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2838 回复:2 发表于 2014-6-30 20:4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20:4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菲斯极致摩洛哥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跨入时光漩涡  踏入老城一步,就跨入了时光的漩涡,这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状态。
      再也看不见汽车、摩托,脚下崎岖的石板路只能用脚步去丈量,最大型的运载工具也只是骡子。而当年阿拉伯商队也正是踏着一样的小道,用着同样的方式,穿城而过。就连当时商人所见的小道两侧的商铺,也同样在我身旁叫卖着。穿着牛仔裤的少年在街巷中奔跑,但更多的依然是传统的服饰——男人大多穿着杰拉巴大氅、女人依旧包着头巾。
      我要入住的酒店就在附近,但在这样狭窄的街道中穿行,不论花上几个小时、还是几天,我都无法找到。酒店的小伙子接到电话后,很快就找到了我,跟随他前行时,企图记路依然是徒劳,走不上十步就有个转弯,方向早已迷失,更何况还需要上爬下钻,时不时还要留神头顶。
      帅气的小伙子突然朝路旁那石洞一指,转眼就消失了。满腹狐疑地钻入地下,却赫然又是一条繁忙的巷道。小心翼翼地穿过一段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突然又处身于罅隙中射入的阳光里。在走过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的小道后,他推开了高墙上的一扇木门。于是,我到了酒店。
      进门一步,别有洞天。疲惫不堪的我本已不敢有什么奢望,酒店内的氛围一下让我身处于一千零一夜的神话之中。在阿拉伯乐声中,戴着头巾的摩洛哥姑娘正在为我准备薄荷茶。环顾四周,自己正坐在天井院落里小方桌前的软榻上,软软的靠垫让人舒服得站不起来。微风拂过,帷幔飘动,雕梁画栋的图案,无不显露着特有的繁复。昏暗的光线下,很难拍下清晰的照片,可谁又在乎呢?这样的场景无疑会深刻地留在记忆中。

      生活在别处
      菲斯固然也有很多保存至今的景点。伊德里斯二世的长子穆罕默德·伊本·伊德里斯继任为伊玛目后,在菲斯兴建了众多清真寺和宗教学校,造起了宏伟的清真大寺,也建起了华美的宫殿。但对于我来说,面对菲斯老城,我无暇他顾,是否有这些点缀其上的景点并不重要,延续着伊德里斯二世精神的,是那些老城的居民,他们才是菲斯老城的精髓。要认识真正的菲斯,一定要让自己变成居民中的一员,慢慢地走、慢慢地看,也慢慢地生活其中。
      蹲在瓷器工厂里,一语不发地看工人做胎、打磨马赛克;从黑洞洞的面包房里,花上1个迪拉姆(约合人民币7角多)买来一个大面包边走边啃;在曾经是古驿站的菜场里,和摩洛哥男人一起买菜(在菲斯,买菜是男人的社交活动之一),看他们拎着鸡和蔬菜能交谈上几个小时;弯着腰在“群租房”中“爬行”,看他们手工制作皮拖鞋;从一家的露台攀上另一家的房顶,爬到高处来看远处的雪山;听着宣礼塔的呼唤,在小吃摊上默默地吃掉一大份“塔金”……
      误打误撞下,我走到了一片染缸前。菲斯曾经是按照不同行业来分区的,因此这些传统的鞣革染色作坊也都聚集一处,上百个染缸依次排开。这里的工艺延续了几百年前的传统,依旧是全手工制作。先用石灰水浸泡,鞣制软化生皮。而后把皮革放在染缸中,用植物和矿石等纯天然原料来染色。历经反复揉搓踩踏和清洗晾干,历时几月才能完成一块颜色鲜亮的皮革。年轻的小伙子在染缸里工作着,皮革、小伙儿,还有这个城市,都被染成了五彩。
      菲斯是一种极致。
      菲斯老城的密集程度骇人听闻,这里不是一个平面的密集,层峦叠嶂的房屋上天入地蔓延开去,把老城变成了一个举世无双的阿拉伯聚居地。菲斯也许是当今世界仅存的、再现了文明鼎盛时期的阿拉伯大都市样貌的地方。来菲斯可以不购物、不逛景点、不追美食,来这里就是要感受人。
      菲斯的起源
      菲斯是一座古老的王城。公元793年,摩洛哥的开国皇帝伊德里斯被仇家阿拔斯王朝派人毒死,在十年的动荡之后,804年他的遗腹子伊德里斯二世年仅11岁就继承了王位。在柏柏尔部落酋长的辅佐下,他健全了行政制度,大力发展农业和商业。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实行宗教宽容政策。菲斯就是伊德里斯二世在菲斯河岸边建起的新王城,城市至今延续了他倡导的传统,在这座繁华喧闹的古城中,各种教派、各种行业、各种阶层的居民比邻而居,虽然密集程度匪夷所思,却都相安无事。地中海另一边的安达卢西亚和同处北非的突尼斯等地的阿拉伯人纷纷迁入各地定居,而菲斯城也成为了阿拉伯学者、商人、贵族的聚居区。

