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09.9征文)刘胡兰怎么死的   丰庄黄老师 发表于 2009-10-17 18:16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1-18 08: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1
    发表于 2009-9-26 11:03:40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大多数老师还是有码的师德的。不会以一点点的蝇头小利,来区别对待自己的学生。
    如果真有这样的事,那也不用如此费心了。这样的人,能教给自己的孩子什么东西。
    还是把心思放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身上,更有意义。毕竟,家庭自身的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虽然不是什么领导明星之类的,只是一个P民,但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家长,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也应该是孩子所要敬重的人。言传身教,胜过任何什么道。
    有时候,想得简单一点,就行了。自己的路最终都要自己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 19:37:48 | 只看该作者
        四月先生:人要见微知著,事要防微杜渐。送礼风不是某日突然吹起,它是渐渐形成,慢慢成风,如不现在声讨,将来平头百姓不送礼便无路可走,到时叫苦也晚。这样一想,就觉得不能“想得简单一点,就行了。”
        看到过这样的故事:有家裱糊店,常有鼠偷吃浆糊,店主以为 浆糊天天要调,吃点无妨。于是鼠愈来愈多,终于成患,不堪重荷,思搬家避之。一日不调浆糊,第二天,见所有欲裱和已裱之画均遭鼠咬,家产全毁,陷入贫困。
        如不欲家产全毁,走投无路,还是现在就高叫反对送礼歪风!虽说人微言轻,比随风推波助澜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2-11-20 13:20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13
    发表于 2009-10-5 15:51:33 | 只看该作者
    同行的一个女子有一个刚上初中的女儿,国庆放假之前一直在忧愁这件事,她女儿上私立学校,送礼之风更甚,送吧,普通了就埋没了,送重了,这么多老师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干脆不送吧,又实在怕老师给孩子穿小鞋。

    我们给她分析,换位思考,如果一个老师四十个学生都送礼,因为根本不用还礼的,所以老师也不太可能用本子记谁送了什么,顶多脑子里有个印象,哪几个学生家长的礼送的最重,平日照顾也就是上课多注意些,平时多关心些。其他送的普通的,或许连谁送了谁没送都不知道。而她女儿作为一个普通孩子,上不达三好,下不会犯错,送个礼无非想要老师关心,这样一个普通小孩,再关心又能关心出什么来?干脆不要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8-1-30 10:51
  • 签到天数: 1266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4
    发表于 2009-10-8 18:37:17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这篇文章我想我首先谈谈关于给老师送礼这件事情

    给老师送礼,曾几何时开始流行的我就不想追溯了,我只想说明一下我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当然排除了个别对不起“老师”这个重如千斤的称号的败类之外的大多数老师其实根本就不在乎家长送不送礼,送的什么礼

    作为一个老师,关注地更多的还是学生的成绩,我承认现在的教育太功利化,但是没有办法,中学,大学都是要靠分数拦录取线的

    因此,成绩之外的第二点才是孩子的成长,包括身心健康和身体健康以及做人

    学校中也确实存在个别老师看不起某些学生的情况

    但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看不起?

    哪个老师会看不起成绩好的学生呢?

    哪个老师会看不起学习刻苦努力的学生呢?

    我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学生的家长和学生自己从自身的角度学找原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刮起这样一股风,可是我知道正如黄老师在文章中所说的,并不是怕老师给孩子穿小鞋,更多的是想老师给自己的孩子“行方便”

    鄙人小学也有这样的情况,某学生的家长经常借老师录像带看,老师对孩子的确很关照,考试前总会给孩子开小灶,透露点内幕,因此孩子的成绩很好,可是到了毕业考,这孩子考得怎么样呢?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吧,考卷不是老师自己出的。

    插入一段:
    很多时候老师不肯收还不行呢,有些家长如同天要掉下来一般的夸张,让孩子带不行,便自己送,再不行就上门送,再不行想方设法托人带给老师的父母,总之一定要送出去,老师不收就像要世界灭亡一样不安

    说了那么多,可能比较乱,只是我的随性而言

    总结下来一句话:送礼的这股风气是家长自己造成的,所以别拿送礼来说事,你们压根没这资格

    下面说说文章本身:

    乡亲们不铡刘胡兰那是铁定要死的

    但是家长不送礼那是不一定会有事情(其实是肯定没什么事情)

    我不知道黄老师为什么会把这两件性质相差那么大的事情放到一起

    文章文字描述没有问题,依然是很朴实的文字,普通中透出不普通。虽好,但是选择的事例不是很好

    可能,我说的是可能

    可能在LZ的内心深处的潜意识里面,也认为不送礼就会。。。。。。。。。。。而这部分的潜意识被老师的强烈的师德责任感而掩盖,只在偶尔的一霎那间偷偷窜出来一下而又马上被压抑

    因为选取的两件事情性质相差太远,可比性不高,所以,我给这篇文章的打分不会很高:80分(满分100)



    此贴由 朴志诚 在 2009-10-08 18:41:58 最后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5-5-19 20:30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5
    发表于 2009-10-8 18:54:14 | 只看该作者
    对于黄老师的这篇作品,我也是比较纠结的。从文中来看,作品是不错的。但是,细细推敲下来,又有论点似乎是那么站不住脚。就像刘胡兰的死和送礼有什么大关系。我知道黄老师想表达什么,但是,黄老师,您不觉得,您的表达,要传递给读者的思路,在你的笔下已经转过弯了么?

    最终评分: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1-18 08: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6
    发表于 2009-10-9 13:16:34 | 只看该作者
    八十分可是中上等的分数了。黄老师,恭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2-12-16 23: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17
    发表于 2009-10-9 19:05:14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征文,语义晦涩,说理牵强,思路不清。
    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的表现手法相信黄老师比我们懂得多,我在这就不班门弄斧了。
    但为什么黄老师没运用这种手法,而拿了个和送礼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刘胡兰英勇就义的故事来做类比阐述呢?
    我想,这可能和黄老师自己的老师身份有关。毕竟这篇征文直指老师送礼现象。这种敏感性话题,对当事人来说,是很难驾驭的。

    建议:1,避开此类作文。
          2,实无可避,则实话实说,如后文的‘送药’故事。

    评分:40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2-11-20 13:20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18
    发表于 2009-10-10 08:36:58 | 只看该作者
    水平高低么文字里都能看出来。

    读书的时候,作文课有小组交换给分数的情况,这时候的分数就和交情相关了,潜规则里的事情,甭多说了。
           

    此贴由 燃瞳 在 2009-10-10 08:43:35 最后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1 14:43:21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潜规则,没有证据,不好说。但是,连文字都看不懂,就来评论,还指手画脚指导别人,这就有点蚍蜉撼树不自量。“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对文章评第一第二的本身是很不以为然的,再说“文无定法”,除了错别字,可以用字典作评判标准外,篇章结构何来标准?特别像杂文,其文法更是千变万化,无一定之规。所以,打分纯属主观,可以理解;但是,评语应该慎重,不然被人笑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6-1-29 07:32
  • 签到天数: 42 天

    [LV.5]常住居民I

    20
    发表于 2009-10-11 20:31:12 | 只看该作者
    钝刀子割人~~~~~~


    老二之言,秃驴之言害人~~~~~~~~当前的认知,早已是世界范围内的认知,这样的理论,早就不适用于现实中国了


    看看全球,统治者(发达国家)的和平是建立在自身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的~~~~~~~~~


    仍然受封建思想统治的中国,造就了麻木不仁的民众,,,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教育啊,,思想方面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