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江南福地,常来常熟   shendawei77 发表于 2014-5-23 12:46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2:46: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8 20:05 编辑


    常熟城墙始建于西晋,至明末形成七座城门,素有“江南小长城”之称,占地27000平方米,气势雄伟,全长1200多米,建有“虞山门城楼”、“镇海台”和“阜成门”,设城垛、马道等。解放后逐步拆毁。1994年在古城垣的基础上恢复重建虞山门城墙,城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2:46: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8 20:09 编辑


    常熟石梅广场位于常熟城内,其中南部为市民休闲广场,北部为开敞性公园。规划设计以“舞韵”为主题,充分运用自由流畅的线条、高低错落的喷泉、疏密有致的植物、平缓起伏的地形以及七彩步道、光影凉亭等元素,体现了阳光之舞、风之舞、水之舞、叶之舞的意境和清新、活泼、自然灵动的气息,塑造了个性鲜明、生动自然的现代空间景观,给古城注入一股崭新的活力。 强调整体性,公园与广场作为一个整体景观的两个部分,有机衔接,功能上互有分工,空间上着意沟通和流动,形成总体融合,高潮迭起的景观序列。 体现对比中的和谐,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思想,从静态景观走向动态景观,形成与古城风貌协调,与现有园林广场功能互补的个性化休闲空间。 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亲水的活动空间、亲绿的休憩空间、种种交往空间,以及无障碍设计等,均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强调人与环镜的互动,活动空间与自然环境有机衔接,充满“舞韵”的灵动气息,一处处自然、生动、充满情趣的空间,提供了人与环境双向互动的丰富场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2:46: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8 20:11 编辑


    常熟市公共图书馆建于1915年,是全国公共图书馆中建馆较早的图书馆之一。目前新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是常熟市公益性文化设施中规模最大、环境最美的一项文化精品工程。
    图书馆地处书院街,与读书台、游文书院、言子墓及博物馆、翁同和纪念馆等文化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亮丽的风景线。新馆充分体现现代化、休闲型的建筑风格,融入全新的设计理念,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它既考虑亮山、又注重观山,内设水院、树院和竹院,把水、树引入院内,营造自然景观,优化读书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2:46: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8 20:14 编辑


    常熟市博物馆坐落于风光旖旎的古城虞山东麓先贤仲雍、言子墓旁 。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300平方米,由七个展厅、文物库房、办公大楼及辅助用房等设施构成。于1997年9月28日正式开放,是一座集多年前的崧泽、良渚文化,下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各类文物11000余件。基本以书画、陶瓷、玉器三大类为主,无论藏品数量及等级均在全国同级县市中名列前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2:4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8 20:23 编辑


    仲雍又名虞仲,为殷末周族领袖古公旦父(周太王)次子,为避位与兄泰伯同奔南方(今无锡、常熟一带),并“断发纹身”,与民同耕,立为句吴,泰伯无子,由仲雍继位,成为吴君,殁后葬于常熟乌目山,乌目山因而改名为虞山仲雍墓位于常熟市虞山东麓,是常熟有历史考证的最老古墓,距今约有3000余年,1956年10月18日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仲雍墓墓门在山麓下,为乾隆年间所建,刻“敕建先贤仲雍墓门”,其后为“清权祠”,专祀仲雍。第二道牌坊横额“南国友恭”,背刻“让国同心”。再上面的牌坊横额为“先贤虞仲墓”,背刻“至德齐光”,均建于乾隆年间。墓穴留有三块墓碑,居中者书“商逸民虞仲周公墓”,为明代遗物。
    墓道石级上依次耸立着3座建于清代的冲天式石牌坊。第二和第三座牌坊上题刻有对联:“一时逊国难为弟,千载名山还属虞”,“道中清权垂百事,行侔夷惠表千秋”,都是赞誉仲雍清廉淡泊,道德崇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2:46: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8 20:29 编辑


