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原创]游忆   丰庄黄老师 发表于 2011-4-3 15:46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9-8 14:04:05 | 只看该作者
           
                         嵊泗乌贼乐生悲

     初夏,到嵊泗旅游,来到东海渔场一个小岛——黄兴岛。
     傍晚,向海边走,夕阳已被大山收去,晚霞把鲜艳的胭脂泼满天空,山林笼罩在玫瑰的轻纱里,远处闪烁着透明宝石般的渔火。
     走近渔火,发现自己站在数十米高的悬崖边。一条二十多米长的竹架伸向海中,端点交叉吊着两根长竿,长竿四角下悬挂着一张大网,网正中悬着一盏汽灯,拉网的是个老汉。这么晚还捕鱼?他一口闽南语夹着手势答:乘夜色捕乌贼。
     五六月间是乌贼产卵期。乌贼交配前,雄乌贼之间用触角和吸盘大战,胜利者绕着雌乌贼优哉游哉兜圈,谈情说爱,情投意合,相挽游向海岸,寻觅爱巢,在海藻或其他物体上产子。
     老汉说,夏季乌贼旺讯来得快,去得快,来这里只是捞个外快。
     蒙蒙的海面上,散落着星星灯光,忽明忽灭,时而腾举跳跃,时而跌宕下潜,像围绕海岛脖颈的一串明珠,那是渔民与海争斗,那才是征服自然,显现人类的气魄。
     在悬崖边张网,有失“成人之美”君子美德,不过,也是捉乌贼的极好方案。
     我听说过乌贼的故事。有个不知什么朝代的皇帝到海边游览,被海景迷住,竟然忘情地把随身带的笔墨口袋拋进海里,那笔墨口袋随即化为活物。人们捕到活物,取其中墨汁写字,刚写时,色彩艳丽,可能因为这个皇帝生前一贯言而无信,一年后墨迹竟然消失殆尽,痕迹不留。
     奸诈小人便用它书写借据,以便日后赖账。人们上够了当,就把那活物叫作“乌贼”。
     我想,人们痛恨无信小人,但不能把恨发泄在乌贼身上吧!
     正在我沉思默想之际,渔网渐渐出水,竹架吱嘎吱嘎响,水面泛着涟漪,一只一只乌贼连成串,围着灯光打转。渔网先是一片褐红,随着渔网上升,倏尔变黄,接着泛青,当网底露出水面,又换成一片白色。好一个大自然的奇观。
     此时,只在此时,沉醉在爱恋中的乌贼大概才发现大祸临头,嗤嗤一阵山响,墨汁喷射,渔网抹上悲哀的黑漆。
     我帮着老汉拿起网兜,把乌贼一兜兜舀上岸,舀得我手酸臂软,浑身淌汗,没见渔网中减去一角。刚才,它们还在追求幸福呢,现在却成了我们盘中好菜。
     我为乌贼叹息,你们仅仅因为原先是无信皇帝的物件,才被戴上无信的恶名,而惹人厌恶,如今,竟连追求幸福的自由都没有了。无信,这个可诅咒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6:10 | 只看该作者

