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7404 回复:1 发表于 2014-5-15 09:48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8 05:05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09:48:47 该帖发布自手机版:wap.jiading.com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杰地灵•太仓: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不用解释,大家都知道,凡以“太”字打头,要么是最好的,要么是与皇帝有关系的。“太仓”,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的粮仓”。
    皇家的粮仓放在太仓,说明太仓是一块风水宝地。

    太仓历史人物有:郏亶、龚明之、陆子岗、魏良辅、仇十洲、王世贞、王世懋、昙阳子、赵宧光、徐上瀛、陆世仪、吴梅村、张溥、张采、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毕沅、陆宝忠、钱宝琛、钱鼎铭、唐文治、俞颂华、俞剑华、朱石麟、吴晓邦、吴健雄、陆孝同、朱棣文、顾阿桃、唐飞、朱德庸。
    出过3个状元(毛澄、毕沅、陆增祥)、5个榜眼(陆釴、王锡爵、王衡、吴梅村、朱玉麟)、3个探花(徐秉义、汪廷屿、汪学金)、5个会元(邵嗣宗等)、5个解元(赵汴、陆大成、王士骐、王衡、胡溶),两个半宰相(王锡爵、王掞,加台湾的唐飞)。
    出过12位尚书(元代户部尚书张文虎;明代礼部尚书毛澄、吏部尚书王锡爵、刑部尚书王世贞、兵部尚书凌云翼、陈洽、兵部礼部、刑部尚书王在晋、工部尚书张辅之等7位;清代刑部尚书王掞、礼部尚书陆宝忠、农工部尚书唐文治、兵部尚书毕沅等4位)、兵部侍郎有王倬、王忬、周广、王积、顾章志、李继贞等,还有吏部侍郎王鼎爵、户部侍郎王原祁、礼部侍郎徐秉义、户部侍郎钱三锡、工部侍郎王廷舆等。314位进士。
    出过11位两院院士:吴健雄、朱棣文、唐孝威、黄胜年、邹世昌、吴建屏、顾懋祥、唐孝炎、杨胜利、陆佑楣、龚知本。
    可谓人杰地灵、独领风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8 05:05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09:49:20 该帖发布自手机版:wap.jiading.com | 只看该作者
    朱棣文(Steven Chu,1948年2月28日),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生于美国圣路易斯,祖籍江苏太仓;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因“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曾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中文名:朱棣文
    外文名:Steven Chu
    国籍:美国
    出生地:密苏里州圣路易斯
    出生日期:1948年2月28日
    职业:美国能源部部长
    毕业院校:罗彻斯特大学
    主要成就: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物生平

    1968年,获颁罗彻斯特大学斯托达数学奖
    1970年,获颁罗彻斯特大学斯托达物理奖及伍德罗·威尔逊奖学金
    1970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学位。

    朱棣文
    1970年~1974年,获颁国家科学基金会博士预备生奖学金
    197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
    1976年~1978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研究
    1977年~1978年,获颁国家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奖学金
    1978年,就职于贝尔电话实验室
    1978年,担任美国物理学会理事
    1978年~1983年,担任电磁现象研究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员
    1983年~1987年,担任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量子电子学研究部主任,领导电子化研究工作。
    1983年,开始从事原子冷却技术的研究
    1985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
    1987年~1992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荣获诺贝尔奖的科研项目的主要工作。
    1987年,获颁美国物理学会在激光光谱领域的布洛依达奖
    1987年,担任斯坦福大学物理和应用物理教授迄今,是该校第一位华裔教授。

    工作的朱棣文
    1987年~1988年,担任哈佛大学莫里斯洛伯讲师
    1989年,担任实验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特邀访问学者
    1990年,担任美国光学学会理事及法国学院访问教授
    1990年,受邀美国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教师学会的理直脱迈耶纪念奖讲演
    1990年~1993年,担任斯坦福大学物理系主任
    1992年,担任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1993年,获颁费塞尔国王国际科学奖
    1993年6月,担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4年,获颁美国物理学会在激光科学领域的亚瑟萧洛奖及美国光学学会的威廉梅格斯奖
    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主要方向为分子层面的细胞生物学。
    1997年,在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他同获该奖项的是美国科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和一法国科学家科昂·塔努吉。
    是继1957年的杨振宁、李政道,1976年的丁肇中和11年前的李远哲之后,第五位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在他之后,还有两位华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崔琦和英美双国籍华裔高锟又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七位华裔获奖人中,除李远哲和钱永健为诺贝尔化学奖外,其余皆是物理奖。
    朱棣文最早发展出了一套利用激光冷却并捕捉原子的方法。打个比方,犹如以喷水的方式来使一个行进当中的小球静止下来,让它悬浮在空中,把它看个够。这项成就,可使科学家在前人所无法到达的领域内操控物质,同时也是对物理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此,朱棣文从1976年做博士后起整整奋斗了20年的时间。

