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2556 回复:3 发表于 2015-12-15 08:46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9 13:03
  • 签到天数: 553 天

    [LV.9]以坛为家II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5 08:4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汽( 大众、通用 )更名,价值几何?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上汽( 大众、通用 )更名,价值几何?
    2015-07-27 05:00作者:开天辟地70413145话题:车企那些事
    声明:本文由说客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汽车之家。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导读]上汽为什么要主导把旗下的两大合资企业改名了?是上海这个城市的名气不如上汽响亮,还是担心消费者不知道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产品不是上汽生产的?

        从年初就开始发酵的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更名事件,最终在7月1日尘埃落定,上海通用正式改名为上汽通用,其官网也在第一时间全部切换成了新名字。上海大众虽还未正式披露,但上汽通用的成功更名,相信上汽大众也即将发布。

        上汽为什么要主导把旗下的两大合资企业改名了?是上海这个城市的名气不如上汽响亮,还是担心消费者不知道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产品不是上汽生产的?显然都不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知名度自然不用多说,早已海内外身名远扬。至于是否担心消费者是否知道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产品上汽生产的笔者认为也是多余的,首先上海大众成立合资公司已经31年, 就是通用也有18年之久了,卖出的产品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都超过1000万。如此久的历史和巨大的销量基数,消费者几乎不存在不知道企业背景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和初衷促使上汽做出这样的决定了?提升上汽的品牌影响力,只能如此解释了。上汽旗下的自有品牌(荣威和名爵)相对于其旗下的合资企业(大众,通用,五菱),完全是过着冰火两重天的日子。上汽希望通过合资品牌提升集团名声,最终受益于旗下的荣威和名爵品牌。

        从销量上看,不难理解上汽做出如此举动了:

        从2014年上汽集团中荣威+名爵少得可怜的销量就可以看出上汽力求在中国品牌上破局,出发点虽好,但这样的更名可以换来品牌力的提升和销量增加吗?消费者难道会因为上汽生产了大众,生产了通用,就更愿意购买旗下的荣威和名爵品牌吗?这个就很不好说了。一个企业的名声好坏,消费者是否接受,最终都要回归到产品上面,并非这个企业是否有实力生产其他合资品牌产品。妄借合资品牌的名气提升中国品牌,这种方式效果应该不会太明显。

        从“上海”到“上汽”的一个汉字转变,估计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从英文的角度转变就更小了,不管是SAIC GENERAL MOTORS 还是SHANGHAI GENERAL MOTORS, 其缩写都是SGM, VOLKSWAGEN 也是一样,缩写也是SVG。这样的更名自然意义就不大了。

       产品是品牌体现:

        在任何企业,产品都是第一位的,产品是帮助企业代言和说话的最直接工具,更何况对于汽车这种产品,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的关键还是看产品是否具有这个价值。 上汽的自有品牌为什么近年举步维艰,究其原因就是产品竞争力下降。

        荣威和名爵初来时,其产品和品牌定位均受到市场认可,消费者也接受,但为什么现在走下坡路了?当各个企业都在推出新品时,大家是否看到荣威除了350、750、950和W5等老产品外,新品节奏非常缓慢。 一个06年上市的750,到现在都未换代,今年六月份销售在100台之间,市场影响力几乎消失殆尽。荣威550上市的前两年,在国产品牌中树立了良好的标杆作用,无论是设计还是性能,消费者均对其赞赏有嘉,并号称最数字化的中国车,但也是多年不换代,销量日渐减少。虽然在2014年推出换代产品,号称几十项的数字升级,结果外观内饰一点都没变,最终被消费者用脚投了票,看来只能归咎于我们消费者不懂你的内涵。W5就不用说了,唯一带来销量的只有350了。至于新品,在今年5月份上海车展时,上汽的主战场也未见荣威发布任何新品,市场下滑是难免的。荣威和名爵不缺学习的榜样,旗下的大众和通用就是最好的师傅,为什么这两个品牌近年销量节节攀升,就是因为不断推出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获得市场的认可。

