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上海奋斗了多年,加上父母的资助,终于住进了嘉定一套不错的公寓,望着房产证上的大名,心想以后要成为上海人了吧!没想到烦恼才刚刚开始。 从北方老家考到上海读书,我就喜欢上了这座具有文化性、国际性、时尚性的大城市,并发誓要这这里混出个样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年打拼总算可以安定了,自从住进社区里,说明以后我也有家了,是上海的一份子。可是时间久了,买房的最初喜悦被冲淡,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对了,由于父母家人都不在这边,每天下班后回到冷冷清清的家里,偌大的社区没有一个熟人,甚至连邻居之间也很生疏。上次做饭时突然没有盐,想敲门去邻居家里借,却不知道该敲哪家的门,只要用方便面调味包凑合了事。 想起在老家,人家打招呼的方式是,“你吃了吗”或者“吃饭没有”?于是每天下班后再看到经常碰到的邻居就开始打招呼:“吃了没?”没想到人家的反应是左右看看,确定没有人的时候朝我点点头笑一下,就走开了。 回到家里,在QQ上和同学闲聊,有同学就教我说,都说上海人比较排外,你这样肯定不行,人家一听“吃了没”就知道是外来人了,当然会受到排斥。想要做一名上海人,首先就要了解上海文化,下次见面时要讲“侬好啊”这样子。 上海人真的比较排外吗?仔细回想起在上海的经历,发现接触到的人还是蛮热情的,那么过好社区文化生活应该也不难吧。或许是大家没有听清,既然要问候就要真心,我决定还是以老家习惯的问候语开始问候。于是,在嘉定的社区,就可以看到一个羞涩的小伙子每天看到人,就操着蹩脚的普通话加上海话问:“侬吃了吗?” 慢慢地,回应我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对我微笑的人也渐渐多了,有的大妈看到我也会主动问:“侬吃了吗?”瞬间感觉非常亲切。一天,在外出差时接到快递电话,有包裹到了家里没人,就在我想办法的时候,听到电话里有声音:“这小伙子我认识啊,快递我帮他保管吧,等他回来就给他。”在邻居大爷主动帮我签收了快递替我保管后,心底有一股暖流涌上,这次才真正的有了家的感觉。 有时一句问候语,一个微笑就能够感化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创造出和睦共处的画面。真心相待比互相猜忌更重要,因此也更容易营造出美好的社区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