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资讯

房产信息搜索

信息类别:

所在区域:

【思考】是什么让F1中国站“裸奔”至今?

日期:2015-04-28
       随着2015年F1中国大奖赛落下大幕,这项顶级赛事在中国、在上海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不远的2017年将是F1中国大奖赛当前合同的最后一年,是否续约无疑是个难以回避的问题,F1掌门人伯尼私下已经投了赞成票,但对于中国而言,要思考的问题或许就不是“YES OR NO”那么简单了。

上海站推动嘉定区发展

        F1中国大奖赛是一个成功的赛事?这一点毋庸置疑,伯尼不止一次对中国站给予了肯定,中国站也曾被F1官方评为年度最佳组织奖,即便是2014年的赛事被F1 Fanatic车迷打出5.473的低分,也仅仅因为当站比赛本身缺乏悬念(汉密尔顿一骑绝尘)。可以说,从伯尼和FOM(一级方程式管理公司)来说,中国站都是一块无法割舍的大蛋糕,某位F1高层也曾表态:“当下看来,如果没有中国站,F1都没法称为世界锦标赛。”

        当然,任何一项赛事的存在都有双向选择的问题,从中国站夺取了巨额商业利益的伯尼有理由感到高兴,对于中国而言,情况或许就复杂了许多。2004年F1首次登陆中国,“让中国车迷在家门口就能看到F1。”“通过组织承办这样世界顶级的赛事彰显中国的办赛能力、软实力。”“通过F1打造一张属于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名片。”……类似的办赛诉求频频见诸媒体,可以说,这是办赛之初中国方面的主要目的。时光荏苒,12年过去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曾经的期待都已经成为了现实,赛事运营方久事赛事总经理姜澜也不止一次谈道:“现在的中国没有办不了的赛事。”

       甚至于,F1中国大奖赛的辐射效应也得以体现,坐拥上海国际赛车场的上海嘉定地区就利用F1这个平台极大地发展了当地的旅游、酒店、名优土特产等产业;因为上海国际赛车场的需要,还直接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让嘉定成为上海房价过去10年来涨幅最大的区域之一;此外,有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嘉定社会消费品交易额的同比增长速度已是上海的2倍以上。

办赛12年依旧卖票买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利好有时并不如一些浮于表面的数字或信息吸引眼球,每逢F1中国大奖赛之际,票房或是亏损依然会成为一些媒体和很多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对此,主办方久事赛事也感到无奈,毕竟国际赛车场的先期建设投入成本巨大,毕竟让一个赛事从无到有面临着接轨国际的诸多门槛,比如每年必须缴纳的巨额承办费。

        “F1这样大体量、高级别的赛事已经不能简单地和一项体育比赛画等号,其蕴藏着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也不是单一比赛的财报可以去衡量的。”久事赛事有自己的苦衷,不过他们包括一些圈内人同样看到了F1落户中国之后10年来难以攻克的壁垒,这是比赛收支之外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中国品牌的冷眼旁观,比如嘉定地区之外各个产业的无动于衷,当一些赛车发达国家利用F1的资源全面创收的同时,进驻中国已经12年的F1还被大多数人定位在只是发生在一个周末的体育赛事,似乎只是主办方卖票、观众买票的简单消费行为。

中国企业缺乏热情

        如今走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你能看到的品牌众多,但全是清一色的外文字母,潍柴动力和海信是硕果仅存的中国品牌,在全世界都吃得开的F1在中国似乎并不那么受企业的青睐,中国站大奖赛冠名权无人问津还直接导致了赛事长期“裸奔”,即便此前曾有瑞银出钱冠名,但同样是来自海外的企业,要知道全球有近10亿人次的观众收看F1中国站,在英国BBC的付费观众都达到几百万,此外,F1全年20余站比赛遍及世界四大洲各个中心城市,这是国外品牌竞相追捧的原因,没有人愿意放弃这样一个高端的宣传推广平台,唯独中国企业对于F1缺乏热情。

        主办方透露,“因为中国拥有了F1的分站赛,相关的商业合作会比没有赛事之前更加通畅、性价比更高,但尽管如此,过去那么多年几乎没有什么国内品牌前来询问商业洽谈事宜,这一点就连我们自己也感到纳闷。”

       嘉定地区的汽车产业因为国际赛车场的辐射效应发展迅猛,不过真正落实到与F1中国大奖赛的合作就变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汽车产业尚且如此,国内的其他产业更是拒人千里,“我们与一些旅行社谈过打造F1中国站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希望能够给长三角以外甚至境外的游客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弄到最后发现对方只是想卖卖门票。”这样的尴尬对于主办方而言已经是家常便饭,对于相关产业而言,则是一种资源浪费。

        如果说F1在中国的前10年,我们立足于向世界证明中国能够办好F1赛事,那么10年之后,我们的目标显然不能继续定位在原有基础上,如何利用好F1赛事这个资源将成为新课题。这不是赛事主办方一家的问题,而是国内的相关产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但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从办好赛事到利用好赛事,任重道远,这样的目标不是主办方一厢情愿的诉求,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相关产业的合力。

倘若继续只是确保一场比赛在中国顺利举办,那么F1与中国继续联姻的意义就微乎其微了,中国已经到了通过体育产业促进消费的时代,而如今的上海也早已度过了需要通过成功举办一个赛事来证明自己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