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2751 回复:1
发表于 2014-8-19 17:22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4-9-30 09:45 |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每次看日本的设计和北欧的设计总感觉相似,小的说某些物件,尤其是木制家具,大到家装。
不知道有没有工业设计类的能给个解释,在概念上 日本和北欧所谓的简约是一个意思么?其相通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依然是提问者,感觉几位高票同学时候依然没法能解惑。希望大家继续交流想法。
曾在北欧的冬季呆过,丹麦瑞典的印象最好;可惜日本没去过。回来之后也喜欢钻ikea。muji反而去的少。简单讲些自己感受到的,开拓大家思路。
北欧的文化和日本的文化起源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到了现代但是应该还会包含着原本的东西方本质上的冲突?不知道设计中是否还会有体现。比如我在挪威奥斯陆,坐火车到所能及最远的山上,和夫妇一起在一个餐厅里聊天时,谈到吊灯,那是很夸张的如树枝如皇冠型的,是几个鹿角做成的。还有鹿皮在墙上。也是一种简约。日本没有这种张扬的风格感觉。
现在我们能接触到的明显的「北欧风格」,是自 20 世纪 50 年代产生的北欧现代风格。受到 20 世纪 30 年代的功能主义或现代主义的影响,北欧现代风格通过家具和建筑以及工业产品,带动了这股风潮。MUJI 类似的简洁风格是受到这股风潮的影响,但和北欧现代风格还是有很大区别,更带有东方的禅意,显得纯净,让人冥想。
北欧现代风格的起源:
20世纪30年代,北欧涌现了功能主义或现代主义思潮,在建筑、家具、工艺品方面开始崛起,1939年纽约博览会上,芬兰展馆向世人展示了北欧的自然形象、文化传统、乌托邦思想、对手工艺品的感触等要素,整个北欧国家在普通层面上的居住环境的意识也开始萌生。
进入20 世纪 50 年代,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于军事目的而开发的新材料、新技术,在战后为家具及建筑领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胶合板、不锈钢管、塑料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材料。米兰家具展、北美巡回展为北欧的文化输出提供了契机,1960 年美国第一次电视直播总统竞选时,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和参议院肯尼迪坐在 Hans J .Wegner 的「The Round Chair」[1]椅子上进行直播,Verner Panton 以整块塑料一次成型的「Panton Chair」至今让人赞叹。曾经是落后国家的北欧各国不仅列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也成为领头羊,这是北欧各国的黄金时代。
70 年代出现的是有危机导致了北欧经济出现停滞,设计、建筑领域也是去了优势。但在这样的情况下,瑞典的宜家家居(IKEA)取得了让人意外的发展,1973 年首次打入北欧圈以外的瑞士市场,1985 年进入美国,以大规模生产、研发新材料工艺、平板包装以降低成本平价销售,家具已不再是代代相传,而是消除浪费和更自由地使用。90 年代后随着信息的通畅以及北欧设计师不断在国际获奖,北欧现代设计更一步被英语圈为中心的地区所追捧。
再说日本/MUJI
日本战后的工业发展迅猛,但有过迷茫,好在日本是一个包容性比较强的民族。懂得吸收,更懂得本土化的改良。今天日本的简洁风格,受到当年北欧现代风格的影响很大。日本也是一个从抄,到改良,再到创新的过程。
日本重视物与人,人与自然的「沟通」。日本的简洁设计往往给人的感觉是自然纯朴,在解决基础功能后,让她更加真实,不会做刻意的修饰。也因为国土资源以及战争的原因,在设计时的出发点更趋于回归原点(如我很喜欢的原研哉)。一件商品有良好的功能,尽可能的减少浪费,更加环保且性能优良耐用,当然还有最根本的控制成本。这之间是需要权衡的,设计本身就是妥协,有了大量思考后,一步步的减法下来就决定了她的面貌。
简洁可以是直角直线,比如 MUJI 大多数产品的线条一样 ,也可以是不加刻意修饰的纯朴样子
几句话是无法理清北欧与日本的区别,基本上喜欢此种感觉的人能切身体会其中的微妙不同,但又说不清楚。就如我一样,经常把北欧家具、MUJI 家具以及宜家的家具搭配到一块,毫无违和感。日本给人的是意境,让人想融入其中;北欧更有亲切感,即使深浅色搭配也阳光明媚;宜家则中庸平和,没有违和感。能做到让你说不出的喜欢,是最大的成功。
这两个地区的风格的区别,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质感,色调,造型的区别,而且这些点也都比较类似。
我觉得两者最明显的区别是情绪上的。
北欧的像是个好脾气的白白净净的阳光少年,喜欢做家务,同时也爱热户外活动。但又都不过度热衷。心情郁闷了就打扫一下房间。心情好了就做杂果沙拉吃。
日本的设计不仅仅是表现上的简洁,并且有着发自里面的自恋与忧伤。
像个不懂得如何与外界接触的少年。有些病弱,不养宠物但是偶尔会去喂街角的流浪猫。烧水的铜壶是祖辈在一块铜板上一下一下敲出来的。
可以在北欧风格的家居里面,摆放好多儿童用品玩具,摆一座非洲的木雕,感觉都不会突兀。
而在日本风格的家居里,就只能摆放一些沙盘,盆栽。你在里面摆一堆乐高试试看。
Muji广为人知的设计情怀,是其品牌的一种营销策略。统一的品牌精神和悠久的品牌故事更能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并且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一家公司的宣传体系倒推日本的设计理念不是不可以,只是感觉不那么直接,有点虚,比如说禅意,什么是禅意?设计师用这种模糊的说法去推销方案是可以,但是怎么告诉工匠/CAD软件说,“这个倒角,给我处理得有禅意一些”……
IKEA看上去是北欧设计的头牌,其实是源于北欧而已经全球化的产物,必须综合成本,量产化,以及全球消费者需要的角度考虑设计,相较之下高贵冷艳的北欧风情BoConcept在家具方面似乎更具有代表性……
不妨以muji和北欧风情作为两者的代表,探讨其设计的差别……
“存在即是有理由的”,对于差异的存在,从发源地中追根溯源,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北欧自然资源丰富,地广人稀,人种较高大,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北欧人总体上生活比较单调
日本自然资源稀缺,人口密集,人种较矮小,气候舒适四季明显——拥有丰富的娱乐、生活方式
这些纷纷对应着设计中对材质偏好,空间的利用方式,产品体量,还有产品情趣的不同。
日式简约设计中最喜欢用的是木材和织物,而北欧人在大量使用木材的同时也丝毫不介意用不锈钢搭配皮具和玻璃,甚至原生态的动物皮毛和头部做装饰,因为对于北欧人来说这都是相对易得或者常见的材料。
日式简约中极其注重收纳和隐藏不必要的东西,北欧设计则更注重展示因而相比日式更具个性,因为两地的人均住宅面积有巨大的差距。活动空间的大小的差异,通过Muji和北欧风情的宣传图册上的样板照就能看出来。
产品的体量方面,日本人总是倾向于把东西越做越小,相比之下北欧设计就显得“粗犷”,注意,不是“粗糙”,细节上的高度保留使得远看粗犷,近看仍然精致。体量的差异来自于两地人的体格差异,姚明的衣服让小四穿,终究是不合身的……
北欧的设计在颜色上比日式的丰富许多倍。北欧人在极昼极夜的摧残之下,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再不来点color see see,估计都活不下去了……而Muji显然是“受够了”日本大众的活色生香,为了返璞归真,颜色搭配选择上倾向于自然和谐,极力避免高纯度的颜色,尽量保留材料的本色……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