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1722 回复:16 发表于 2002-10-12 15:42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1 07:1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8-3 20:5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什么是佛教?  关闭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谓“佛教”,狭义地说,是指佛的言教,或叫“佛法”。佛法,就是佛所说的“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和教义所表达的佛教“真理”。我们一般所说的''佛教“,都是从广义上去理解的。广义的佛教,就是由释迦牟尼佛所创立的,包括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等等,包括佛、法、僧三宝。三宝具备,才能构成完整的佛教。

    释迦圣人略传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立者。他原名悉达多,意为“成就一切者”或“财吉”,他的姓叫“乔达摩”。释迦牟尼这个名字是他成佛后别人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园寂于公元前486年,享年80岁。
    释迦牟尼的出生地是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其父为国王净饭大王,其母为拘利族天臂城主善觉大王的长女摩耶。
    释迦牟尼29岁的时候出家求道,在伽耶郊外的深山,按婆罗门教义的方法苦修6年,仍然没有明悟真理,求得解脱之法。后来他放弃了苦行,接收了附近一位牧羊女供奉的乳粥,又到附近的尼连惮河沐浴,然后来到一棵毕钵罗树下,默坐深入惮定境界。7日后,忽然大悟,成家了无上正觉,烦恼尽除,顿时成佛。
    这一天是我国农历12月8日。

    “寺”的由来
    寺,亦称佛寺,或寺院,是僧侣居住的地方,也是僧侣念经、坐禅的活动场所。
    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叫白马寺,为什么也叫“寺” 呢? 除白马被誉为神马外,据《事物纪原》载:“自西域以白马驮经来,初正鸿胪寺,遂取寺名,置白马寺,即僧寺之始也。”可见白马寺的命名,一是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二是因两位高僧下榻鸿胪寺,遂取其“寺”字。从此后,“寺”便成为我国僧院之泛称,“院”是指寺内的院落,把“寺”和“院”连在一起,统称“寺院”。
    佛 菩萨 罗汉 天神
    佛,是佛陀的的简称,梵文的音译。意为觉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觉有三层含义,自觉、觉他 (使众生觉悟)和觉行圆满(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界)。罗汉和天神缺后两项(觉他和觉行圆满),菩萨缺后一项(觉行圆满),只有佛才三项俱全。
    菩萨,是菩提萨哆的简称。他的职责是协助佛普度众生,摆脱自己和众生的烦恼,得到彻底觉悟,度过生死轮回的此岸,达到涅盘的彼岸,这样一种人便称菩萨。菩萨在佛国中的地位仅次于佛。
    罗汉,是阿罗汉的略称。佛教认为一个人因修行的功夫不同,故取得的成就也有高低之分。每一种成就就叫作一个“果位”。“阿果罗汉”是小乘佛教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在大乘佛教中则低于佛、菩萨,是第三等。佛教称,获得这一果位,就可熄灭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永远不会再投胎转世受“生死轮回”之苦。获得阿罗汉果位的人叫“阿罗汉”,简称罗汉。
    天神,“天”,是梵文的音译,是佛国世界中管理一方的尊神,其主要职责是保护佛法弘扬光大。