                        在礁石上享受海鲜

     礁石,按照词典的解释是“海洋中隐现的岩石”,那是无人居住的地方。但是,称为“泗”的礁石非但有人居住,而且街道繁华,是海鲜的世界。
     走进泗礁菜园街,大敞的店门,狭窄的店堂,家家店门口一溜几只大缸,大青蟹懒懒地爬,海鳗鱼慢慢地游,石斑鱼不时打起水花,标价不比上海便宜。不过,看他捞起,看他斩杀,看他下锅,冲着这个“鲜”,许多人走进了店堂。
     我觉得这样的吃海鲜,同在上海饭店里用餐,其实没有多少差别,只能说“吃”,不能说“享用”。享用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一种文化,一种情感心灵上的东西。
     我信步走出街区,眼前烟水苍茫,绿的海,绿的山,绿的树,葱茏的绿色让我醉了。且慢,更让人赏心悦目的是绿意中,几叶飘动的白帆,给绿色增添了动感和生命。海边一叶小舟不慌不忙浮来,在动感的海洋中,平添一缕安怡,一丝悠闲。
      如此美妙景色,不置身其中,岂不可惜。小船上的人正在收鱼钩,经我软磨硬泡,他们答应我上船。船上摆着五六只鱼筐,有的筐中已经收进了钓钩。那钩不似平时我们所见到的那么细小,足有拇指大,每隔二米一只,系在百多米的粗尼龙绳上。钩上作饵的是二三寸的小鱼。他们告诉我,正在收钩钓虎头鱼。
     虎头鱼是石斑鱼的当地名称,体中长,侧扁,口大,牙细尖,喜欢生活在海底礁石丛中。那里水深流急,不宜下网,只能钓取。
     随着钓钩出水,一条条一斤左右重通体无鳞点缀着石斑花色条纹或斑点的鱼儿冲破碧浪,泼剌剌跳动,引得我一阵欢呼。
     天色擦黑,小船傍岸,渔家煮鱼,我去附近买来酒菜,晚餐在海边礁石上吃开。
     石斑鱼肉质鲜美厚实,像鸡肉,渔家叫它“鸡鱼”。
     但是,石斑鱼之鲜美这时于我已经不是主要的了,一边是朦朦胧胧的青山绿树,一边是无边无涯的大海,月白风清,碧波小憩,脚下浪花柔柔地唱,身边小舟轻轻地晃。开怀畅饮,享受劳动欢乐的是渔家;浅尝辄止,感受大海新鲜的是我。
     真正的海鲜在大海的怀抱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5-19 12:3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3
    发表于 2010-9-10 15:47:22 | 只看该作者
    老黄,去过的地方蛮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15:57:34 | 只看该作者

       日积月累。忙里偷闲。自得其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9-11 16:03:03 | 只看该作者
                      
                                 秦皇岛外打渔船

         海岸线逐渐远离,老渔翁紧抿着嘴,坐在船舵旁。
         船平稳地航行了一段路,停下来,老渔翁同他的闺女开始撒网捕鱼。水天一色,粼粼碧波,一些鱼儿在网中欢奔乱跳,收获的喜悦在我心头漫洇。可是,渐渐地,我失望了。上船时,老头要价不菲,我想还掉他一些,他连闺女撒娇的暗示都不瞥一眼,少一分都不答应。游览么,花钱买愉快,可这么捕鱼毕竟太过平淡,况且那网中的鱼实在可怜,少且小。那姑娘几次到我身边搭讪,我冷冷说:“秦皇岛外就这么打渔啊?”
         老渔翁沉着脸,向他闺女一摆下巴,哼哼两声,扯起锚,船又冲开浪花向前行。当船再次停下时,海岸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眼前一片汪洋,东西不辨,烟波浩瀚,波浪汹涌,惊涛怒卷。一网下去,随着船身倾仄,鱼儿在网中跳跃,鳞光闪闪,鲜灵活蹦。这才叫打渔啊!
         我兴奋地帮着拉网绳,抱海鱼,拣对虾。可老头板着脸,见我稍接近他闺女,就冷冷地哼哼。
         不知何时,“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的名句慢慢在心头明晰起来。我倒背双手,放声吟哦,出口却是“绕树三匝,乌鹊南飞”,那是曹操驻兵赤壁,横槊赋诗,随手一槊刺死宾客时吟的诗,看来轻慢待客古已有之,不足为怪……
         突然,脚下似乎踩着了棉花,头脑翻滚着雾霭,腹中沸腾起海浪,忍不住嘴一张,哗地大呕特呕起来,我晕船了。
         老渔翁停止捕鱼,走到我身边,那目光,怜悯,轻蔑,甚至愤懑,对闺女说:“返航!”看来我的晕船让他失去大好鱼群,他不乐意。
         他默默给我宽衣解带,伸手褪下裤子按摩我小腹。我按住裤子,看看旁边姑娘,涨得满脸绯红。他发怒了:“城里人不开通!”那姑娘拿来一张什么膏药,款款走来,贴在我丹田下。柔软的小手触着我下身,令我一阵颤栗。
         吃午饭时,船停在风平浪静的小湾。老渔翁只管自己掌火,姑娘端菜,不时往我碗里夹菜气氛随便亲切。对虾,海参,鲜贝,虽不算丰盛,那服务态度,上海任何一家大饭店都难比得上,令我终身难忘。姑娘说:“看你文弱,原来想在浪静的海区兜兜,想不到你这么硬气。吃饱了下午再让你尝尝打渔的味。”父女两在我面前毫不掩饰渔家的骄傲。
         渔船在风平浪静中行驶,稳稳的。饭后恢复了体力,我举网用力撒去,一趔趄,险些扑出船舷,我为我的笨拙哈哈大笑。
         姑娘显得很生气:“谁让你随便撒网!”原来这里水浅,水下布满礁石,待把网拉起来,发现已经挂破了一角。
         上岸告别,付过钱。我却忽然觉得还欠着渔家父女什么,欠什么呢?欠着他们一段情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5-19 12:3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6
    发表于 2010-9-12 13:52:04 | 只看该作者
    还能游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9-12 15:35:22 | 只看该作者
      在上海一游。
          