    传统手工业者

    摩洛哥建筑特有的繁复

    菲斯是一座古老的王城

    菲斯的手工艺延续了几百年前的传统,鞣革染色作坊聚集一处,上百个染缸依次排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20:41:08 | 只看该作者
    凭海临风,大西洋的海风扑面而来,吹散了闷热的空气,让摩洛哥的骄阳也不再那么猖獗。我正站在乌达亚城堡的高处,俯视布雷格里格河那宽阔的入海处,远眺对岸老屋林立的老城萨累。

      这个城堡是我在摩洛哥游览的第一个景点,事后回想起来,却惊讶地发现,这也是摩洛哥各个城市的一个神奇的缩影——老城和新城都只是咫尺之遥,却恍若隔世;电子科技迅速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却无法撼动传统习俗的根深蒂固;曾经有着不可一世的雄心,如今却要在营营役役的市井生活中去寻找过往的记忆……


      拉巴特

      体验传统之旅

      乌达亚与其说是城堡,不如说是因为城墙而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一墙之隔的拉巴特街道上车水马龙,而城堡内一切仿佛依旧停留在柏柏尔人的时代。陪伴我漫步在12世纪的蓝白色街道上的,是几只慵懒的肥猫。偶尔遇到的居民也只是木然地望你一眼,不置一词。

      当年这里是为了实现统治者的雄心而建的,摩洛哥穆瓦希德王朝的统治者阿卜杜勒·阿里·穆明为了出兵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甚至跨海远征西班牙,在曾经的古罗马城市萨累的废墟附近建立了一座军事要塞,定名为“里巴特·法特赫”意味“胜利要塞”,也就是如今的乌达亚城堡。统治了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800年的摩尔人就是从这里出发,踏上伊比利亚半岛。

      如今的城堡,虽然城门高耸依旧,却已全然没有了往日的霸气。反而是那蜿蜒逼仄的小巷和蓝白相间的墙面,让人感觉到童话般的秀美。17世纪时,从安达卢西亚被驱逐回来的摩尔人居民又回到了这里,回到了当年的出发点。他们开始营造我现在所见城堡内的街道,蓝白色的外墙也许依旧寄托着他们对海洋和天空的向往。

      如果不去繁荣现代的新城区走走,或许会忘记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忘记这里是个有着百万人口的大都会,忘记这里也是四大皇城之一。处身于12世纪就已建成的拉巴特老城,完全感受不到现代的气息。就连入住民居,都是一次体验传统之旅。

      推开路旁一扇雕工精美却狭小的木门,马蹄拱、马赛克镶嵌和繁复的几何纹饰,瞬间让人进入了阿拉伯文化的氛围之中。坐在摩尔式的庭院之中,裹着头巾低眉浅笑的摩洛哥姑娘不置一词,静静地为你端来一杯香气四溢的薄荷茶。用银汤匙默默无声地搅拌着刚撒入的砂糖,你会沉溺于这安逸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当穿过轻纱拂动的廊道,推开房门,看见细致的阿拉伯装饰时,你已经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在一次阿拉伯式的沐浴之后,闻着淡雅的香味沉沉睡去之前,你只是依稀有些不满,神灯里的妖怪为什么还没有钻出来问你有什么愿望……

      马拉喀什

      名不副实的

      旅游名城

      贵为摩洛哥第二大城市,马拉喀什位于西南部荒漠边缘,拥有全北非最繁忙热闹的广场Djemaa el-Fna兼最大的市集Souqs。人口约100万的马拉喀什现为摩洛哥第一大旅游胜地,有当地最早的原住民,但因摩洛哥曾是法国殖民地,所以马拉喀什现在聚居了最多的法国人,大部分从事旅游业。

