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坐公交,游姑苏(下)金鸡湖/观前街/寒山寺/盘门三景   shendawei77 发表于 2014-5-5 10:32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0:32: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4 15:06 编辑


    苏州历史最悠久的河应该算是平江河了。依傍平江路西侧纵贯南北的苏州古城内第四直河北段称平江河。公元前514年,伍子胥苏州城时,就被定位成苏州城的主干水道。当时很多达官贵人在平江河附近买地建宅,拙政园狮子林耦园太平天国忠王府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古建都在此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0:3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4 15:16 编辑


    到了苏州,不得不去观前街,这条被誉为苏州”南京路“成街于清朝时期的百年商业老街,街上老店名云集,名声远播海内外。得名于千年古观”玄妙观“。早在上世纪30年代已经是最热闹兴盛的时期。街边高肆骈列,争奇斗艳,商场公司,茶肆,酒家,戏院,影剧院等无所不包。1982年6月改为步行街,是全国最早的商业区步行街。此后又开辟夜市。现在的观前街是1999年改造后的新面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0:32: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4 15:23 编辑


    人杰地灵的苏州,不但有闻名遐迩的园林美景和山水风光,面食小吃同样受到中外游客的赞美,这都是苏州的骄傲。
    说起面点,大家都会讲到苏州的面业大王朱鸿兴。这块金字招牌已经有60余年历史了。最早的老板朱春鸿在1938年3月,开起了一家不足30平方米的面馄店,取名朱鸿兴。聘用技艺高手陆福生掌灶,供应焖肉面爆鱼面、爆面、蹄 面、冻鸡面和汤包、小笼等各式点心。 朱春鸿颇有经营头脑,在“面”字上大做文章。他研究顾客的口味,利用本地的特产,先后推出了咖喱蛋汁排骨;虾仁蟹粉;虾子、虾脑、虾仁的“三虾”;虾爆鳝糊;三鲜火鸡;什锦;蜜汁葱油蹄 等中高档面浇头,以及虾肉汤包、虾肉小笼和玫瑰、薄荷、细沙、麻酥、荠菜等件头点心,生意兴隆。苏州面条讲究汤水,因此朱鸿兴每日吊汤都用肉、肉、肉骨头、鳝骨做原料,加水煮透。有了好汤水,还要有细面,这样才能把汤吸进面里,味道就能吃出来。朱老板用的是28牙细面,加上下面师傅的高超技术,盛面的抓篱朝空中掼两掼将面卷紧,这样既能吸足汤水,又有吃口。为了突出浇头的色、香、味、形,还别出心裁地用各式瓷碗与不同色汤来衬托,如蹄 面用红汤红花碗;焖肉面用红汤青边碗 ;虾仁蟹粉面用白汤金边碗。根据顾客需要,一碗面可以做成硬面、烂面拌面汤面;紧汤、宽汤;减咸、增咸;重青、免青和免红等不同口味,根据顾客胃口大小,面量可以多点或者少点,还备有胡椒粉丝、辣油等佐料,给顾客选用。
    在朱春鸿的精心经营下,薄利多销,规模不断扩大,“朱鸿兴”成了一块金字招牌,苏州面业大王的美誉驰名京沪一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0:32: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4 15:32 编辑


    太监弄是苏州的有名的美食街。因明代苏州织造局的太监弄聚居于此而得名。这里菜馆酒楼鳞次栉比。松鹤楼,得月楼;王四酒家,五芳斋等等。所有姑苏民谚说道:”吃遍太监弄。“其中蜚声海内外的苏州“得月楼”创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实在是历史悠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0:32: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4 15:35 编辑


