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662 回复:15 发表于 2005-4-17 00:15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4-7 12:3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讨论]嘉定区政府施以援手--嘉定竹刻绝处逢生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嘉定竹刻已有400多年历史,却被戏谑为“一个人的艺术”,近日,嘉定区政府决定对其施以援手。

      “竹刻之乡”传人仅一人

      所谓“一个人的艺术”是指上世纪60年代,嘉定竹刻日渐式微,散落民间的竹刻艺人各自为战,难成气候。他们纷纷转向留青竹刻,即在竹表层进行镌刻,也称为常州刻法。

      两者相比,嘉定竹刻是深刻、高浮雕,工艺繁杂呈立体状,刻一件作品需1个半月左右。而留青雕刻是平面刻,工艺单一,刻一件只需两三天。

      1983年,能书善画的嘉定人王威传承了嘉定竹刻的精髓,摸索出了一套原汁原味竹刻工艺,成了嘉定竹刻的唯一传人。80年代后期,王威带出了4个弟子。然而,当时的嘉定竹刻用工多、效益低,经不起市场经济大浪的冲击,不久王威和他的3个弟子相继转行,有的开照相店,有的经营红木家具、园林绿化工程和饭店,仅有一个名叫张伟忠的传人苦苦留守。嘉定竹刻又成了“一个人的艺术”!

      政协提案:打造嘉定新名片

      今年元月,在嘉定“两会”上,政协委员集体提案,要“振兴嘉定竹刻,打造嘉定传统文化新名片”。提案中指出,嘉定竹刻的振兴,离不开继承嘉定竹刻之传统。环顾嘉定四方,拥有嘉定竹刻之精品者,除嘉定博物馆藏外,存世者寥寥无几;虽习以嘉定竹刻之技艺者泛泛有涌,而真正掌握嘉定竹刻技艺之精锐者则凤毛麟角。

      嘉定文广局副局长王漪说,政协提案引起了区政府的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区文广局根据提案的建议,年内建立嘉定竹刻陈列馆,让原藏于嘉定博物馆仓库的竹刻“重见天日”。由于嘉定竹刻散失在各地,大都已成为当地博物馆、美术馆的馆藏珍品。他们考虑通过商借的形式,将优秀的嘉定竹刻“请回”嘉定展出;建立嘉定竹刻研究会,把分散的竹刻工艺人员重新组织起来,政府部门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协会组织开展学习、交流、培训、展览等活动。其三,在小学开设嘉定竹刻兴趣班,为嘉定竹刻的发展打好人才基础。

      专家提议:要“两条腿走路”

      专家提出,要尽快传承和发展嘉定竹刻,必须“两条腿走路”: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加强对嘉定竹刻的投入,用于扶持和帮助嘉定竹刻艺人,让他们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创作出好作品来;对流散在民间的嘉定竹刻也要投入资金进行收购。

      与此同时,要依托一家或数家热心于嘉定竹刻发展的企业,成立股份制企业,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竹刻产、供、销体系,复制或仿制嘉定竹刻精品,形成规模效应,使之成为嘉定乃至上海的一个主要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

      相关链接嘉定竹刻

      十六世纪初,明代朱松邻祖孙三代以刀代笔,集诗、书、画、雕刻于一体,融圆雕、深雕、透雕为一炉,其技艺高超,作品形态传神,雅俗共赏,为历代文人雅士所欣赏、民间藏家所青睐。至清乾隆、嘉庆年间,嘉定竹刻更是名家辈出,精品迭现,一时列为贡品,为世所珍,嘉定也被誉为“竹刻之乡”。

详细图文报道:

嘉定区政府施以援手 嘉定竹刻绝处逢生



个人观点与参与评论:


有着悠远深厚历史的古镇必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但往往最能体现其优势的的省下的不多,更别提竹刻这种富有及深的文化品质与手工制作的独特性,更应该加以保护与发展,嘉定区政府在这一块更要加强宣传与扶植让更多人了解嘉定特有文化,让其产生经济效益,弥补已经或正在消亡的民间工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5-4-8 09:40:20 |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竹刻是我们嘉定的特产,但是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5-6 22:24
  • 签到天数: 372 天

    [LV.9]以坛为家II

    板凳
    发表于 2005-4-8 17:25:01 | 只看该作者
    走向市场才是硬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8-20 21:41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地板
    发表于 2005-4-8 19:44:57 | 只看该作者
    嘉定竹刻小学就知道,只在博物馆看过,真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阿。
    另外,楼主转贴得格式,值得称道,建议大力推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6-2 11:38
  • 签到天数: 8 天

    [LV.3]偶尔看看II

    5
    发表于 2005-4-8 20:03:52 | 只看该作者
    好象嘉定的特色还有草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05-4-8 20:15:54 | 只看该作者
    黄草编织在国外还有一定的知名度
    徐行那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05-4-8 20:17:32 | 只看该作者
    具体位置不知道,不过记忆中小的时候家里有人会编的,现在全部都荒废了。
    曾经也有交流生问过我嘉定的草编那里有,却无以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05-4-8 21:17:54 | 只看该作者
    嘉定的大蒜、黄草编制、竹刻等等都已经不再“辉煌”。

    如今,种庄稼的少,还哪来的民间工艺...

    惟独“南翔小笼”还算是有点经济效益,但好东西就怕被模仿,现在动不动就灌上“南翔”二字,就可卖个好价钱,也更吸引眼球,但是市场是会说出真理,不是灌个名或写几个字就能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05-4-9 12:08:58 | 只看该作者
    摄影区应该有个竹刻高手,是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8-20 21:41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10
    发表于 2005-4-9 14:54:22 | 只看该作者
    我小学就是完竹刻阿,那时候,同学们看到我的作品,羡慕啊。赫赫,民族的文化,在经济面前,好像有点不堪一击,社会化大生产,使得手工业,加速衰亡,社会对手工业价值的不认可,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