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668 回复:0
发表于 2002-3-10 21:10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5-6 08:20 |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者的话:
大家好,我是《风雨兼程》的作者郑军,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这个剧本的情况,以及电影制作程序的一些知识。
我是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心理学是我们的主课,所以,以前我对变性、易装这些问题,至少在理论上是知道的。不过那时(十几年前)的心理学仍然有卫道士的色彩,现在宽容多了。我真正与你们接触只是今年二月底以后的事。在偶然的机会里我到了夏网,网站上那些体现理解、宽容和爱心的内容令我很感动。后来直接间接与几位姐妹打交道,也为她们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写这个剧本可以说是一种激情所至,因为我一直是写科幻小说的,从来没写过现实题材,在今年的创作计划中也没有这个安排。另外,或许也是因为我爱看武侠小说,有点侠义思想吧。不过,由于我不是你们中的一员,所以剧本中表现的内容可能不真实不准确,希望大家提出意见。
按照我的想法,《风雨兼程》应该是大家和社会公众在这个问题上沟通的桥梁。因此,创作时不仅考虑了反映真实情况的需要,还考虑了普通公众的接受能力。完全写实是不行的。剧本里不仅没有性的描写,甚至连爱情描写都没有,就是为了避免一切色情暗示。不可否认,将来如果电影真的拍出来的话,超过一半的观众可能是出于猎奇和色情的目的走进影院的。整个剧本不仅写得很纯洁,而且变性或易装的细节也比较隐晦,把重点放在人与人的理解和关心上。这样才能使这个题材有些普遍意义。按照我的想法,当观众从影院里出来时,完全忘记了宋小玉的特殊身份,那这个电影才算成功的。不知大家的想法如何。
电影剧本和小说有不同的写法。按照电影的创作规律,剧本只能通过一系列画面和声音的组合去表现内容,而不能写无法转换成上述两者的东西。比如不能直接描写人的心理,而要用一些动作去反映作者想表现的心理活动。但同样一个动作,张三认为代表着自信,李四可能认为代表着狂傲,所以剧本读起来不及小说那样准确。另外,我不仅不熟悉你们的生活方式,就是对普通女性的生活方式都不了解。我爱人平时既不化妆又不打扮:)所以,剧本中缺乏体现女性生活特点的细节,这也是一个主要缺陷。
下面,介绍一下中国电影的制作过程。因为可能会有不少姐妹关心这个剧本能不能搬上银幕。
电影的制作程序比小说多得多。小说只有两个程序:作者创作,编辑审改。作者的创作意图在最终发表的成品中能表现出百分之九十,甚至只字不改。但影视不同。程序十分繁杂,每道关口上的人都要加入自己的想法,所以最终看到的东西与最初剧本中呈现的很不相同。另外,我不是电影系统的职业编剧,他们直接参预电影制作,知道怎么去运作一部电影。而我只能从零开始。这个剧本在发给你们的同时,也发给了几个著名的网上文学站点,如“E书”,“书路”、“榕树下”等等。希望能扩大影响。给他们的是另一个版本。那个版本在剧本正文上一样,后面添了近两万字的附录,是有关变性和易装问题的资料,帮助普通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另外,国内有几个专业发表电影文学剧本的杂志。在《风雨兼程》描写的上海市就有两个这样的杂志。我已经把稿件给了他们。这些杂志是电影人士平时看的,如果能刊登出来,相信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这,这些努力是否有收获,我也只能等待。
在整个电影制作过程中,编剧只起个导火索的作用。影响最大的不是编剧,而是制片人,也就是给影视制作掏钱的人。按规定,中国电影一定要由国有的制片厂制作。但现在电影界揭不开锅,除了评奖片、献礼片外,基本上靠给电视台打工拍电视剧挣饭吃。除了廖廖无几的几个大腕制片外,已经没有主动拍片的动力。现在大量的中国电影是电影界之外的投资商制作的。《风雨兼程》能不能拍摄,关键在于找到投资商。不过,《风雨兼程》这部戏没有特技、不需要搭建背景,不算宣传费(这笔费用有很大浮动。)全部制作费不超过一百万元人民币。或许姐妹中就有能人去寻找潜在的投资者。
其次就是找一个好导演。导演是电影制作关键中的关键。考虑到公众的接受能力,这部电影的风格应该以朦胧和唯美为主,尽量避免写实和逼真,许多画面都是广告或油画的风格。这样就要求导演是一个十分注重美感的人。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电影技术去制作美的画面。
再次,演员也是决定影片成败的关键。特别是主人公,多一半镜头要集中在她身上。剧本里的姐妹们当然最好由生活中的姐妹们自己去演,这样真实自然,而且省去请专业演员的钱。但有两点希望有这个想法的姐妹注意:第一,电影不同于照相,无论怎么掩饰,仍然会有纤毫毕现的结果。在明查秋毫的摄影机前,没有一定的表演技巧是不行的。第二,一旦演了这部片子,你就成了公众人物。不光主角,估计每一个配角都是如此。这与其是一种奖励,莫如说是一种代价。成为公众人物往往就意味着被迫以错误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所以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勇气才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过中国电影局的审查关。那一关过不去,中国观众是不能通过正常渠道看到一部中国电影的。虽然这个剧里没有色情和反动的东西,但那是我们的看法,电影局的观点有时候任何人都无法理解,并且没有明确的文件去说明那些标准,随意性很强。真被封杀,中国观众就只能从盗版光碟中看这个片子了。不过,由于这部片子的成本很小,只是在海外华人观众中回收的票房,应该就足够收回成本了。所以封杀引起的投资风险不算太大。
以上这些内容供大家参考。
你们真诚的朋友:郑军
作者简介:
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吧。我是天津市武清区人。大学学习的是教育学。其中心理学是一门主课。所以对于易装和变性问题,虽然以前没真正见过,但从书本上是了解的。毕业后我回农村工作,当教师。第一次来城市里打工就是在成都的《科幻世界》杂志社。那家杂志在十楼,第一天报到时,我站在电梯门口费了半天劲,不知道怎么操作:)那是九八年四月份。到了当年的十一月份,我觉得干编辑没有什么意思了,那些小说我也能写,于是就辞职出来,在天津市区里找了一个地方住下来。边写稿边跑出版单位推销自己的作品。两年半下来出版了两部长篇,一堆中短篇和评论文章,都是科幻文学。因为在写作方面出道时间很短,是个无名作者。不过我的作品在网上比较好找。你随便找一个大一点的搜索引挈,如网易或者搜狐的引挈,键入“郑军”两个字。再选中文网页,会找到一堆结果,其中凡是与科幻文学沾边的“郑军”都是我。
我今年三十二岁,爱人在武清县职业中专教书。爱人支持我搞写作,即使在当自由撰稿人的头一年总共只有三千块稿费收入时也是一样。我们有一个四岁的男孩子,叫郑雪杉。今年第五期的《娃娃画报》(上海少儿出版社)上有他的一张照片,是我们给他的生日礼物。
我是很重感情的人。《风雨兼程》这个剧本最初的创作动机纯属从感情出发,觉得应该把这些有关理解与爱心的故事讲给世人听。变性可能没有普遍意义,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理解是永恒的社会主题。其实以前我的创作从未涉及现实题材,纯粹是被一些优秀姐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以后我们多联系,多合吧。从这个剧本出发,可能会有许多故事要发生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