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907 回复:0
发表于 2002-3-22 23:32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我不知自己算不算一个爱书人和读书人。我从小到现在,买书的总量大概不会超过两千册。身边有一些酷爱藏书读书、对书颇有研究的朋友,和他们相比真是不好意思呢。他们一起谈起某种书,作者,版本,逸事,我都只有安静旁听的份儿。
我读书,是为着我的需求。认识世界认识人性和自我的需求,同时想从书里面找到心灵的指引和暗示。这种需要一直是很强烈的。而且越是遭到压抑,越是渴望接近书。
我的父母对我读书的爱好一直是持相当矛盾的态度。当然,读书,不是指的读课本教材,是读从图书馆书店拿到的“课外书”。他们对我读什么样的书总是有所监控。我母亲那时可以读到《红楼梦》,《青春之歌》,《安娜卡列尼娜》……我第一次发现她在读这些书,大概是我学龄前或上小学的时候。我想母亲一定认为这些书只适合成人来读,于是尽管她没有把这些书刻意地藏起来,但也总是放得比较隐蔽,多半是放在高处,床头高高的柜子上面。我得借助床上的被子衣物,摇摇晃晃地踩上去,用力伸出手臂,才能触到母亲的书。
我记得有一次我悄悄拿到母亲正在读的《青春之歌》,随手翻开一页,正是林道静化名路芳,在北大开展地下工作的一段。读了几行,觉得没什么意思。就又放回原处。
总的来说,我在上大学前接触的“课外书”都是文艺类的,细分的话有这么几种:
一,童话,神话
外国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希腊神话》
中国的,张天翼,金近,严文井等老作家,以及后来年轻的童话大师郑渊洁的童话。
二,科幻,科普作品
当时国内作者叶永烈的科幻小说是最受欢迎的,我印象深的,短篇有《隐身人》,长篇有《小灵通漫游未来》
有本《海洋的秘密》,写得好美!从此我对海底神秘瑰丽世界满怀憧憬起来。当时是从一个要好的女同学那儿看到的,她的父亲是物理老师,很支持我们读科普书,这本《海洋的秘密》是他特意买给我们的。
三,儿童小说
记得当年有几本挺厚的儿童小说,《鸡鸣山下》,《湖上小八路》,等等,差不多都是以抗日或解放战争为背景的,反映小孩子机智勇敢与敌人较量的故事。故事不算太曲折,而且最后小孩子胜利了。里面具体的情节现在都已经不记得了。
四,成人小说
上三年级或四年级时,第一次捧起长篇小说来读。我一下子读了两本:《林海雪原》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林海雪原》传奇般的故事让我眼花缭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第一次思考人的成长,信念,这类问题。
两本书里面对男女之间爱情的描写,也使得我开始向往起爱情。我理解的爱情,是一种细腻的亲密的心灵的交流,它只存在于一对年轻的爱人之间。我羡慕、向往那种心心相印的缠绵,因为身边的生活实在太粗陋了,太沉闷了。
读《林海雪原》中的少剑波雪乡抒怀,他面对一个花蕊一样娇嫩的入睡中的女孩儿,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我把这一章读了又读,读得一颗心也蠢蠢欲动。那就是少女怀春的开端吧。记得母亲有时就在我旁边,我反复读这一章的时候,我想她一定觉察到了,我还能记起她脸上隐隐的笑意,好象那时已看透了我的心事。
像徐志摩所说的:我想有一段恋爱!
我仔细查看《林海雪原》中小白鸽的年龄,哦,她才十八岁。看来,十八岁就可以恋爱了。我期待着我的十八岁。
那个年代能看到的文艺小说,描写的主题无非是两个:革命,加恋爱。书不需要太多,只几本就足以熏透处于饥渴中的年轻人的头脑和心灵。我一度沉迷得厉害,那书里面的爱和恨都那么的浓烈,处处迸射着激情,思想的激情,爱的激情。
我一读就读进去了,周围的一切都不知道了。母亲开始担心我了,她说过我有时从书本上抬起头来,像是在看前方,但眼光又虚飘飘的,没有焦点。她常常大骂我倒了油瓶不扶。可我真的是没有看到那倒了的“油瓶”啊。
我沉浸在书里面。看起来,是个性格越来越安静的女生了。但事实上,我内心却从没有安静过。我爱读的书,里面人物总置身于血与火的考验中。我的心也伴随他们,不住地翻腾。
读安静的书,是少部分。同样是童话,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起初我就不喜欢,费了些劲儿才读进去。
喜欢充满剧烈冲突的书。因为我时时感受得到我与身边环境之间紧张的关系。我急切地想要了解,书中的人物,我之外的别的人们,他们是怎样看待世界,怎样找到个人与世界之间的一种平衡的。我要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地从中筛选汲取我所能接受的,不断地整合自已的世界……
对于爱情的理解,后来渐渐地也发生变化。不再指望有一个人与我脸对着脸,相互凝视。而是不敢抱太大期望地想象,会有一个人和我朝着同一个方向,彼此间时而有呼应。
我读书,就这样一路读下来。我读书的目的,或许也是很功利的罢。就是为了认识和实践。纯粹文字的美,语言艺术的美,我认为不值得追求,甚至在我看来,这种纯粹是根本提取不出来的。很多人和我持同样的看法:美,首先是真。要接近真,当然不一定通过肉眼看得见的激烈的手段。但这个过程中,人一定会感受到强烈的震荡的。我爱读记录和展示这种心灵激荡驰骋过程的文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