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都市网

查看:7947 回复:33 发表于 2005-6-8 10:09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11-3 15:44
  •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qrcod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5-30 14:2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闲话“小囡桥” [复制链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英文字母区区二十六,中国字却能码成千万,若要从中拣一个最钟爱的,我必选“囡”字。细加端详,酷似襁褓中的女婴张着粉嫩小手憨态可掬的模样。只是这个“囡”字罕见于官方文案,多闻于民间俚语,似难登大雅之堂,真正理直气壮用作正式官名的,恐怕还得算是“小囡桥”。

        小囡桥位于嘉城正中偏南,自外观看去,水泥的墩,平直的面,黄漆的栏,与一般公路桥并无区别,周围也寻不到幼儿园、托儿所之类的“囡堆”,这个“囡”字安得多少有些牵强。于是向年长尊者请教小城掌故,方知此“囡”颇有来历。

        相传古时,一对穷苦夫妇逢难流落至此,为图生计,在桥边搭起一间简陋的小酒铺,每日靠几个酒水钱勉强裹腹。无奈当时的桥两侧地属僻远,市井惨淡,小铺门口罗雀,渐渐难以为继。某个寒冬的晨曦,铺外蹒跚走来一位饥寒交迫的女童,向夫妇俩乞食。见小家伙寒风中瑟瑟发抖,涕泪凝冰,二夫妇大动恻隐,塞给孩子两张饼,还给了她一壶酒暖身。女童两口酒下肚,小脸顿时通红,高兴得唱起了童谣,夸赞夫妇俩酒醇心善。自那以后,铺中原本普通的水酒竟变得奇香无比,引得八方食客纷至沓来,小铺立时财源滚滚,很快翻新扩建为大酒家,夫妇俩也随之腰缠万贯,锦衣玉食。
        多年之后的某个下午,酒家大门外忽然聚了一群孩子,伸手向老板娘讨酒喝。此时已是脑满肠肥的富婆,不但失了当初的怜悯,一声怒叱下,竟呼喝伙计将孩子们一顿毒打。小娃娃们遍体鳞伤,哭喊着逃出酒家。凄惨的童谣演化成对恶夫妇的声声痛诉,店中香醇的酒也变得酸涩异常,从此无人问津,酒家也随之倒闭消匿。

        初听乍闻,这是一则说教意味颇浓的“善恶有报”的故事。那群孩童大约是仙童下凡。据老者介绍,早年桥上存有一组石雕,刻画了孩子们被虐打后的惨状,斑斑血泪,栩栩如生。石刻后被移走,“小囡桥”却因此得名。

        “小囡桥”的传奇,实则是中国人传统道德观念的演绎。在儒家的立身规范里,要求君子重仁义而轻财货,故而中国人对“执财货者”历来缺乏道德层面的认同。加之华夏素以农业立国,农为本、商为末。耕播结实而出的,是仁义之财。而商人被视作寄生群体,投机盘剥而出的,乃不义之财。重农抑商的文化道统丝丝渗入社会意识,是谓“商人重利轻别离”,暴富者的丑恶嘴脸,经典成酒家夫妇贫富前后的道德反差。有学者曾总结道:在中国,穷人的悲剧是物质层面的,而富人的悲剧是文化层面的。与之相较,后者似乎更值得同情。

        最典型的例证,莫过于明初的江南巨富沈万三。此君真的是金玉如山,富可敌国。朱元璋气之不过,先是小诈一笔,逼得万三捐出银子重修金陵城墙,尽管他对工程恪守不怠,又献财不吝,可最终皇帝还是利用手中权力将沈家肢解消亡,财物悉数充公。而民间对政府的此般恶行几近冷漠,拍手称快者也不乏其人。时值今日,周庄百姓仍要将“万三蹄”煮得酥嫩烂透,食万三之肉,嚼万三之骨,何其快哉?
        西方的富商巨贾们则幸运得多,即便在中世纪,商人们也早早地成为尊贵的城市议会成员,国王领主们的战争、探险均要仰其鼻息。阿拉伯的商人也够走运,《古兰经》并不排斥甚至鼓励商业赢利。