                              苏州河上太爷庙

         市中心中山路桥西侧,苏州河(上海第一大河,亦名吴淞江)上的第二个渡口叫陈家渡。
         小时候,我去“浜北”(现长风公园一带)捉蟋蟀,总要从这儿过河。老船工对过河人是“承包”的,手一招,他便划来接。身边方便投一分钱做渡资,不方便时,老船工亦不计较。夏天,到河里游泳,一个猛子扎下去,捞起不知从何处漂来的西瓜,我就坐上渡船,与老船工分享。
         陈家渡的来历要从渡口附近的周太爷庙说起。
         周太爷叫周中鋐,清雍正年间任松江知府。民间传说,他在任上调动成千成万民工,兴修吴淞江,钱粮不够时,宁愿拖欠上缴皇帝钱粮,也绝不少发民工一分一厘。河道修成,他被逼投河自尽。据史书记载,他驾舟指挥大坝合拢时,被激浪冲下河殒命的。写书的总是按照上司的主旨编写的,所以,老百姓更欣赏民间传说中的周太爷。
         为了纪念这个好官,百姓们自发为他建庙。官方叫它“周太仆祠,老百姓叫它周太爷庙。
         周太爷庙有三怪。光绪年间设厘捐局,庙里住官员,国民党时期,庙里住过兵。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庙里住过两个尼姑,一个二十来岁,一个才六岁,古佛青灯,晨钟暮鼓,香火兴旺。解放后,青年尼姑嫁了人,中年尼姑进厂当了工人。庙里不住和尚住尼姑,可以说是周太爷庙的一怪。
         第二怪是老爷不“出会“。是庙总有”老爷“,有老爷,逢年过节总会有人抬去“出会”。据说,庙修成后,周太爷托梦给爱抬桥子吹喇叭的人,你们要出会,就必须把我修过的大河小浜都兜到。周太爷修过的河多得数不清,十天十夜不睡觉都兜不过来,人们只得知难而退。
         第三怪,门前插双桅杆。庙宇门前竖一根旗杆并不奇怪,周太爷庙前竖的是两根旗杆。据说,周太爷庙十分灵验,“岁时报享,祈祷皆灵”,道光皇帝等对此多次作过御批。有个财主,儿子患绝症祈祷周太爷,病好了来还愿,周太爷托他一梦,要他在庙前竖旗杆两根。庙门临吴淞江,河道呈s形,潮势汹涌,船只难渡。财主从杭州运来两根巨木,在庙门口一竖,顿时潮平水缓。
         周太爷庙在吴淞江“浜北”,浜南周家桥一带的百姓去烧香十分不便,附近陈姓人家择潮水平缓处设立渡口,接送过河人。陈家渡由此而来。
         如此为民工着想的一个人,他的庙宇现在竟被拆掉了。是不是那些拖欠民工工资的人干的?或者那些死了也想出风头的人干的?不得而知。
         上世纪六十年代,电动船代替了人工摆渡;七十年代末,渡口架起古北路人行桥;本世纪初,大桥飞架南北,汽车、行人,非机动车分道行驶,成为苏州河上又一道靓丽风景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14:22:44 | 只看该作者