    朱棣文
    1997年11月2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江泽民主席在洛杉矶亲切会见了朱棣文,他请朱棣文经常回国看看,朱棣文说,他已经去过中国两次,很愿意为促进美中两国科技交流做出努力。
    1997年11月4日,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善衍在斯坦福大学会见了朱棣文。朱棣文在他的办公室热情接待了徐善衍率领的中国科协代表团。朱棣文向中国方面建议,要多培养人才,对工作努力、有成就的人要给予奖励,以鼓励大家的奋发向上精神。
    1998年6月5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4年6月,被任命为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是首位掌管这个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实验室的亚裔人士。该实验室每年预算规模6.5亿美元,辖下有4000名员工。

    朱棣文
    朱棣文在职业生涯中一直致力于环保工作。掌管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后,即把研究重点转到新型的生化能源、人工光合作用和太阳能等一系列“绿色工程”上。此外,他还大力提倡政府引进措施,减少排放温室气体。
    对于把环保理念引进家庭生活,朱棣文曾说每户国民只需投资1000美元成本就可提升能源效益,可惜的是民众多宁愿把钱花在花岗石的厨台上。
    2008年12月15日,获得美国第56届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名出任美国能源部长。
    2009年1月20日,美国联邦参议院无异议通过朱棣文担任能源部长的提名。
    朱棣文是继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后,第二位出任美国内阁首长的华人,更是首位担任美国内阁首长的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负责美国联邦政府能源政策制定,能源行业管理,能源相关技术研发、核武器的研制和管理,防止核扩散等重要工作。美国政府未来在制订能源政策时,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能源部部长将担当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而朱棣文被认为是肩负这项重任的理想人选。

    朱棣文
    2009年7月14日至7月17日,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联袂访华。这是中美两国关系史上第一次有两位华裔部长同时访华。也是继国务卿希拉里和财政部长盖特纳之后美国部长级高官又一次访华。美能源部在一份公告中表示,这次访问的主题是寻求两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的共同利益。
    2009年7月15日,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呼吁中美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2009年7月17日,莅临天津大学,与教师座谈能源研究问题,并作客“北洋大讲堂”,为师生带来《能源与气候:共同的挑战,共同的机遇》的讲座,与师生分享成长历程,探讨可持续能源的世界发展趋势。
    2010年11月15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发表题为《推动创新,应对能源和气候挑战》的演讲,探索双方未来如何开展清洁能源技术合作。
    2013年2月1日,已向总统奥巴马提出辞职。
    荣誉及成就

    研究号称为“分子马达”(molecular motor)的肌蛋白细胞的收缩,此技术可以在不破坏细胞膜的情况下,操控细胞内的物质,或在密闭容器内处理稀有元素或者放射性元素。

    朱棣文
    朱棣文从事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激光致冷捕捉技术研究,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用途,这项研究为帮助人类了解放射线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深入理解气体在低温下的量子物理特性开辟了道路。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中,研究气体的原子与分子相当困难,因为它们即使在室温下,也会以上百公里的速度朝四面八方移动,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冷却,然而,一般冷却方法会让气体凝结为液体进而结冻。朱棣文等3位学者则利用激光达到冷却气体的效果,即用激光束(molassos)达到万分之一绝对温度,等于非常接近绝对零度(摄氏零下273度)。原子一旦陷入其中,速度将变得非常缓慢,而变得容易俘获。该技术可以用来做精确测量,特别是做"重力测量";人们还可以利用此技术做成重力分析图,由此解开地球上的许多谜团:例如观察油田的内层、勘探海底或地层内的矿物质,在生物科技上可以解读去氧核糖核酸(DNA)的密码;科学家还可以借此研究“原子激光”,制造精密的电子元件;也可以测量万有引力,进一步发展太空宇航系统,进行准确的地面卫星定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研究成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