           宫巷基督教堂,离观前街最近。宫巷堂原名“乐群社会堂”,原属监理会宗。清光绪十七年(1891),于巷内始建小礼拜堂一所,后因环境和工作需要,得差会资助美金22500元,苏州同人捐助4000银圆。民国10年(1921)美国传教士项烈和华人牧师沙定准改建扩大为乐群社会堂,社名取之于中国古语“敬业乐群”。占地0.14公顷(1443平方米),包括3幢楼房。主体建筑大教堂前临宫巷,西向,淡黄色墙面。正立面3间,中辟拱门,左右设券窗。陡坡灰瓦屋顶,山尖浮塑红色十字架,其下为大拱窗。内部高2层,局部3层,平面对称。左右相对耸峙四方五层塔楼,上覆四角攒尖红瓦顶,高约20米,正面每层辟拱窗,其中顶层两窗,其余各层一窗,侧面仅四、五层有窗。原有大门两重,1934年宫巷拓宽,门面缩进十四市尺,原来的二门成了今日的大门。楼上大堂可容纳300-400人.
        该教堂是监理会苏州牧区驻地,有传教士孙乐文,1894年在宫巷设立中西书院,因甲午之战后,开始知西学之需要,先在宫巷办学,学生从二十五名发展到一百零九名,于1910年并入天赐庄博习书院(此即东吴大学之前身)。最早的教牧人员是韩明德陈子君,1910--1921年有史子锟任牧师,继有殷杨奎章,1928年有戴钦牧师。1934年有毛呤槎牧师,抗战时有赵宗福牧师,胜利后有钱洁身牧师,解放后有张士佳张海云赵景圣牧师先后任职。解放后还有女传道戴雅真蔡霞云等。解放前后杨镜秋任教区长。1959年教会参加苏州联合礼拜。文革期间,宫巷堂成为红卫兵总部。文革后曾作为教育局卫生局红十字会办公地。1986年归回修复。19871011日宫巷堂恢复礼拜至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0:3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4 15:49 编辑


    玄妙观初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最初名叫“真庆道院”,后来曾改称为“开元宫”、“天庆观”。公元1295年元朝皇帝下令改为玄妙观。玄妙观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所以被称为“江南第一古观”。其主殿三清殿建成于南宋年间,是苏州仅存的一座南宋木构殿宇式建筑,历史悠久、规模宏伟,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观内现存有较为完整的殿阁,东有东路有财神殿,天医药殿,文昌殿、三茅殿、斗姆阁、寿星殿,西路有雷尊殿、财神殿等 。北有蓑衣真人殿,方丈殿等。玄妙观中现存有唐吴道子画老君像、玄宗赞、颜真卿书法等碑刻,弥足珍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0:3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4 15:50 编辑


    苏州府城隍庙位于现在的景德路,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吴县城隍庙在府城隍庙仪门之西,长洲县城隍庙在府城隍庙仪门之东,创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现存府庙工字形犬殿等古建筑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古代传说中守护城池的神,称为城隍,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一般把一些为当地百姓做过好事,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死后就被老百姓抬出来成了当地的城隍爷。苏州最早的城隍老爷是战国楚国时封于苏州的春申君黄歇。城隍庙在1958年以后被用作工厂,2004年城隍庙全面修复开放。现有头门、仪门、大殿、及寝宫组成。大殿有前后两殿,中间贯以穿堂,平面呈工字形,俗称工字殿,是苏州唯一现存较完整的明代早期殿堂建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0:32: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4 16:00 编辑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就使寒山寺一夜成名。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佛像雕塑别具一格,碑刻艺术天下闻名,碑廊陈列着历代名人岳飞唐伯虎董其昌康有为等人的诗碑,其中当推晚清俞樾书张继诗碑最为著名。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2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0:32: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4 16:03 编辑


    普明宝塔是“一寺标帜”,是塔院的主体建筑,是寒山寺的最高点。从寒山寺山门到藏经楼一路明清风貌过来,普明塔院置身眼前,蓦然看到大唐风范,油然而生思古之幽情。寒山寺始建名“妙利普明塔院”。塔为一寺标志,寺以塔院冠名。寺经几焚,塔遭三毁。然建塔之志不灭,建塔宏愿常萌。时值国昌民安,性空和尚首举倡议,时为监院的秋爽法师鼎力协助,复巍峨宝塔,辟威仪塔院,唤唐风重新,使塔影再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17 11: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0:32: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endawei77 于 2014-5-4 16:05 编辑


    嘉靖年间倭寇为患,留窜苏城,为了抗御倭寇,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在城郊筑关设防,铁岭关即其中之一,故又名枫桥敌楼。铁岭关下垒石为基,四面甃砖,中为三层,上覆以瓦,旁列孔发矢石铳炮。清道光年间曾将上层改建为"文星阁",后来阁楼颓毁,下部关台拱门也年久失修,雉堞、女墙、射孔等都已无存。新中国成立后曾进行几次小修加固。1986至1987年大修,加固关台拱门,重砌雉堞,并于其上建单檐歇山顶单层楼阁三间,大体恢复清代规模。关门内南北壁均辟大小拱门各一,内砌登关砖级,并有藏兵和存储武器的空间。与铁岭关同时修建的还有木渎葑门两处敌楼,但这两处均已无存。铁岭关是保存较为完整的抗倭遗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