    念佛与阿弥陀佛
    念佛是佛教徒思念佛的形象和功德,或念诵佛名的一种修行方法。据说一心念佛可以不生情欲,有助于达到解脱或死后往生极乐世界。大乘佛教认为有无数佛,故所念
    的佛也有无数,最盛行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是由“南无”、“阿弥陀”和“佛”三个词的。
    “南无” 是梵文的音译, 读“那摩”,它的意译是“致敬”和“归依”。
    “阿弥陀”是的名字,梵文的音译,意译“无量寿”,或“无量光”。因此,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佛”是佛陀的简称,梵文的音译,意译“觉者”,指有极高思维能力的人。
    综上所述,“南无阿弥陀佛”的意思是:向阿弥陀佛致敬,归依阿弥陀佛!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念珠
    念珠,有人叫数珠,也有人叫佛珠,因它是念佛、菩萨圣号或持咒时,用以计数和束心的法具。最初是印度的毗琉璃王请释迦牟尼开示消除烦恼的法门,佛陀叫它用木穗子树的种子穿成珠串,持佛名号消除烦恼。念珠的粒数,按藏经记载,最上品的念珠是一千零八十粒、上品一百零八粒、中品八十四粒、下品二十七粒、另有四十二粒、二十一粒、十四粒及净土宗的三十六粒、禅宗的十八粒,共九种。通常用的念珠是一百零八粒,这个数字是代表断除人生的一百零八种烦恼。
    念佛念菩萨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叫“清心珠”。
    木鱼
    木鱼是佛教的一种法器,共有两种。一种为园型,刻有鱼鳞,有大小之分,大可置于佛殿,小者置于佛案,均用硬木制成,中心挖空,和尚念经使用木锤敲击他,便发出清脆的声音,其用途在于掌握诵经节奏与调整音节。
    另一种木鱼,挂在寺院斋堂面前,呈直鱼形,扁平而中空,又称为“梆”,敲击声十分响亮,一般寺院的鱼头朝寺内放,只有十方寺院可鱼头朝外。因此在斋堂前悬挂的木鱼方向是识别寺院的标志。
    关于木鱼的来由,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中国有位佛教信徒去印度取经,有一天他被一条河面很宽的河拦路,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一条大鱼浮出了水面,让这位信徒伏在他的脊背上带他过河。游到河中心时,大鱼对信徒说:“我因犯了规矩,被罚在这里,得知您去印度取经,遇上了困难,我特意前来相助,以赎我的罪过,当您见到佛祖后,替我代问一下,我何时才能解除管制。”那位信徒由于急于过河便满口答应。
    17年过去了,那位信徒带着许多经书回来,一天,他准备过河又遇上洪水,正在发愁,那条大鱼又游到岸边送他过河。游到河中央时,大鱼问他所托之事,信徒愧色的说:“真对不起,我把这件事给忘了!”大鱼恼火的抖了抖鱼身,那信徒和经书全部落入水中。幸亏有位打鱼人他才得救,可经书却全部丢失了。
    信徒回家后,每逢想起自己17年的苦心全让这条大鱼付之东流了,心中很是气愤,于是,便用木料仿做一个鱼头,当他回忆此事时,便用小木敲击鱼头,每敲一下,木鱼就张一次嘴,吐出一个字。信徒转怒为喜,得空便敲,仅几年工夫,他丢失的佛经又从木鱼嘴中捞了回来。

    如是我闻
    在每一部经的前面都有六种成就:1、信成就;2、闻成就;3、时成就;4、主成就;5、处成就;6、众成就。在经书中,开头的一句多是“如是我闻”,“如是”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后面的是其他的四种成就。这也叫通序,通序是通于诸经的,所有的经典都有这个通序。
    在佛经的一开始就有“如是我闻”这四个字,为什么用这四个字呢?这四个字是佛指定的。本来在佛说经的时候,并没有说“如是我闻”四个字,因为在双树林佛说完了法华经、地藏经、佛遗教经及涅磐经之后,将要入涅磐。在这个时候,弟子就将来的一些问题向佛请教,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佛入涅磐之后,弟子结集经藏,在每一部经典的前面,应该用什么字代表经书?佛说:“经典一开始就用‘如是我闻’四个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2-8-3 22:05:05 | 只看该作者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2-10-12 15:13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发表于 2002-8-3 22:51:17 | 只看该作者
    无欲则刚,无情则坚,无心则盲,无色则空,
    佛经不是纲纪,不是律录,心坚急转,是谓“顿悟”
    身体力行,是谓“渐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02-8-4 00:17:26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11-28 09: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5
    发表于 2002-8-4 10:16:14 | 只看该作者
    好像道教的也说无量寿佛???
    他们不是太上老君的门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02-8-4 12:31:42 | 只看该作者
    向佛门,曾求教化,声声禅语难悟。
    世间何事空留恋,原是多情遮路。
    回首处,皆可见、人前惯掩成千古。
    奔波穷溯。更去入迷途,法音梵语,生死并未渡。

    千秋日,日日心魂难诉。华严休解人妒。
    清流溪断成浊世,醉梦不寻西顾。
    君又误,总念记、年年情罪皆背负。
    了知万苦,尽灭灭冥冥,斜阳老树,几许化尘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02-8-4 19:55:08 | 只看该作者
    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02-8-4 21:44:12 | 只看该作者
    面对佛教就如同面对大海,
    博爱,宽容,永恒.......

    (当然还有点迷信,在非佛教场所不得宣传佛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02-8-4 22:36:53 | 只看该作者
    佛教是一种精神,
    而共产党是另一种精神
    所以崇拜谁都一样 
    关键是谁对你起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02-8-19 19:47:01 | 只看该作者
    在下也是佛教徒,是啊!人就处在变幻中,如游戏般,最聪慧的是佛,处于定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