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房产信息搜索

信息类别:

所在区域:

“富厂带穷村”带领安亭村民迈小康

日期:2013-04-28

         嘉定安亭镇的赵巷村过去一穷二白,还有300多万元的外债。 2002年,自陶锦元做了村党总支书记后,彻底改变了赵巷村的面貌:村里有了5000万元的固定资产,年可支配资金达400余万元。

曾有人说这个书记傻,因为他竟答应镇领导把自己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大厂转回了集体所有,他还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答应去兼一个穷村的当家人。但是他说:“我是一名党员,不能只顾小家不顾大家。一个基层党员干部,受党和组织的委托,就应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陶锦元,原嘉定区安亭镇赵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107月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同年被上海市委表彰为上海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不能有了钱没了信仰”
陶锦元从小家境贫寒,14岁进入工程队当学徒,建筑图纸上连ABC都看不懂,农民出身的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一路摸爬滚打,1995年创建了上海嘉方大型预制构件有限公司,成为他事业走向成功的关键,如今的构件厂已发展成为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大型企业。事实上,他曾先后白手起家创办3个超百万元利润的企业。
1999年,构件厂转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事业开始顺风顺水。不过,没多久,陶锦元便开始面临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2001年,方泰、安亭两镇合并后,镇里领导希望陶锦元把预制构件厂重新改回集体所有。“如果当时他坚持不回集体企业,他至少可以成为身价千万元的老板了。”实际上他可以说“不”,但他没有,别人曾问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他说:“我是一名党员,一名人民代表,钱不是第一位的。不能钱有了,却没有了信仰。”“赵巷村原来一穷二白,几乎没有一点资产。”赵巷村的村委会副主任陈菊兴表示,是陶锦元改变了赵巷村的命运。
20023月,镇里要陶锦元兼任赵巷村党支部书记。有人说,他没有必要让一个穷村来拖垮自己日益壮大的事业。明知肩上的担子,可他又一次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迎难而上。他大刀阔斧,用“富厂带穷村”的方法,依托他的预制构件公司,开始为村里做一件又一件实事。先是与上海隧道公司合建了管片二厂,接着开办箱梁生产工地,又开办沙石码头,为管片厂配套服务,随后又建造厂房并快速落实了租赁等等。赵巷村的面貌开始迅速改观。2010年,全村已有5000万元的固定资产,年可支配资金400余万元,村民的生活奔向小康。而这些年里,陶锦元的厂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村里的建设。
“幸福感是让更多人幸福”
看到村里许多老年人孤苦伶仃,子女不在身边,陶锦元让村里每月给每名农退人员无偿供应30斤优质大米,并一直坚持至今。重阳节、春节还安排发放节日费和礼品等。村里建造了设施一流的赵巷村老年人娱乐中心,在那里,每位老人可以免费喝早茶,出1元钱就可以吃上可口的早点。陶锦元每年组织退休老人外出参观一次,每次都全程参加并与老人同乘一辆大巴。
陶锦元曾说:“我实现了自己是赵巷半个儿子的诺言。人的一生中,样样事情都好等待,唯独孝敬自己的父母不能等待,因为一旦老人过世了,所欠的情会让我们遗憾终生。”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陶锦元提出并投资建造了当时全镇第一个村级老人幸福家园。
记者在赵巷村的老年幸福家园看到,那是一个大大的四合院,楼上楼下一共有43个房间,90个床位,房间里电视、空调齐全,每个房间有独立的卫生间。“到这里是真的来享福的。”今年已84岁的老人印妹珍看上去身体十分硬朗,她微笑着对记者说,子女都到镇上工作生活了,家里就她一个人,所以村里一办幸福家园她立即报名成了第一批入住的老人。她说:“每顿饭都是她们烧好了端上桌,早餐每天都不重复,吃完后都是她们收拾洗碗。”老人觉得,这样的生活比自己一个人在家什么都要自己弄强多了。“这里有电视、棋牌室,还有数字电影,最好的是这里的老人都是赵巷村的,大家全都认识,平时在一起聊聊天很开心。”
同样是2009年入住的另一位老人陈正岳今年已是82岁高龄,原来他和老伴在3个儿子家轮流住,每家住一年,每年都得搬家,住进幸福家园后,他和老伴再也不用年年搬家了。“早已习惯把这里当家了。”老人微笑着说,有时去子女家吃饭,老伴都早早地说:“走了走了,我们要回‘家’了。”老人动情地说,忘不了陶书记,每次想起他会觉得心很痛,没有陶书记就不会有现在的“幸福家园“。
有人说:“感觉陶书记常常是一年里做了两年的事情。”“他真的是太操劳了,”赵巷村村委会副主任陈菊兴和陶锦元一起共事了8年,他太了解这位爱民的好书记了。“我记得,2009年底时,他就觉得身体不舒服,但当时他还是一直在忙工作,没把身体问题当一回事,直到20103月才去医院看病,4月份就住院了……”弥留之际,陶锦元不顾自己的病痛和困境,把当年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的1万元奖金悉数捐给了安亭镇大病基金,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我的幸福感就是让更多的人幸福,人生不能单为自己而活着。”陶锦元曾这样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