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原创]廊桥不再遗梦---游荡在秋日的浙南山区   老陈 发表于 2007-4-17 14:39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23:48:47 | 只看该作者
桥的二楼做佛事的地方,很大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3 23:55:40 | 只看该作者
泰顺的传统村落多以血缘宗族聚落,往往是一村一姓,联宗合谱,奉祀共同的祖先,宗族组织成为血缘村落的管理机构。因此宗祠就成为村落中最重要的建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3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00:00:2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以刘姓聚居的村落,村口矗立的最显眼的建筑就是和刘宅桥遥遥相望的刘氏宗祠。踏上石阶,门里门外门楼一样的长满杂草,让我想起无数武侠小说中英雄途中小憩的破庙。若不是里面传出叮当的响声,又以为是个无人过问的废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4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00:26:55 | 只看该作者
矴埠是桥梁的一种原始形态,多建于水不是很深但是较为宽阔的山溪之中,供人们渡河行路。我们所看到的是清嘉庆年间建造的,可供三人并行的矴埠。站在最高的石块上,看着并不湍急的江水在石缝中竟打起转儿来,不禁有点眼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00:30:25 | 只看该作者
一脚一跨,迈过216块,小腿肚子还真有点紧张了。过得江来,坐在矴埠一头的草地上看着当地过江的人,似乎连看都不看石块一眼,便悠然轻松地走在矴埠上,真是暗暗P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00:32:08 | 只看该作者
我看着江水发呆,奇怪啊,得是多大的石块埋进这江里啊,一低一高一低,三块石头不但各个都稳定牢固,而且彼此之间能还紧密结合,经过几百年江水的冲涤还能岿然不动,我在感叹之余,真的是无话可说,除了PF还是PF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7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00:36:02 | 只看该作者
是跳动的一架琴键吗?水流就是那徐徐不绝的琴音。我见那过往的居民走来走去,分明是极其现代的舞步,蓦然惊觉古人的音乐才能,那百年前的深山中肯定没有见过现代的钢琴,但却分明可以依水势建造出,佳音天成的绝美琴键。水涨水落水急水缓,那琴音必会是或悠扬或跌宕或婉转或绢细,更有红衣的孩儿披了蓑衣的农家提了菜蔬的娘子走过,在山的青翠里倒映入河中,于是便有了画图有了音乐。当我站立桥头的高坎上回首再望,桥一侧是平缓的河水,于琴键夹峙后挤流而去,便疾如奔马一去不返,纵然琴音啷啷,但其实,这桥更是一处人生写意:有时平缓或安静,忽一瞬便会湍疾与畅快!扭头便走,不敢再回头,生怕此前此时此后,我体会的人生便眨眼出现!
最新消息,上个月,这里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00:42:55 | 只看该作者
从三魁到雪溪乡,经过胡家大院。
胡氏大院位于雪溪乡桥西村,当地人也称其为石门楼。胡氏大院是泰顺县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不仅规模大,建筑工艺也非常精致,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00:45:14 | 只看该作者
胡氏祖上原居住在庆元官塘,明顺德年间,胡家先人胡道严迁徙至泰顺雪溪西岸,从此在此地安居乐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0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4 00:46:41 | 只看该作者
传至胡东伟一代(清嘉庆年间),家道昌盛,逐渐开始大规模地建造住宅,大院共经前后三次的建造才形成我们今天看见的规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