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转帖]从定远舰“炮上晾裤”的故事说起   天才—岳 发表于 2004-8-7 16:59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04-8-4 23:29:0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回season的话,我只是问一下:什么是法制?何必扯到法治?难道说法治比法制重要?还是大家对于法治比法制更了解?我相信单从名字意义范围而言,大家都能理解“法治”的通俗含义,但谁敢说了解“法制”呢???对于百姓,哪个更具普遍性?对于思想而言,了解法律本身比依法治国显得更为迫切。

黑魔:这个弹药库在舰上?还是基地里?在舰上是哪艘舰?在基地就没有谈的价值。炮弹的型号符合舰炮的要求么?AK的子弹装不了M16的!我没看过那书,所以有此一问。
个人觉得什么事情从本质上确实都能推到体制问题和素质问题,只是这是后人的经验教训,治国警示。对于历史事件,我喜欢就事论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04-8-5 07:48:0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是在基地里,因为我们伟大的丁汝昌提督是以巡逻标准带的弹药,弹药肯定是可以用滴,只不过没装上船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04-8-5 19:05:2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兄弟认为:对于思想而言,了解法律本身比依法治国显得更为迫切。
窃以为,了解法律只是个技术性问题,而在思想方面要具有法律的理性精神是要长期培养的。

我想黑导兄的意思是指这种因体制问题导致的覆灭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而不错兄弟追求的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5-2 00:19
  • 签到天数: 247 天

    [LV.8]以坛为家I

    14
    发表于 2004-8-5 19:08:25 | 只看该作者
    当年甲午海战的时候,在牺牲者中居然还有美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04-8-6 12:48:20 | 只看该作者
        我非常同意season的观点。season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认识问题真是难能可贵。season看到了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历史、经济、地理和文化因素,是个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还能将中国的历史发展同西方的相比较,具有非常宽广的胸怀和眼界。season真是一个博学且有自己独立主张的人。深表钦佩!
    PS:希望您今后能多发这样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5-6 22:24
  • 签到天数: 37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6
    发表于 2004-8-6 13:54:35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seeker 在 2004-08-06 12:48:20  发表
        我非常同意season的观点。season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认识问题真是难能可贵。season看到了中国所面临的...


    我觉得我要向你学习!站在一个唯物主义者的角度来评论板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04-8-6 18:56:01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中列朝列代都不过两三百年的历史
    从开始,到兴盛,再到衰亡~~~~~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哪个时期呢?
    无可否认的,现在的世界霸主美国正处于它兴盛的颠峰,但最后也不会逃脱历史这个车轮的碾压~~~
    而后的历史回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04-8-6 19:06: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SEEK兄弟的认同,又多了一个知音,我会继续努力的

    不过我个人实际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出于针对的讨论对象的需要。就像我的处世方式一样,以崇高的方式对待崇高的人,以无赖的方式对付无赖的人。

    没有一种理论是方之四海皆准的,特别是文科领域,只有更合理的,没有最合理的。从学术领域,我真诚的赞叹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但当它被作为律国人思想为一的政治工具后,诶~~~~~
           

    此贴由 season 在 2004-08-06 19:17:34 最后编辑
           

    此贴由 season 在 2004-08-06 19:21:38 最后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04-8-6 19:53:56 | 只看该作者
    艾,先和season兄握把手,你的想法我很早就想到了。

    前面有朋友说我们是否要从社会主义回到资本主义,不知我国曾几何时出现过资本主义,若从未出现过何来回去?
    历史可证,统治阶级的变化原本便是从1个人到少数人再到多数人再到所有人,原本就是奴隶到封建到资本再到社会主义,这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倘若中间缺少了某个环节,就如一个完全变态的昆虫少了蛹这个过渡期而直接成为变态后的成虫一样,可以说,这个国家的制度就是不完善的不健全的。
    中国之所以现在文化思想素质上出现断层,从根本上来说便是操之过急的结果,一些无产阶级者从小被资本主义们迫害,对资本主义社会深恶痛极,看到社会主义这一理想国便不切实际地想要迅速达到目标,这是缺乏对社会一定认识的无产阶级人士的通病,在当年的大跃进时期尤为可见。
    在经历了文革之后的中国政府才发现,凭我们现在的状况离共产主义甚至社会主义实在遥遥而不可及,怎么办,我前面说过,缺少一个环节便是不健全的,为此,我们必须去弥补这个缺失的环节——改革开放来了,我们不能明目张胆地说我们应回到资本主义,如此一来社会会动荡,只能以某些东西来代替,比如改革开放,比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其他形式的所有制为副,这都是弥补的措施,仔细想想,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形式又与现在西方的资本主义有何区别,所谓由人民管理国家机器的形式并没有出现,政权还是掌握在一些人手里(注意,是一些,不多也不少)。
    再放眼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 ,与当初建国或建国前的理想状态的社会主义实在有所差距,故将那理想为社会主义中后期。
    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是一种极高的政治形式,就目前来说应是人类文明发展到后期才会出现的社会形式,那是需要在一定高度的物质精神条件下才能产生的,在这之前必须要经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积累才能实现,是目前的中国力所不能及的。
    综上,就我个人 认为,不得不承认,中国正在走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曾经走过的路,而我们也需要有这样的一个也许极其漫长的过渡,从某一方面来说,XX的当年的决策是有偏差的。(艾,不能再多说了,要不会被群众乱P的)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息,但它始终是按着一定的轨道而行驶的,没有所谓的捷径,倘若想要违反规则跨越行驶,最终只有惹来自己的满目苍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04-8-6 22:41:17 | 只看该作者
    阿渡可能曲解了我的意思.当然还是要谢谢你的支持。

      前面我并没有主张我国必须经历所有的历史社会形态。只是有一个朋友以一个反问句质问过我类似的话题。并非我的本意。
      毕竟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真正出现过,说不定真的就是因为它不适合中国。对这种各50%的事情,没什么好讨论的。至于说现在的社会形态基本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窃以为有失偏颇。资本主义的几个特征:1、权利来源:天赋人权(包括私权神圣不可侵犯);2、权力结构:三权分立;3、制度原则:权利本位。对照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有限的承认天赋人权(只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的私有财产并非“神圣”);三权分立我国是不承认的;权利本位尽管是追求的目标,但实际上远未实现,因此我国目前和资本主义国家是有本质差别的。
      我前面的意思,指的是要建立和发展现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缺乏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思想启蒙运动。不管你说是那些思想家良心发现也好,是受当初资产阶级的贿赂,做御用“枪手”也好,至少他们的观点点燃了普通社会民众心里的燎原之火,成功的为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暴力上的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我们国家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就像我前面所说的,是因为社会的体制前进了,可大众的思想仍跟不上,造成了错位,反过来限制了制度的发展,社会因此而畸形。诚如前面一位朋友说的,我们的党员精选原则使1/10的人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得到了传承。但仔细想想,这恰恰说明了这种思想铺垫只在少数人中适用,没有普及到全社会,而这种寡头化的特点又正是封建社会的特点。所以说,我国社会主要还是受到封建思想的深刻影响,封建思想的残余成了中国复兴的最大思想障碍。
      还是拿鲁迅说事,他的作品实际上就是反映了辛亥革命(即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后,社会大众在思想上表现出的麻木和不理解,也就是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上仍然无法取代封建思想的悲哀。如果鲁迅至今健在,那么在他笔下的我们,会是什么样呢?孔乙己?还是阿Q?
           

    此贴由 season 在 2004-08-06 22:43:45 最后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