        “小囡桥”传说的焦点,其实在于富人的“施舍”行为。在西方,富商的捐赠被视为慈善事业,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而在中国,有钱人的捐赠则更多地看作是对“为富不仁”的赎恶,有限的施舍不足以化解道德对财富的深谴。而打家劫舍、杀富济贫之举,虽嫌血腥暴力,却很合小民的胃口。这大抵又是中国人根植于黄土地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情结在作祟。

        在下曾有幸聆听社科院某教授的讲座,此翁大谈中国商界“诚信”的缺失,言至激愤处,大有咬牙切齿之感。我忍不住要冒犯一下权威,中国社会向来缺乏的恰恰是对商人文化价值的正确解读,商人诚信的形成,有赖于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营造,在一种和谐的商业文化形成之前,片面地指责“为商不诚”,未免失之偏颇了。

        孤立于“囡桥”之首,回溯掌故旧典,不合时宜地为“恶商”们话出几句公道,止为茶余清谈。诸君他日自桥畔过,不以“丧失劳动人民立场”责我,已是笔者大幸了。
           

    此贴由 yeshuwei 在 2005-05-30 14:21:22 最后编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10-9 16:39
  • 签到天数: 73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沙发
    发表于 2005-5-30 15:33:59 | 只看该作者
    yeshuwei兄的文采很不错 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1-18 08:5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板凳
    发表于 2005-5-30 16:47:32 | 只看该作者
    知识分子对于一些社会现象总会很用感情的。并不是单独针对“商”的。虽然自古以来,中国还没有把商业放到一个很高的地位,(实际上,包括农业工业都没有得到这种地位,大多数的人一旦在一些行业里“成功”后,总会想方设法的进入仕途)但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问题,不是纯粹的因为中国的商业诚信度太低,导致商业没地位,也不是简单的因为中国商业阶层的人在社会上地位不高,引起普遍的诚信度缺乏。诚然,西方社会商业文化较为成熟,但这是经过长期社会发展而来的。资本主义从中世纪起至今已有数百年,但老实说,中国的成熟商业从明代中后期刚刚起步,就被外来势力意外地中断了。并且,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商业价值观也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中国的商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也必将是“中国特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05-5-30 16:53:03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小囡桥有这么个故事啊


    囡,意味着孩童,天真无邪。


    我想拥有孩提的天真,故名小囡囡

    老朋友的本事真大,这么久远的故事都能挖掘,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7-6-18 16:45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5
    发表于 2005-5-30 17:02:28 | 只看该作者
    jj是老太婆了。还想小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05-5-30 19:20:08 | 只看该作者
    小囡桥边住了10多年,才知道它的来历,惭愧惭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6-9-14 08:58
  • 签到天数: 1279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7
    发表于 2005-5-30 20:33:17 | 只看该作者
    好象在那里看到过这篇文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11-3 15:44
  •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8
     楼主| 发表于 2005-5-30 20:36:13 | 只看该作者
    原文由 天才—岳 在 2005-05-30 20:33:17  发表
    好象在那里看到过这篇文章的。。。。。。

    天地良心,昨天写到十二点才完工,如有雷同,纯属对方抄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05-5-30 20:39:55 | 只看该作者
    天才,这篇文章你哪里看到的,把链接贴出来么,让大家看看是不是同一篇呀,呵呵,我觉得这篇还是蛮有楼主特色的,如果天下有和LZ写的一样的文章出现,那也可以请他一起来加网品论一番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5-6 22:24
  • 签到天数: 372 天

    [LV.9]以坛为家II

    10
    发表于 2005-5-30 21:14:03 | 只看该作者
    曾奇怪于“小囡桥”之名,想来有故老相传什么的典故,今天算是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打印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