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原创]诗二首   lytimstg 发表于 2004-10-17 10:48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4-29 17:5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21
    发表于 2004-10-8 11:21:46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独孤 在 2004-10-07 21:52:36  发表
    不信比来轻戍客,
    临风高唱大江东。


    一同感受一下


    这个还可以
    可惜能不能写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16 20:19
  • 签到天数: 170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22
    发表于 2004-10-8 15:00:13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独孤 在 2004-10-07 21:52:36  发表
    不信比来轻戍客,
    临风高唱大江东。


    一同感受一下


    什么东西?
    没头每尾地抛出一句
    看不懂

    请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4-29 17:5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23
    发表于 2004-10-8 20:38:08 | 只看该作者
    平仄安排的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16 20:19
  • 签到天数: 170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24
    发表于 2004-10-8 21:30:26 | 只看该作者
    平仄这个东西怎么讲的?
    我平时读诗的时候或偶尔写写的时候
    都很少去关注这个平仄
    一首诗的平仄是什么样子的?
    "欣水寓言"来说说
    行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04-10-8 22:19:06 | 只看该作者
    平仄这东西不是很好理解的,以前这里有个版主叫梳子的,此中行家,有过一个帖子我们曾经讨论过(我只是在那帖子中瞎掰了几句),你未能和他交流实在可惜。

    那两句话,也只是见了楼主诗文后自己对诗文的感想,或许又是楼主诗文的另一种豪迈之情……
    或许,秋夜之中提了春风笔,不当之处还请谅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4-29 17:5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26
    发表于 2004-10-8 22:53:13 | 只看该作者
    我就引用这话“天子圣哲”
    此四字分别为平、上、去、入四声
    我们小学学的时候是分别学为第一声、第三声、第四声、第二声
    不知gogoorc可否记得,其中平即为平声,其余三声都归为仄声

    写近体诗对平仄要求很高,这是从唐朝开始流行的,之前还不是很讲究
    写律诗和五绝还讲究对仗,这里就不说了
    总之写近体诗每一种诗体都有规定的平仄格式,这里就不细说了
    其中主要讲究逢偶则变
    就是一句句中2、4、6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而且下半句中的2、4、6字必须与上半句的平仄又相反
    比如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且一句的句末必为平声,这样是为了押韵
    1、3、5还可容忍,即使没按照正规格式(拗句),在同一句或者是后一句中也可救回来,这被称为(救拗)
    这话说来真的好长,其实网上资料真的很多,你可以去查一查的
    我就不讲详细了,口渴得


    我说“不信比来轻戍客,
    临风高唱大江东。”
    就是因为偶字和句末符合《平水韵》的平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04-10-8 23:26:27 | 只看该作者
    入声和第几声一点关系也没有,主要是看其发音是否短促,开口呼音、齐齿呼音、撮口呼音在古诗词里可通押。
    第一句句末不平声和压韵一点关系也没有,那只是一种句式,如平起仄收、仄起仄收。(何况还有仄韵诗呢)
    五绝必须对仗是第一次听说。拗句在同一句中可救也第一次听说。拗救真的很难说清楚吗?其实就简单一句话:诗中平仄音的数字应该是一致的。
    平水韵其实是件简单至极的东西,没那么重要,诗写地好就够了。(诗写地好不好也没什么关系,人好就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4-29 17:5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28
    发表于 2004-10-9 11:49:1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愚人学识浅薄,尚未听说过仄韵诗
    “句末不平声和压韵一点关系也没有”确实,是我昨晚疏忽
    因回帖之时,寝室即将断电,不敢多留,才出此错,致歉

    “入声和第几声一点关系也没有”,我重新查了一下资料,是我本人当初研究资料时弄错了
    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分别应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愚人上帖误人子弟,在此再致歉

    五绝确实不必对仗,看来也是我记错了
    拗句在同一句中可救,据我所知确实可以
    比如《解闷十二首》之一:

    草阁柴扉星散居,
    浪翻江黑雨飞初。
    山禽引子哺红果,
    溪女得钱留白鱼。

    严格的格律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此诗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这里有本句自救(以“江”救“翻”,以“得”就“溪”),也有对句补救
    (以“留”救“哺”),但也有拗而未救的(“星”)。

    实际上,在“一三五”
    位置上拗而未救的也是很常见的。象《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二句的“沙”救了“渚”,“渚”又救了第一句的“风”,但是第一句的
    “猿”就未救。

    本人写诗就是按照《平水韵》写的,你说简单我不发表意见
    我只是拿了它来要求了“不信比来轻戍客,临风高唱大江东。”而已
    这也有错?我并没说这重要

    我并没说楼主诗写得不好啊~是不是朋友你想多了
    我说过他写得不错,只是提了些个人意见,以宣扬我国传统
    这有错?

    (诗写地好不好也没什么关系,人好就够了)
    呵呵,做人当然如此,写诗只是一种兴趣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1-16 20:19
  • 签到天数: 170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29
    发表于 2004-10-9 21:14:30 | 只看该作者
    看上去好难啊
    不过好象看懂了一点
    先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0 13:40:24 | 只看该作者
    押韵诗虽好听,但感觉太八股了,我想这也就是唐诗指能叫"唐"诗的原因吧!!!现今的社会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文章和"诗"!!!不能老抱住四大名著,就象中国近代老坐在四大发明的椅子上一样.总之时代需要进步,文明需要进步,文学就更要进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