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2740 回复:20 发表于 2002-5-6 23:01

该用户从未签到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5-4 21:3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眼中的鲁迅(读嘉二中一学生文有感)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原文如下:http://www.jdedu.sh.cn/jygk/zx/jiaer/wenxue/04.htm
我 看 鲁 迅

记忆中仿佛出现一些身影:眼珠间或一轮的祥林嫂,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颈上套着银项圈的闰土,惯用精神胜利法的阿Q……,他们从那个时代走来,身后走出一个身披灰色布袍,头发上指,目光凝重的人——鲁迅。有许多人似乎已将鲁迅淡忘了。他们手里拿着《雨天的书》,枕边放着《雅舍小品》,说:“什么时候读什么书,鲁迅已经过时了!”
    我却不这么认为。
    我第一次认识鲁迅是从《一件小事》起,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敢于解剖自己的人并不多见,何况在那个时代,而鲁迅却这样做了,他勇敢的摘去“有色眼镜”,无情地剖析“小”字。鲁迅是一个真实的,敢于敞露自己心灵的人。
    再识鲁迅是无意中从桌边拾起一张报纸时,看到了一个标题《鲁迅是怎样度过除夕》,令我惊诧不已的是,鲁迅几乎没有和家人守过岁。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里”,一部部不朽的作品诞生了。
   “我以我血荐轩辕。”当我捧起语文课本时。鲁迅这一句呐喊之词震撼了我的心灵,在那个“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身在异国他乡的鲁迅他完全可以生活在另一个世外桃源。可他被民族的呼唤召回,拿起手中的笔,“怒向刀丛”。鲁迅的学识在当时是被公认的,他能像一些“名流”一样平步青云,可他选择了战斗,他不顾白色恐怖,于枪林弹雨中树起一面旗帜。“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他的笔在那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始终是坚定有力的,他那种可贵的社会责任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鲁迅,他将成为我未曾谋面却是永远的导师。



我的感想:
在幼小至今所积累起来的所有对鲁迅的印象中,书本也许是最直接最原始也最有效的媒介。虽然我曾经在北京、上海、厦门等地瞻仰过鲁迅故居,聆听过一些解说小姐们并不精采的讲演,但这一切都不如鲁迅本人直接对你说话那么真实。
然而此刻鲁迅却离我们无限遥远。他的躯壳已彻底弃绝了人世,他的文章在一代一代人的误读中褪去了颜色。他的精神在这个贫血的时代里显得苍白无力。形形色色的阴谋家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他,善良无知的人们在落日的余晖中遗弃他,他的狷急愤激成为话柄,在大大小小的畅销书摊中使商人和闲人的利益得到恰如其份的分配。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鲁迅在人们心中始终扮演着不合时宜的角色。他与社会格格不入,他的热情往往得不到回报,他的悲伤无人体会,他的愤怒被人讥笑。他以一己之力对抗黑白两道,独自享受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与芬芳。当然在他死后,他曾经被尊为空前的民族英雄。但这种称呼无益于亦无损于他本人的含义。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坛,鲁迅因此而成为一个创意,一个除此之外别无分店的天才。
本亚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一书中,曾引尼采的话说,波特莱尔的诗在第二帝国的天空上闪耀,“像一颗没有氛围的星”,在我看来,这个称呼用在鲁迅身上同样恰当。

但嘉定有人这样理解鲁迅也不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02-5-4 22:43:58 | 只看该作者
到底是小孩子的东西。。。。。。。。

PS:我最讨厌的作家之一。。。中国应试教育的糟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02-5-4 22:47:43 | 只看该作者
我不觉得我讨厌他,虽然在读书的时候常常不能理解他的很多东西,被老师瓜分的文字索然无味
但是现在,越来越能体会鲁迅文字的魅力,曾经不才去看了翻译的文字,有些意思:)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仔细体会,鲁迅,真的是作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2-5-4 23:13:44 | 只看该作者
那阁下的见解是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2-5-5 00:20:52 | 只看该作者
的确,
幼稚的人是绝对无法深刻理解鲁迅的,
国内无聊的教育方式也同时误导了一些只会“上课”的人,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鲁迅依然是经典,他的书至今仍是书市热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02-5-5 00:24:05 | 只看该作者
鲁迅
好深奥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02-5-5 10:13:3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angela93 发表

93,怎么你跟我想的一样啊!
从小学(幼儿园太小)到大学,只要有语文便有鲁迅,
并不是我讨厌他,只是不喜欢老师强迫着看鲁迅的文章,
世界上好的作家多的是,不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8-8 21:58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8
    发表于 2002-5-5 10:27:22 | 只看该作者
    鲁迅是谁呀?????不认识,好吃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02-5-5 11:36:0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鲁迅也是特定年代的产物,在当时的时代,作为白花小说的第一人,他是很不容易了,从《狂人日记》开始,到《呐喊》,《朝花夕拾》,《彷徨》……等等等等。还记得我第一次接触鲁迅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实说我对这个文章的印象不怎么样,因为从小我就讨厌散文。可后来,伴随着年龄的增大,渐渐的在他的文章里面读懂了些什么。我最喜欢的是他的《呐喊》自序里面的一些话,“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我有很多的感触。倒不是有着当时忧国忧民的心,而是在考虑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迷茫……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究竟是昏睡还是清醒呢?现在一窝蜂的考研,又究竟是熟睡的人还是清醒的人的想法呢?我不知道……

    鲁迅带给我们的也许在学生时代是无休止的词义辨析,然而在终于逃离了考试以后,他将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8-30 10:34
  • 签到天数: 2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10
    发表于 2002-5-5 14:31:02 | 只看该作者
    好复杂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