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郁闷 2015-3-18 12:01 |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偶尔看看II
|
2月14日西方情人节,3月14日白色情人节,不论是二.一四(二要死)还是三.一四(三要死),总之爱情就是一场要死要活的游戏,玩的就是心跳,玩的就是刺激,玩的就是攀比。
您可能要问了,爱情不是两人之间的事儿么,比从何来呀?
浮躁焦虑的社会,人人都变得急功近利,争强好胜,在异性伴侣的选择上胜人一筹,绝对是值得夸赞的人生资本。微信朋友圈就是座战场,秀恩爱就是开大招,人人爱把男朋友、女朋友当作招牌扛出来炫耀一番,以示自己是人生赢家。
一比颜值,在这个颜值决定一切的时代,在这个都教授、何以笙成为好男人标杆的时代,有一张俊脸,有一对长腿,代表着你在生物进化链条上走到了前端,成为异性青睐的对象。锥子脸、金鱼嘴、黑丝配美腿成为整齐划一的ISO认证。一个标榜追求个性的时代,人们反而变得没有个性,美女仿佛出自流水线量产,仿佛有一套模具订制出一张张符合审美标准的脸。
二比身价,房、车、存款已经成为标配,房最好还得是“别野”,车怎么也得有张沪牌,存款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新婚姻法把女性对婚后生活的焦虑化作婚前对财产份额的精打细算。08年金融危机一时让“经济适用男”走红,但仅仅五年多,高富帅完全碾压了经适男。男士的表,女士的包,那其实就是情侣们的脸面。“剩女”现象绝不意味着适龄女性人口超过了男性,那些从事低端低薪行业的男子其实从未在女人心中被计入“婚龄人口”,而优秀的成功男士经历过一婚、二婚甚至三婚还依然抢手。女人们宁可长期单身,也不愿委屈下嫁,除了考虑生计,也是出于攀比时那点可怜的自尊心。
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郎财女貌”,时代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在倒车?抑或是干脆调头逆向而行?
小区花园里,一群老阿姨边织毛衣边细说着儿女们的婚姻大事。
张阿姨:我家女儿呀,最近找了个大众厂的小伙子,一表人才,家里两套房,乡下还要拆迁,伐要特好!
李阿姨:蛮好蛮好,我家女儿找了个海归,在德国人企业里当部门经理,一个月两三万,市区别墅也买好了。对了,王阿姨,你家女儿呢?
王阿姨:......你们先聊,我回去烧饭晒被子。回家路上,王阿姨唉声叹气:我家闺女,找了个工厂里的小工,一个月三千块,面子都没了。
同一时刻,王阿姨的女儿在微信朋友圈晒男友照:新认识的男票,像不像彭于晏,觉得像的点个赞呀么么哒。然后在心里把闺蜜的矮挫男朋友好好嘲笑了一番。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