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873 回复:0 发表于 2002-3-25 23:46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3-25 23:4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中国人生活中的“韧”劲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人们常说,中国人随和,尤其是中国的老百姓。几千年的儒释道等哲学的深入影响已经使中国人失掉了“火”性,养成了一种随遇而安的品格。譬如目前普遍存在的下岗问题,敢去单位或行政部门闹事的人不会太多,更别说是当领头人了。老百姓的口头禅是“算了吧,生气有什么用,还伤身体”。遇见两人打架,劝架者不论辨未辨明是非,总是当和事佬:“算了,算了,一人省一句,不就结了。”久而久之,其处世态度也就带有了很多的随意成分,说得通俗点就是“忍”,说得雅致点,是“韧”。中国大多数老百姓都是在这种心理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他们从从容容、不急不躁,安安心心地过日子,“反正天坍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这是一种很好的文化背景,我想所谓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种思想的积淀,而这种典雅的处世态度又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有很大关系。中国人历来讲究“悟”。比如道家讲究虚静而一、化性起伪,从万事万物去悟出万事万物的本源--道。佛家也有渐悟顿悟之说,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靠悟靠什么?所谓的“拈花一笑”更是玄虚之极,不靠悟怎行?即使是儒家,也对自然快乐的生活佩服有加,孔子曰:吾与点也。对其弟子曾晳“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自在生活大加首肯,经天纬地、安国定邦之余也来一点无功利的享受。宋儒有诗曰: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也是靠悟。于是你悟来,我悟去,悟到“相逢一笑抿恩仇”,悟到“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然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好好地过自己自在的日子去吧,“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而普通人中,最能体现这种“韧”性生活态度的,恐怕要数那些提着菜篮子站在路边闲话的老太太们和那些满公园溜的老大爷们了。不信,你看,家里来人了,老太太急忙上街,不巧,街角碰着个熟人,于是菜也不急了,客人也无妨了,先聊它一小时再说。虽说有时有点误事,但误事又有何妨,何必那么较真?
  说起较真,中国人倒真有较真的时候,比如两人匆忙在街上相遇,都有急办之事,但招呼还是要打的,于是张三说:逛街呀!李四必定会抛开十万火急之事,停下来作一番行踪汇报,不说清楚不罢休,当然张三也会耐心听完,并评头十足。偶一看表,半小时过去矣,然后才匆匆告别。大抵是急事可以缓办,逛街不逛街先得解释清楚。不过,这种较真也带着股“韧”劲,不信,你叫老外来试试?
  有人说,凡斯种种,都为中国人劣根性的表现,但我认为这恰是中国人的可爱之处,毕竟是过日子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日年年无穷尽也,认真干吗?“浮生半日闲”不就是这样“偷”来的?“偷”来的快乐才是最快乐的。

------------------------------

我也许真的什么也不懂,但我有说话的权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