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663 回复:2 发表于 2002-8-26 19:19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8-26 18:0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寂寞与文学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寂寞之叹,似乎与爱情一道成为古今中外文人写作的永恒主题。但中国文人的寂寞大多不在于爱情,而出于理想抱负,这理想无论是在战争纷乱时代,还是太平盛世时期,都与政治有着一脉相承的牵连,尤其是在古代,文人所谓的理想抱负就是治国平天下,而修身齐家的基本也为此。因此,一旦仕途中落,理想泡影之际,怀材不遇的寂寞之感,则油然而生,但希望总是要有所寄托的,于是乎《离骚》,《满江红》便应运而生了。   
  但烽火连天,人民流离失所之际,杜甫只有感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了。而王昌龄则不然,感叹之中多少带着点希望: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现世的无奈甚多,只好怀旧了。只可恨即使“飞将”李广长存,但世人照样还是有:冯唐易得,李广难封的悲叹。据此推倒之:仕途的中落似乎是文化兴盛的动力,而古代则多表现为贬官见证,寂寞与失落的申言。似乎只有为此,才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即使有诗仙之美称的李太白,也难耐寂寞和现实的失意,只好向梦幻索取安慰了,如此一来,《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出世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陶潜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归隐赋诗,而后成就了田园诗人的美名,以至流芳千古。试想陶潜反其意而迎合,仕途固然可保,但田园诗人的美名是否应有,则是一件待考的事情。我想出现江郎才尽的可能性虽小,而中国诗坛数量的锐减,则是无可置疑的事。   
  正如,黄河之水绵绵不绝,历史的车轮不回因为文人的悲叹而停止,而寂寞也好像成了人类永久难医的心头病,它不会因为今天物质的丰富而有所改变,今天的人们照样一脉不差地继承了古人的悲叹。怀才不遇的环境是荡漾五存了,而知音难觅,大有钟子期和伯牙之叹。所以,物质的丰盛并不能解除人们的寂寞。人际的生疏,似乎在今天已成了文明人的通病。于是,感叹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也成了一道风景线,但如果考研今天文学的兴盛或者图书繁多的根源,那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2-8-26 18:12:48 | 只看该作者
里面的一些诗以前都是在课本上学到的
所以没有什么感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2-8-26 19:19:43 | 只看该作者
温习一下不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