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近日,一张清洁工夫妇举“心愿牌”求年青人少放鞭炮让老伴早回家过年的图片在微信朋友圈疯传,好友纷纷点赞支持,并号召从自身做起改掉放鞭炮烟花的陋习,甚至有极端者号称“再放鞭炮就剁手剁脚!”
哎呀呀,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可轻易弃之,剁手剁脚就免了罢,剁了下来就算不污染环境,砸到花花草草或是小朋友也是不好的嘛。
这张“心愿图”越传越广,在朋友圈被玩坏了,就成了这样。
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过年的年俗之一,据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眼尖的同志肯定要骂了,火药发明不过一千多年,楼主的智商是硬伤嘛。其实,最早的爆竹,那还真的是“爆”竹,两千年前的古人用火烤竹子发出“啪~啪~啪”(不要想歪)的声音驱赶一头叫“年”的怪兽,毕竟当年奥特曼和他的小伙伴还没出生。
回想楼主小时候,大年三十晚上就好像世界大战,能炸上一整夜,次日大清早继续火爆,闹到正月十五吃完元宵才消停,那一地的鞭炮屑,就像给春姑娘披上了一层新娘红妆,美艳动人。(春姑娘:求洗澡,求脱衣!)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爆竹声也渐渐冷寂下来,不但政府不支持,设立了禁燃禁放区,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一代,也逐渐淡忘了种种年俗。年轻人上网、泡吧、聚餐、K歌、蹦迪、玩桌游,娱乐种种,乐在其中,并不在意自己是否按照传统过好了这个年。对年轻人而言,春节长假,不过是五一长假、国庆长假、清明小长假的放大版而已。
真正固守燃放烟花爆竹传统的,还是老一辈人,特别是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楼主开始掉书包了),咳,咳,许多传统年俗的形式都源自俺们老祖宗当年在农业社会留下的习惯,这些习惯来到城市甚至是城镇就完全不搭了。山村远郊放个鞭炮图喜庆,高楼大厦燃个炮仗那就是噪音了;乡里乡亲点个爆竹迎财神,小区花园烧个二踢脚迎的可能就是火神了。
那么旧有的年俗真的就是陋俗,应该滚粗现代社会,进入历史垃圾堆么?
那倒也不尽然,吃饺子、写春联、送红包、大拜年,说几句吉祥话儿,穿几件红衣裳儿,本命年的同志再来几条红内内,这年过的也是红红火火的。
至于烟花爆竹么,周董都说“烟花易冷”了嘛,那就继续冷呗。政府或是社会组织也可以统一安排焰火礼花节目,记得新世纪之初,嘉定区还在当时新建的新成路体育场组织过群众烟花表演。那一夜,各种争奇各种斗艳,在夜空中烧了一个多小时,围观群众耳朵都被炸聋了,但反响不是一般的好。但如今,政府承受不起公共事件,外滩一出事,豫园灯会立马叫停。点个灯都怕出事,更别提爆炸物了。
所以,清洁工大叔大婶,想想十五年前你们那些前辈们,那会儿才叫战天斗地,扫不尽的年味儿,扫不尽的大地红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