宗教里,如基督、伊斯兰、犹太、印度教,历史上或多或少都谋求过政教合一,渴望用神权兼理世俗。唯有佛教,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因而暗合了国人“中庸”的性格。
        国人总讲究“国情说”,当年马克思主义飘洋过海入中国,尚要讲个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何况乎更早的佛学入汉。入了汉文化的佛祖们,先是将国籍由“印度”换为“中国”,而后服饰汉化,“观世音”更是由“观音GG”变成了“观音娘娘”,寄托了我们的母性向往。
        16世纪德国出了个马丁.路德,看不惯天主教会的陈腐气,要将个人从宗教的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其实,早在8世纪,中国也出了位宗教改革家——玄奘法师。印度佛教一入中国,立即变得功利起来,只重个人的修行,忽视了救世理想。唐僧师傅要把带普渡众生的“大乘经”带回中土,以纠正渐行渐偏的汉佛学,可惜人们只看重他“取经”行为的本身,而不能接受他的宗教观,以致几千来流行中国的全是“小乘经”。
        19世纪初,英国有个叫边沁的哲学兼法学家,指出人的本性就是“趋乐避苦”,人性是“功利”的。这位边先生不知有否研究过中国佛史,唐僧师傅的壮志未酬应该会让他坚定自己的“功利观”。佛学告诫人们,不注意自身的修行,死后会堕入“畜牲道”,永世无法超生,令得无数信徒为追求个人“来世”的幸福,放弃现世的努力,破红尘而拈青灯。而一向主张炼丹求长生的道教,在个人功利上显然走得更远,所以佛道功利观的渐渐融合就不是一件怪事了。那位叫“李XX”的大仙,就是摸准了中国人求“个人圆满”的心态,盗用了佛学中的“法轮”一说,创造了中国宗教史上的一个怪诞,如此痛弊,不可不察。

        钟声已远,寺庙的檐尖已消失在视野中。年迈的姑姑还在不停地赞颂佛祖的灵验,说我的大病全蒙佛荫,终得痊愈。我淡淡一笑,中国人实则皆是“伪信徒”,他们所需的只是危难时的一根倚柱,暴雨中的一片蕉叶,无助下的一丝寄托,而非对佛学的深研。求佛不如问仙,问仙不如算卜,算卜不如祭祖。当年罗马教皇判令中国教徒的祭祖行为是渎神,我们的康熙老爷子为此狠狠惩治了一下洋教。那位教皇还真是不了解中国人,他不明白,中国人需要的不是圣经,而只是那个飘渺无形的精神依托罢了。
           

    PS:近来一直闭门修撰法学论文,行文间笔法多了些严谨,少了点灵动,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还望猫姐姐垂怜。

    此贴由 yeshuwei 在 2005-10-20 11:57:45 最后编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5-10-20 11:26:08 | 只看该作者
    同学
    你的《反法西斯》征文怎么还不交上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11-3 15:44
  •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11:56:12 | 只看该作者
    红峰兄,我打算先将连载续完,而后再考虑年度征文的事。不过“反法西斯”的文章轮廓已经有了,所要做的只是填上血肉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05-10-20 12:11:51 | 只看该作者
    厉害
    我早就写好了
    可感觉还是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5-10-22 07:53:0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最近还到茅山道宫给提词呢,说佛道一家,其实在中国,信什么宗教并不重要,关键是教徒要拥护党的领导,别像法轮功一样闹事,这最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05-10-22 13:00:08 | 只看该作者
    ye兄这篇好,学佛往往变成很多中老年人构架私心的起源.大乘经法是需要很高的文学,美学,心性造诣才能读懂的,而其释本,意图用简单故事的道理来诠释给人听,听者只能心暗合,神却无法得之妙谛.烧香求佛如今不过是一种寄托虚无宗教的时尚,再无没有从心底出发的信仰,这缺乏根基,如贫穷的国家一样缺乏根基,而不是那些看似表面的虚假繁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05-10-23 09:31:59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05-10-24 09:48:19 | 只看该作者
    除了感慨还是感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