      之前有人把它称为北非最时髦的城市,不过也许是我的错,是我审美疲劳了。几天的游览,大名鼎鼎的马拉喀什并没有向我展示出它的魅力,让我觉得名不副实。

      号称世界最大小吃广场的“姐麻烦哪广场”(Djemaa el Fna,阿拉伯语意为展示头颅之处,当年是处决囚犯并示众的场所),也不过尔尔。来此的食客倒也不少,但广场上四处纠缠游客的杂耍摊主,让人困扰不已。作为著名景点的萨阿德王陵和巴迪宫固然精美,却还称不上非去不可。而库图比亚清真寺,那高耸入云的宣礼塔则只可远观。

      失望之余,开始了新城区的探索,以往从未留意的新城,让人意外地感受到了摩洛哥都市的魅力。繁华现代的商业街、漂亮精致的火车站、各种口味的餐厅……这里的夜晚既是熟悉的,又有着特有的风情:清一色修长帅气的ZARA女装部男营业员,会让姑娘们连声惊呼;这里有能淘到各种欧洲产的老式打字机、地球仪的古董店,也会摆放着制成标本的獴和眼镜蛇;咖啡馆和茶馆比邻而建,这里的老人早就习惯了咖啡的味道……

      好吧,马拉喀什就是来展示它特有的现代都市风情的。一边抱怨着这里少了些许阿拉伯风情,一边在麦当劳里大快朵颐,身边还放着成袋的购物所得。看来,还是会偷偷地想念一下都市生活,念叨着:“明天,去索维拉,我们又会回到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然后在好久没有住过的商务酒店里沉沉睡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20:4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6-30 20:51 编辑

    索维拉

      用尽全世界的

      蓝与白

      西奥多·克努(Theodore Cornut)在法国的布列塔尼亚建造了圣马洛,又在摩洛哥建造了索维拉,这两座同在大西洋畔的小城仿佛孪生兄弟,一眼看去难分彼此。究竟哪个城市才是克努的最爱?

      索维拉建城极早,公元前5世纪,迦太基航海家汉诺就来到这里,建起了贸易点。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元老院长袍的紫色镶边就是用这里的紫色贝壳提取的染料来染色的。此后的千余年间,索维拉不仅是重要的贸易港口,也是海盗的港湾,甚至一度被称为“海盗城”。直到阿拉维王朝的穆罕默德·本·阿布达拉国王下令,找来了法国建筑师克努来重建这座古城。

      索维拉的结构与圣马洛如出一辙,一个个方形结构的建筑错落叠加,既有巷道的延展,又有空中巧妙的构架,让城中拥挤却不杂乱。而漂亮的城墙把小城整个包裹起来,沿海辅之以长长的炮台,易守难攻。

      然而,在同样的设计之下,法国的圣马洛固然也是个迷人的小城,但与索维拉相比,却似乎少了些什么。

      漫步入城,先经过渔港,蓝色的渔舟在港湾中随波起伏。渔舟几乎无一例外的是蓝色,哪怕色泽有了一点暗淡,渔夫也会把船拖上岸,一丝不苟地重新刷漆。

      忍不住询问正在刷漆的渔夫:“你们是有多喜欢蓝色?为什么每艘船都是蓝的?”

      “渔船不就应该是蓝色的吗?”他倒显得很疑惑,“海也是蓝色的啊。哦,天也是蓝的。”

      好吧,这就是渔船该有的蓝色,也是索维拉的颜色。索维拉只有两种颜色——蓝色和白色。蓝的是海、天和渔船,而白色的就是这座城市。

      第一眼看到索维拉城就难免会爱上它。白色的城墙环绕着白色的城,蓝色的大西洋又拥抱着城墙,纯蓝的天空中无数白色的海鸥盘旋往复。

      无需走入城中,就能明白,同样是由克努设计的城市,圣马洛少了什么。一样的是城市的设计,缺少的就是这些人力不可及,由自然来给予的生命和色彩。

      对于游客来说,索维拉小城的生活悠闲舒适。码头上鱼市旁,海鲜排档里既有美味的大龙虾,也有物美价廉的小鱼虾;老房子里阴凉的咖啡馆里,既有咖啡也有薄荷茶;小巷中的商店,有非洲风格的木雕,也有设计师的创意……

      闲极无聊了,去炮台上溜达一圈,还能看见几只比我更无聊的小狗,正躺在石板上认真观摩着画家作画。

      卡萨布兰卡

      北非没有谍影

      卡萨布兰卡名声在外,是因为英格丽·褒曼和亨弗莱·鲍嘉主演的那部电影《卡萨布兰卡》(又译作《北非谍影》)。尽管事实上,影片并不在这里拍摄,但游客却宁愿将错就错,认为自己就是走入了北非谍影的场景。

