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信息搜索
信息类别:
所在区域:
房屋类型:
价格意向:
马陆葡萄节吸引游客过4万
从7月10日第六届马陆葡萄科技文化节开幕至今,短短近月,已吸引了4万余名游客。葡萄成了人们认识马陆的一张名片,更是致富农民的一条途径。从引进到研究,从培植到推广,从成立葡萄研究所到获得“中国葡萄之乡”的美誉,我们要问,“中国葡萄之乡”是怎样建成的?答案是确定的,25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葡萄,这一马陆名特优产品的发展走过了一条开拓创新、不断壮大、精益求精的不寻常之路。
开拓出成果
葡萄是马陆最著名的农产品,深受市民欢迎,其发展集中体现了马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品牌农业的成果。1981年,2.2亩巨峰的栽种拉开了马陆研究和种植葡萄的序幕;1982年,葡萄光开花没结果;1983年,这些葡萄的年总产量达到了4000斤,这一成功的尝试让马陆人看到了致富的方向,发展之路由此启动。
从1981年开始的单纯农户种植到2003年建立千亩葡萄基地进行规模化种植;从1992年成立市郊首家葡萄研究所研究推广葡萄技术到2005年葡萄合作社推动技术扶持和品牌经营;从单纯的葡萄种植销售到葡萄科技文化节的举办,到今年全面建成融科技示范、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葡萄营养、葡萄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葡萄主题公园,马陆葡萄在不断开拓中发展。如今,马陆葡萄种植户遍及全镇18个村,总面积4000多亩,平均亩产值1.28万元,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帮扶惠农户
马陆葡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富起来。近几年,马陆葡萄的种植面积一扩再扩,村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不管是种植近百亩的大户,还是3~5亩的零星种植户,谈到葡萄种植和销售,他们只有一个字——好!
套用葡萄研究所所长单传伦的话——“葡萄不是那么容易种的。”想要培育出色、香、味俱全的葡萄绝非易事。于是,马陆镇加大了帮扶力度,先后斥资建造了村民生产用房,修筑葡萄田间道路,并统一配电,统一供应种苗、有机肥,统一生产管理等,并不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派技术人员到地里手把手指导,让村民种得放心。软、硬件齐全,农户们自然是信心百倍。
2005年,为了将葡萄收益更大地惠及农民,马陆成立了葡萄合作社,吸收了36户葡萄种植户成为社员。通过整合现有葡萄种植技术以及销售等方面的资源,改变以往的单线经营模式,帮助社员科学种植葡萄。这一年里,合作社的葡萄总产值达2177万元,平均亩产值16420元。
而为了进一步拓宽葡萄销售渠道,7月28日,位于浏翔路近大治路口的葡萄市场正式开放,市场面积1万多平方米,农户们有了一个统一、便捷的销售“中心”,致富的渠道更畅通了。
战略铸品牌
8月的马陆,葡萄飘香。深绿、嫣红、绛紫、浅褐,无不包孕着圆圆的香甜。25年的历史、走精品战略赋予了马陆葡萄科技和文化的内涵。
质量第一是塑造精品葡萄的灵魂。成色、粒重、糖份、穗形是支撑马陆葡萄这一品牌的四大标准。注重科研是马陆葡萄闻名于世的核心所在。葡萄研究所现保存鲜食品种100多个,每年形成一定规模产量上市的品种有近40个。采用辅助性加温“超早型栽培”模式的早熟品种6月初即可上市,而采用避雨栽培模式的晚熟品种上市时间可延迟到11月上旬,随着2005年对巨峰、秋红葡萄预冷保鲜技术研究的初步成功,预计今年葡萄的供应期可延长至圣诞节。而且,马陆葡萄全部套袋,不用激素催熟,控制使用化肥、农药,绝对安全、卫生。
开办葡萄科技文化节、培育富硒葡萄、富铬葡萄、葡萄“嫁接”旅游、建立葡萄主题公园,马陆葡萄的“新花样”层出不穷,内涵、外延不断拓展,品牌逐步打造,百姓获益良多。
开拓出成果
葡萄是马陆最著名的农产品,深受市民欢迎,其发展集中体现了马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品牌农业的成果。1981年,2.2亩巨峰的栽种拉开了马陆研究和种植葡萄的序幕;1982年,葡萄光开花没结果;1983年,这些葡萄的年总产量达到了4000斤,这一成功的尝试让马陆人看到了致富的方向,发展之路由此启动。
从1981年开始的单纯农户种植到2003年建立千亩葡萄基地进行规模化种植;从1992年成立市郊首家葡萄研究所研究推广葡萄技术到2005年葡萄合作社推动技术扶持和品牌经营;从单纯的葡萄种植销售到葡萄科技文化节的举办,到今年全面建成融科技示范、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葡萄营养、葡萄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葡萄主题公园,马陆葡萄在不断开拓中发展。如今,马陆葡萄种植户遍及全镇18个村,总面积4000多亩,平均亩产值1.28万元,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帮扶惠农户
马陆葡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富起来。近几年,马陆葡萄的种植面积一扩再扩,村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不管是种植近百亩的大户,还是3~5亩的零星种植户,谈到葡萄种植和销售,他们只有一个字——好!
套用葡萄研究所所长单传伦的话——“葡萄不是那么容易种的。”想要培育出色、香、味俱全的葡萄绝非易事。于是,马陆镇加大了帮扶力度,先后斥资建造了村民生产用房,修筑葡萄田间道路,并统一配电,统一供应种苗、有机肥,统一生产管理等,并不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派技术人员到地里手把手指导,让村民种得放心。软、硬件齐全,农户们自然是信心百倍。
2005年,为了将葡萄收益更大地惠及农民,马陆成立了葡萄合作社,吸收了36户葡萄种植户成为社员。通过整合现有葡萄种植技术以及销售等方面的资源,改变以往的单线经营模式,帮助社员科学种植葡萄。这一年里,合作社的葡萄总产值达2177万元,平均亩产值16420元。
而为了进一步拓宽葡萄销售渠道,7月28日,位于浏翔路近大治路口的葡萄市场正式开放,市场面积1万多平方米,农户们有了一个统一、便捷的销售“中心”,致富的渠道更畅通了。
战略铸品牌
8月的马陆,葡萄飘香。深绿、嫣红、绛紫、浅褐,无不包孕着圆圆的香甜。25年的历史、走精品战略赋予了马陆葡萄科技和文化的内涵。
质量第一是塑造精品葡萄的灵魂。成色、粒重、糖份、穗形是支撑马陆葡萄这一品牌的四大标准。注重科研是马陆葡萄闻名于世的核心所在。葡萄研究所现保存鲜食品种100多个,每年形成一定规模产量上市的品种有近40个。采用辅助性加温“超早型栽培”模式的早熟品种6月初即可上市,而采用避雨栽培模式的晚熟品种上市时间可延迟到11月上旬,随着2005年对巨峰、秋红葡萄预冷保鲜技术研究的初步成功,预计今年葡萄的供应期可延长至圣诞节。而且,马陆葡萄全部套袋,不用激素催熟,控制使用化肥、农药,绝对安全、卫生。
开办葡萄科技文化节、培育富硒葡萄、富铬葡萄、葡萄“嫁接”旅游、建立葡萄主题公园,马陆葡萄的“新花样”层出不穷,内涵、外延不断拓展,品牌逐步打造,百姓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