        产品是企业的核心,企业必须带来有诚意的产品才能打动消费者,特别是在目前这个互联网+的时代。用户需要体验式消费服务,这个就要求我们企业提供出有感染力的好产品,这样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正如苹果,中国有哪个品牌是像苹果这样在消费者心里占据崇高地位了,甚至不惜卖肾去购买。消费者对苹果的热衷就是对其产品的认同,对其产品提供给用户的价值的肯定,这个值得所有企业学习。

    产品决定企业的前途:

        说到品牌影响力,一汽集团的品牌影响力和光环应该是中国汽车企业里面最多的吧,但终究也没有带来销量。 一汽的名声随着跟奥迪,大众和丰田在国内的热销,早已家喻户晓,且奥迪官车和豪车的形象,早就铸就在了消费者心中,大众一车难求的神车地位更是让一汽赚足了眼球,但这些所谓的企业知名度并未给一汽的中国品牌带来销量和品牌地位。

        一汽的定位非常清晰,三大品牌,抢占不同的细分市场,一汽夏利,抢占低端;一汽奔腾抢占中高端,然后红旗抢占高端。从目前来看,三个品牌的市场竞争都是不成功的,究其原因也是产品力的问题。一汽夏利曾经风光无限,帮助众多国民实现了汽车梦,也算是功不可没,但现在面临企业倒闭退市的风险,因为其产品并未随着消费者的转变而换代升级,一汽奔腾多年都只有B50,B70,B90,和X80这几款车,这个几个产品不过都是嫁接马自达和丰田的老旧平台而来,一汽并未有多少创新,在市场上选择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就难以获得挑剔消费者的认可了。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汽车要求越来越智能化的今天,产品在极致用户体验上的创新变的尤为重要。没有灵魂的产品,是无法立足市场竞争的。

        当然也有做的好的企业,一直践行产品第一,质量第一,比如长安汽车,奇瑞,吉利等。长安的企业品牌影响力远不及一汽和上汽,更甚的是长安开始进入轿车行业时一直背负着面包车的形象,但长安却成功逆转,并在这两年发展越来越好,究其原因也是产品力。首先长安的产品无论是逸动,悦翔V7,新奔奔,CS35和CS75,都是精心研发,其次产品这两年推陈出新的速度在行业也是数一数二。 最重要的也是长安不折腾,企业和品牌命名统一,简单易懂,消费者也容易理解。其次是吉利,帝豪EC7的热销,博瑞的问世等等,都是产品力最好的说明。不折腾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就像当年的上海牌轿车,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拥有重大意义的品牌,全国人民共同的记忆,可惜死在了上汽的合资时代开启的时候。

        结束语:

        好的企业必然践行做好的产品,做能打动消费者的产品。 目前汽车圈内流行鼓吹各种商业模式,资本团队等等。其实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做产品的人,我们企业的目标应该是用产品打动你周边的人。企业在做产品时应该问问,我们的的产品工程师自己愿意购买吗,我们的家人,朋友也都愿意购买吗,如果愿意那注定是成功的,如果不愿意,那就建议别做。

        依靠变换品牌命名的方式提升品牌力的方式已然过时,还是回到好好做产品的上面比较靠谱。上汽的资金,技术积累,工程师等都具备做好产品的能力,唯一欠缺的是如何去组合好这些的资源,打造出有感染力的产品。做代工已经这么多年,应该值得思考。是否还要继续把精力放在如何榨取合资企业的残存优势来填补自己的空白,这么多年的经验证明已经行不通,那就果断放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4-27 13:37
  • 签到天数: 1237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沙发
    发表于 2015-12-15 08:58:34 | 只看该作者
    估计是上汽集团的许多车型已不在上海本土制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6-9-20 05:18
  • 签到天数: 933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板凳
    发表于 2015-12-15 09:09:47 | 只看该作者
    灌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6-4-8 11:37
  • 签到天数: 1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地板
    发表于 2015-12-15 15:23:01 | 只看该作者
    “上海”的地域性太强了,上汽要向全国甚至国外发展,就必须要摆脱地域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