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4132 回复:4
发表于 2014-1-13 09:45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7 11:47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代书家的终老之所
说到海伦路站周边的旧情旧貌,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的陈贤浩教授颇为感慨。陈教授告诉我:“由于虹口一带当年是日租界,许多建筑颇具日式特色,又融入上海石库门和新式里弄的格局,显得很独特。”
出海伦路站,过四平路,到达位于海伦路504号的沈尹默故居,就很能感受到陈教授所言。那清水院墙,砖红色的勾边,敞开式的天井,两层小楼和假三层上的老虎天窗,使得这座沿街的小宅显露出清秀的格局,日式又富有上海味道。
可惜这所故居里,并没有陈列太多沈尹默老人的书法作品。最近,龙美术馆的刘益谦从苏富比中国古代书画精品拍卖上,以822.9万美元一举拍得一件苏轼《功甫帖》。随后上海博物馆专家公布研究成果称其为赝品。书法又成了街谈巷议的热点。然而,如今又有多少人还能拿起毛笔,写几个像样的汉字呢?在此时,我想起了沈尹默老人。
抗战胜利后,曾任北大校长的沈尹默来到上海,在此定居。即使江山变色,他仍旧居停于此,翰墨人生。后来他受到“四人帮”迫害,1971年6月1日,沈老与世长辞,直到1978年才获平反昭雪。回看这座一代书家的终老之所,依旧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二楼沈老手书的“艰苦自得力,金石不随波”仍在,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哈尔滨大楼的故事
看过王家卫电影《重庆森林》的朋友,到了香港,总不免会去重庆大厦流连一番。殊不知,上海也有一座与之可以“神交”的大楼,那就是哈尔滨大楼。最近,听朋友说起哈尔滨路的改造,不免前往探看一番。发现哈尔滨大楼仍在,包括它附近的几幢老大楼,共同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据说,1942年以前,这里是上海公共租界最复杂的地界,乃是旧上海著名的无业游民聚居地。
在日寇尚未占领租界的时候,此地原为美国商人开设的汇芳锯木公司。1937年8月,大楼遭到日军炮轰,整个楼顶几乎被掀掉,美国老板弃厂而去。战火之下,此地成为危巢覆卵的所在,整幢大楼和附近的地盘很快就成为难民、灾民及无业游民的聚居地。整个抗战时期,此地均无人管理。最早沦落至此的游民,如果活下来,已经从青年及至老汉。1951年2月21日,人民政府调动解放军及警察,对哈尔滨大楼进行彻底清理。
我曾经看到过一幅旧照片,照片上,站在卡车车厢里的青年男女,一个个意气风发志气昂扬的样子。实际上,在拍摄这张照片之前不久,他们还是流氓小混混,或是底层站街女。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哈尔滨大楼建立新人习艺场。
宰牲场散落的旧时光
我的朋友、同济大学出版社编辑陈立群致力于民间影像的发掘。在其编辑的《民间影像》第三辑里,有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先生撰写的《1933宰牲场》一文,并刊载了几张80年前工部局宰牲场刚建成时的照片。
这幢由上海工部局公务处建筑科建筑师卡尔·惠勒设计的宰牲场,位于沙泾港以南。如今,此地再也看不到杀牛宰羊的血腥场面,游人在保留了牛道、伞形柱的老场坊里转悠,犹如走入旧式迷宫。还有那镂空的水泥花格窗、法式旋转梯等,无不体现了当年宰牲场的独特设计。比如法式旋转梯的设计,就是为了防止动物到此处看到宰杀的场面惊慌失措惊吓伤到人,特意设置了大弧度旋梯供工人逃生。
看着日光从伞形柱间漏到地上,颇能感受不知今夕何夕的味道。而这一次,我去往那里,正是应杂文家严宝康先生的介绍,去看一场关于3D打印艺术品的展览。那些3D打印的猛牛造型,摆放在这里,确实很有些应景的味道。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7 11:47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3 09:46:13
|
只看该作者
★爱思儿童公园
位于海伦路499号,原名海伦儿童公园,曾经为上海三大儿童公园之一,于1955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正式对外开放,今后将改建成社区综合公园。
★沈尹默故居
位于海伦路504号,故居为一幢坐北朝南的三层楼房,清水外墙。陈列有沈尹默长年临摹的名碑书帖,各地出版的沈尹默墨迹、手稿和论著,沈尹默生前使用过的一套文房四宝、图章等珍贵实物,还有毛泽东签署的委任状,周恩来签署的任命书。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化身为时尚创意设计中心的1933老场坊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7 11:47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3 09:46:37
|
只看该作者
★“虬江”
为吴语“旧江”的讹音,虬江原为苏州河的故道。明代,该河道严重淤积,因而改道,原河道遂称之为旧江。虬江从今虬江路至沈家湾(现哈尔滨路),从沙泾港,至屈家桥,然后向东北流入今天杨浦的走马塘。因其是自然河道与历史原因,故而在很长时期一直被上海市民视作上海众多地理分界线的一条。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逐步扩大,于是,虬江又成为公共租界与华界的分界线。
★沙泾港
位于虹口区中部偏东,曾名俞泾浦,北起走马塘,往南经江湾镇春生桥,穿过中山北路、大连西路、四平路,南迄虹口港。长7公里余。是虹口港主要支流,水质曾经被严重污染,经治理,水质明显好转。
★1933老场坊
位于沙泾路,原址为上海工部局宰牲场。1933 11月落成,主建筑物由四幢钢筋水泥结构年楼房围成四方形,中建一座圆柱体主楼。该处曾为远东最大宰牲场,现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花岗岩砌筑的工部局宰牲场墙基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7 11:47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3 09:47:33
|
只看该作者
铁丝朱古力:哈尔滨大楼这一带在1942年以前是上海公共租界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上海工部局宰牲场,这座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的建筑,朴实无华,大气而不张扬。
日落山水静:小时候我曾经住在海伦路附近的哈尔滨路铁路军事运输处,去海伦公园是每天必做的功课,不过那时候我还坐在儿童推车里。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在父母口中就称做杀牛公司,也是简洁明了的称谓。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4-7-17 11:47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
5楼

楼主 |
发表于 2014-1-13 09:48:02
|
只看该作者
海伦路站
位于虹口区海伦路和四平路交界处,为地下车站,是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与4号线的换乘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