      卡萨布兰卡现在的名称是达尔贝达,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全国大部分的工业都集中于此。游客更喜爱卡萨布兰卡这个名称,意为“白色的房子”。18世纪,由摩洛哥国王西迪·穆罕默德·阿卜达拉赫下令,在柏柏尔人建立的古城安法的旧址上兴建了这座新城。

      对于游客来说,卡萨布兰卡或许并没有那么诱人,在这里找不到《北非谍影》的场景,除了在新建的Hyatt酒店大堂内悬挂的几幅电影海报的赝品。

      但是为了那个宏伟的清真寺,还是值得来此一游。矗立在大西洋畔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这座可同时容纳10万人做祷告的清真寺于1987年动工修建,耗资5.4亿美元,由摩洛哥已故国王哈桑二世下令修建并命名。

      清真寺的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据说是缘于国王的一个梦,梦里被告知:“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为实现这一梦想,摩洛哥全国上下积极捐赠,大部分资金由民间筹措而得。在数万工人的努力下,1993年大寺建成。

      清真寺通体采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绿色的琉璃瓦和形状各异的铜饰品镶嵌其间,而200米高的宣礼塔更是兼具宏伟和精美。必须脱鞋才能进入寺内,内部的精美华丽更让人叹为观止。廊柱房檐都极尽华美之能事,而五颜六色的大理石和马赛克,在内墙上镶嵌出伊斯兰纹饰。20米高的巨型吊灯把大厅映照得富丽堂皇。而面朝大海的玻璃窗更是带来了大海的气息。

      哈桑二世清真寺也是最现代化的清真寺,巨大大厅的屋顶可以在5分钟内打开,大理石地面能够供应地暖,25扇自动门由钛合金铸成以防海水锈蚀。所有这些都只为让祈祷者能够在这伊斯兰世界最西端的清真寺里安心祷告。

    索维拉的渔舟几乎无一例外的是蓝色,哪怕色泽有了一点暗淡,渔夫也会把船拖上岸,一丝不苟地重新刷漆

      4. 马拉喀什位于西南部荒漠边缘,拥有全北非最繁忙热闹的广场Djemaa el-Fna兼最大的市集Souqs。

      

      5.哈桑二世清真寺内部的精美华丽让人叹为观止。廊柱房檐都极尽华美之能事,而五颜六色的大理石和马赛克,在内墙上镶嵌出伊斯兰纹饰。

      

      6. 对于游客来说,索维拉小城的生活悠闲舒适。

    马拉喀什向游客展示它特有的现代都市风情。

      

      8. 蓝色的大西洋拥抱着索维拉城墙,纯蓝的天空中无数白色的海鸥盘旋往复。

    乌达亚城堡内一切仿佛依旧停留在柏柏尔人的时代



    卡萨布兰卡风景很宜人,街边处处是风景,随手一拍便是不错的照片。
    Tips

      到达

      中国没有直飞摩洛哥的航班,可以选择从中东地区或者欧洲地区转机。例如经巴黎转机,有多班航班可飞往摩洛哥不同城市。

      

      下榻

      从小客栈到奢华酒店,摩洛哥有各种价位的住宿,感觉上不论是几百元的还是上千元的,都物超所值。尤其是老城里传统民居Riad改建的家庭旅社,有着特别浓郁的摩洛哥风情,又特别舒适。但是很多Riad地址标示不清,所以不容易找到,往往需要打电话叫来店主带路。

      

      美食

      摩洛哥最有特色的菜就是古斯古斯和塔金了。古斯古斯可以说是用料讲究的盖浇饭,以小米为主食,长时间蒸煮后,配以牛羊肉、土豆、西葫芦、胡萝卜、鹰嘴豆、橄榄等菜,美味可口,很合中国人口味。塔金是道炖菜,有牛肉塔金、蔬菜塔金等,因为容器特别,是一个有圆锥形盖子的陶锅,所以别有风情。

      

      语言

      本地语言是阿拉伯语、柏柏尔语,但很多人能说法语。普通居民中,懂英语的人并不多,但酒店、餐厅、商店等也有不少能说英语的人。

      

      通信

      摩洛哥电话费不贵,全国漫游的手机数据上网也很便宜,可以购买当地电话卡+资费套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