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泽明的《白痴》
我想它还可以说成是“眼睛与死亡的叙述”。
一个临刑前才发现是被抓错的人。--枪口劫生。
原来生与死只是一道门槛的问题。你一只脚迈进去了,感受了死亡的狰狞;绝望至极时,有人告诉你一切都只是误会。你又把脚缩回来,却发现它已沾染了腐烂的气息......
他,就这样经历一场生死突变。
一双呆滞却敏感的眼。婴儿般的纯净。他是高等人白眼中的“白痴”。
她,一个大众情妇。“祸星”、“肮脏的人”,路人避之惟恐不及。不管她怎么安然地笑,都无法抹去里面的阴影,阴影里是死亡谦逊的笑,是对生活的消极逃避。
神经的人和绝望的人。
彼此安慰。
他与她相遇。
他定定地望着她的眼睛。想起这种眼神见过,“那是和我一起站在死刑台上的那个男人的眼睛。”他肯定地、“惊喜”地喊道,在她的生日宴会上。
他称她为病人。
“你承担过重的痛苦了,再没有痛苦你反而感到不安。”
她感激他的懂得。一句“秒子,你没有罪恶,我尊重你”让她声泪俱下。
就像他说中的,她心里其实一直希望有个亲切的人出现,能够亲切地照顾自己。逃离痛苦。
“不知为什么,觉得你是我非常重要的人。”她用颤抖的手抚摸他的瘦削的脸。清澈、流动的眼睛。她却流着泪。
“他是我梦想的结晶”,
“他拥有我所失去的一切(比如纯净)”,
“他对我来说就是理想”。
很难想象这些话是出自一个“妓女”之口。她与那个决然将捆百万大钞投进熊熊烈火,然后冷眼看别人痛苦尖叫的残酷女人是同一个人吗?
(删节......)
看完那170分钟的碟,你的脑门也要冒汗,或者心口发凉。
人性的剖析,然后直达深层的脆弱。将那些孤独感直接地、赤裸裸地展示给人看,这是黑泽明的风格。
忽然想到,黑暗的揭示更能使人渴望光明、接近光明。就像我喜欢的那句诗:“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因为有渴望,所以有期待的幸福吧!
黑“则”(即)明。
好的东西总是让人难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