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古桥新景   jdqianli 发表于 2013-4-16 21:54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7-6-22 22:20
  • 签到天数: 82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1
    发表于 2013-4-18 09:13:06 | 只看该作者
    高义桥,嘉定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地点位于西大街西端,胜辛路以西,跨越练祁河。

    这座桥东西两面好像还有两幅石刻的对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7-6-22 22:20
  • 签到天数: 828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12
    发表于 2013-4-18 09:23:18 | 只看该作者
    嘉定石拱桥真的蛮多的,而且有的石拱桥都是好几百年历史,都是区级文保单位或者是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老街那里登龙桥(州桥)和汇龙潭那里的宾兴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4-18 13:01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3
    发表于 2013-4-18 13:15:11 | 只看该作者
    景色很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3-16 13:36
  • 签到天数: 607 天

    [LV.9]以坛为家II

    14
    发表于 2013-4-18 14:46:27 | 只看该作者
    在那个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18:53: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dqianli 于 2013-4-18 19:33 编辑

            我讲个高升桥由来的故事吧。这是我小时候听我爷爷讲的故事。
            我也曾经纳闷过,为何大家都把高义桥称为“高升桥”?我爷爷说,“高义桥”古时俗称“高僧桥”,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在明代,有位高僧水云法师率几位弟子一路化缘经过此地,见练祁塘水宽流急,人们过往靠一条小而旧的木船摆渡,人多船小,既危险又不便。水云法师见状就决定把一路化缘得来的银两悉数捐给当地造桥。
            众僧人便在护国寺住下,招工买料,操办造桥事宜。在水云法师的建议下,工匠们选择了练祁塘向东流入练祁市(今嘉定镇)最窄的瓶颈之地,即现在的西大街树梢处,营造一座石拱桥。
            历时一年余落成后,水云法师为桥挥毫提楹联。我爷爷依稀记得,他的爷爷说,桥西侧楹联是:平常一样练祁水,安住慈悲便不同;桥东侧楹联是:山高岂碍白云飞,路尽不妨拾级过。现巳失传,无法考证。当地百姓为感激高僧的倾囊善举,把该桥称谓“高僧桥”,世后代代相传。吴语方言中“僧”与 “升”同音,嘉定人就把“高僧桥”叫做“高升桥”,一直流传至今。
            据说到了清代,“高僧桥”重建,为纪念当初建桥的高僧及其弟子的义举,正式定名为“高义桥”,并刻桥名石嵌于桥中央,桥身东侧刻楹联为“长虹彩射金沙塔,半月潮连合浦门”,西侧刻楹联为“东望千艘吉贝来,西成万户稻粱人”,跨度约26米,宽约4米。解放后重修,现为区级保护文物。在嘉定镇人士中,知道叫“高升桥”的居多,而知道叫“高义桥”寥寥无几,而知道她由来的故事的人大概只是我们的祖辈。这就是高升桥的故事。听听罢了,不能当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3-5-13 10:12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6
    发表于 2013-4-21 10:31:16 | 只看该作者
    小桥流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