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557 回复:2
发表于 2004-1-3 18:29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第四道与七种人 廖阅鹏老师撰文
依照诸中心的发展现况,人可以分为七类。
第一种人,是指他的本能中心或运动中心占优势,也称为「肉体人」。
第二种人,是指他的情感中心占优势,也称为「情感人」。
第三种人,是指他的理智中心占优势,也称为「理智人」。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所碰到的人几乎都属於这三种人,任何人天生下来都属於这三种人,
唯有透过自觉的努力,才能成为较为高等的人。
在这三种人里,情感人的人数最多,肉体人次之,而理智人的比例很小。
独立思考能力并不是老天赐给人的礼物,而是人必须下功夫为自己努力奋斗才能获得的宝贵能力。
由此,人也可以了解,为什么诉诸情感的宗教往往拥有人山人海的信众。
第四种人是指一个人已经将灵魂进化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并且致力於四个低等中心的平衡发展。
唯有有心修行的人,他拥有健全的磁性中心,修行成为他不会改变的生活方向,而且,正确掌握了「四个中心必须平衡发展」的修行原理,这样才是第四种人。
虽然修行的人很多,但是大多数人没有建立平衡发展的知见,或者他的磁性中心有瑕疵,使他走上岐路,或者认同於虚假的修行团体,所以仍然落在前三种人的窠臼。
无知而忙修瞎练,其弊病往往比不懂修行的平常人更严重。
第五种人,是指一个人已经获得了「统一性」与「自我意识」,他的高等情感中心开始发挥作用,具有常人所没有的许多能力。
第六种人,是指一个人已经获得了「客观意识」,他的高等理智中心开始发挥作用。
第七种人,具有永远不变的「我」,具有真正的意志,他能控制他所有的意识状态,人所能获得的一切都已圆满,而且再也不会失去他所获得的一切。
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夜睹明星,悟道成佛,在印度说法四十九年後圆寂。
刚刚成道的佛陀,可以说是成为第六种人,这时他开发了高等情感中心与高等理智中心,完全认识自我与宇宙的真相,拥有各种凡人梦想难及的神通。
而四十九年之後,圆寂前的佛陀与刚刚成道的佛陀又不一样,前者比後者更加圆熟,理由是成佛以後,佛陀的境界就不断从第六种人向第七种人迈进。
第七种人非常希罕,非常珍贵,几乎不可能在人间出现。以凡人的眼睛来看,第七种人是无与伦比的完人。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称呼本体系为「第四道」的原因了。
「第四道」就是人类进化的第四条道路。
第一条道路,著重对肉体下功夫,也就是对本能中心和运动中心下手,古代印度的苦行者就是典型的第一道,事实上,这是一条又长又难又不可靠的道路。
第二条道路,是僧侣的方法,是情感之道,例如基督教强调对上帝的信心、佛教净土宗强调阿弥陀佛的救护力量。当这种情感宗教走偏时,会形成盲目崇拜、迫害异教徒的行径。
第三条道路,著重对理智下功夫,例如印度的瑜珈学派、佛教的唯识宗。它的流弊是沉迷於字眼、形式、仪式、玄学的争辩
苦行者是过分的第一种人,僧侣是过分的第二种人,瑜珈学送,分发行者是过分的第三种人,。
所以,前三道是前三种人的道路,第四道则是第四种人的道路
第四道强调四个低等中心的形容价格低廉衡地产的开发,强调「不需要放弃外在的事物,因为所有的下功夫都是内在的」
由于第四道要同时发展四个中心,它的难度更高,所以第四道很清楚这个体系只会被少数人接受,走第四道的人必须比前三道的人知道更多,
否则,即使打著第四道的招牌,也仍然不脱前三道的窠臼
广义来说,只要掌握「四个中心同时发展」的修行体系即可称为「第四道」
更详尽资讯请参阅:廖阅鹏老师著《灵魂炼金之旅》,方智出版社,新时代系列 79。
力量小屋书店
拥有廖老师的全部有声书
<成功与致富>
<高品质睡眠>
<催眠圣经>
等等
 |
|
|
|
|
|
|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04-1-3 18:29:04
|
只看该作者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