                                采石矶的仙品

         长江有三矶,采石有仙气。马鞍山采石公园形似翠螺,临江兀立。一踏进采石公园,青松叠翠,绿竹荟萃,山岚飘渺,亭台隐现,有如步入仙境。
         真正的仙境在山脚的三元洞。从山顶沿江边石阶而下,紧贴江面,赫然一石洞,洞不深,看来不过近百平方米,洞内也没有江南溶洞那般神奇怪石,但它别具特色。洞底紧贴江面,走进洞去,脚下江涛轰鸣,就像踩着波涛行走。透过石头窗棂,水天一色,浪花滚滚扑面而来,实是惊心动魄。
         洞内陈设确似一庙阁,改设茶室,室内客满,江南丝竹声柔柔飘来。
         忽见柜台堆满采石茶干,不觉心喜,找位子坐下。茶博士递上茶来,我和弟弟要了四包茶干,每包四块,价钱不贵。可能观景爬山累了,此时腹中饥饿,那茶干特别好吃。所谓采石茶干,其实就是茶色的豆腐干,冠以采石名而已,看来与普通商店出售的没有什么不同。我喝一口茶,咬一口茶干。细细品尝,味道果然不同凡响,鲜而不咸,甜而不腻,满口留香,回味无穷。此时,心境平静,陶然自乐,茶干的味,洞中的景,耳中的音乐,令人顿起超脱尘俗之感。
         采石茶干确属仙品。据说,清康熙年间,有个定如和尚云游路过采石,为山下石洞仙气所感,决定在此修道。他在洞内置床垒灶,在断崖石隙种植菜蔬豆荚,闲时参禅养性,数年修真得道。
         一天,湖南三个秀才进京赶考,途径采石,忽遇暴雨,坠落江中,盘缠尽失,生命垂危。定如和尚正在洞中坐禅,忽然心血来潮,掐指算到,作法救起,喂以仙家食品——茶干。三人食毕,精神陡长,数月不饥,入场考试,文思潮涌,中得状元、会元、解元。三人做官,来采石拜谢圣僧,圣僧已经羽化成仙,三人便在石洞筑庙阁,后人称“三元洞”。
         采石茶干竟然有此妙用,我看看洞中茶客,果然多为斯文读书人模样。读书人讲究上进,中状元,做官,那是一种“上进”的表现。在此仙洞,尝此仙品,想的是考状元做官。怎么这么多人想着“上进”?这么一想,洞中仙气顿失,俗气漫洇,嚼在嘴里的豆腐干,不说味同嚼蜡,也和嚼蜡相差无几了。
         旁边有人告诉我,如今茶干机械化生产,作料配方有严格规定,什么东西量多了,就不稀罕,这采石茶干也一样。再说名气一响,借商标骗人的混进来,鱼目混珠,真假难辨。采石茶干再好,也不值钱了。我不觉又回头看了看那些斯文人。
         从采石矶回来,翻了史书,书上记载定如和尚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安徽巡抚俞成龙赴任路过采石矶,避雨洞中,后来命工匠凿洞筑阁,曰“三元洞”。记载和采石茶干毫无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5-19 12:3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9
    发表于 2010-9-24 10:25:41 | 只看该作者
    敬佩!黄老师进步啦!让我们这些年青人汗颜!
    不知道版主大人干什么去了?这个帖子应该丢到精华帖去。瞧瞧他们最近丢去精华帖的东西尽是些什么东西!年青人也让老人汗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2-12-16 23:59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20
    发表于 2010-9-24 14:01:29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朋友,看来一天不搬点是非出来,就一天不安宁啊。真是人如其名,名不副实啊。正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黄老师是谁?他还在乎这里的精华,这里的推荐虚名么?

    你多来看看老师的文章,多给点真心实意的话,那才是正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