    孔子弟子言子之墓。位于常熟虞山东麓。言子,名偃,字子游,常熟人,曾到鲁国就学于孔子,勤奋好学,以文学见长,学成南归,道启东南,是孔子学生中唯一的南方人。言子是“七十二贤人”之一。为孔子高足弟子。被尊为“南方夫子”。 言子墓初建于西汉,经历代修建,乃有今日宏大规模。墓门面对北门大街,墓道延伸至半山腰。自下而 上有牌坊三道,均有匾额柱联。 墓门牌坊联为“旧庐墨井文孙守,高陇虞峰古树森”。 第二道前后有乾隆书额:“道启东南”、“灵萃句吴”。第三道牌坊为雍正江苏布政使额书“南方夫子”。墓道还有石亭三座、有康熙御书横额“文开吴会”。 坟圈内有明清墓碑各一,分别刻有“先贤子游言公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2:46: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8 20:40 编辑


    常熟的小街小巷中有许多名居值得一看。其中位于紫金街36号的中统局常熟县密室就是一个亮点。设于1945年9月,为国民党在常熟的“中统”特务组织。1946年2月搬迁于此。县室中除了主任和督导外,还设有总务、组训、情报、执行等股及一个警卫班。下设沙洲、练塘、大义、支塘和南门等中心组,在城区东门、福山、塘市设小组,广泛地收集情报,破坏我革命组织的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2:46: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8 20:49 编辑


    言子故居及墨井 位于东言子巷15-17号。系两所四合院住宅。为言氏祖孙时代居住。
    言子墨井言子故居内。唐代史地学家陆广微在《吴地记》中记载:“常熟县北一百九十步有孔子弟子言偃宅,中有圣井,阔三尺,深十丈。旁有盟,盟北百步有浣纱石,可方四丈。”所记“圣井”即指墨井。前人有诗咏井:“吴公遗井在,水色同墨汁”;“言公墨井今安在?佥谓虞城委巷旁。”即称此井为“墨井”。清初大画家吴历居于此井旁,自号“墨井道人”。
    井在第三进庭院中,井栏用天然湖石凿成,孔径0.32米,年深月久,勒出绳痕十余道。井身上部口径0.37米,仅水面稍大。井旁竖湖石子一块,上镌有篆书“墨井”两字。井深6米许,井壁用砖垒成。此井几经废堙,又多次被疏浚。清乾隆间言子后裔、五经博士言汝洙及襄阳知府言如泗整葺,砌砖垒石,并构亭子与其旁,以供拜谒者休憩。清末亭毁。井旁原有洗衣石,据《與地志》载:“梁萧正德为郡太守,将石去,莫知所在”。此井系常熟境内有史记载最早的古井。1982年11月,墨井与言子故居同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2:46: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8 20:57 编辑


    方塔园位于常熟古城东端,紧邻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方塔街 ,系在宋代古迹旧址上新建的古典式园林。该园建于江南四大名刹崇教兴福寺废址,所有建筑均遵宋代形制,总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因园内南宋方塔而得名。园外仿宋商肆林立,历经数年发展,已形成“仿宋一条街”,有常熟老城隍庙之称,是旅游、休闲、购物的佳处。方塔原名“崇教兴福寺塔”,又名崇教宝塔。为古城常熟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南宋。方塔虽建于宋代,仍沿袭唐代砖木楼阁式形制,高67米,因其四面九级形方,匀称俊俏,所以俗称方塔。“闻古塔风铃,思千古幽情”,登塔拾级而上,古城风貌尽收眼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12:46: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8 21:00 编辑


    塔园东门入口处广场上建有气势雄伟的石牌楼。正面额书“辉映海虞”,背面为“建炎遗构”。立柱两面镌常熟籍著名学者钱仲联先生撰书的楹联:正面题:“塔以方名天水肇基千劫过,境能园照袛林新拓万人来”;背面题“汇浮图博物於一园法灯普照,阅南宋至曼殊等四代禅史增辉”。
    方塔园东门是五开间歇山式大门,朱栏白墙,端庄明朗。屋脊的“鸱尾”状似鱼形之龙,是宋式建筑特点之一。大门上悬“方塔园”匾,内外各有一联:外联为明代文征明撰书“百年形胜夸天设,一代文章属地灵”;内联由清代邑人孙原湘撰“七溪流香穿郭过,半山飞绿进城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