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上海市嘉定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关于《嘉定区村庄布点规划(2014-2040)》公众意见汇总和反馈意见
嘉定区北部地区部分干部、群众:
看了上海市嘉定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嘉定区村庄布点(布局)规划(2014-2040)公示》,谈一些我们的意见、建议,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关于规划的连续性。我们认为,一个规划,既要有远期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目标,更要有前后的贯通,要有前后的连续。再也不能一任书记一个规划,一届政府一个规划,搞重复建设,搞前建后拆,搞得劳民伤财。政策也决不能像月亮,“初一月半不一样”,搞得老百姓晕头转向。记得嘉定区委“四届三中全会”已经作出过在全区农村分步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的决定,以外冈镇为试点,其他各街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据了解,各街镇都已花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予以贯彻落实,编制完成了各自的规划并通过不同方式公布了规划和实施计划。最后公布的这个规划已经看不到原来所做规划的影子,又是一个推倒重来的“新规划”。实践证明,外冈镇的模式,是区委、区政府着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功举措,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是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的希望所在。作为区委全会上已经做出的决定,不应该就这么随便的予以改变和否定。
答复:规划的编制是个动态的过程,根据地区实际发展情况、政策形势背景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等适时更新编制。外冈模式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我区也逐步发现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受到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的限制,现有的一套宅基地按三套城镇住宅的模式值得探讨;二是受财政资金规模的限制,现有运作模式操作难度不断加大。村庄作为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在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仍有其文化价值。总之,现阶段编制的村庄布点规划也是在总结已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编制过程中历经各职能部门反复研究,是符合我区实际情况的规划。按照本轮规划,农村居民点将采取有保留有撤并的方式,助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的建设。
二、关于规划的群众性。一个好的规划,应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收到大多数人民的赞成和拥护。这里有一个是开门办规划还是少数人坐在办公室里搞规划的问题。嘉定区在搞村庄布点规划,既要从嘉定全区的面上考虑,也要听听生活在各个不同地区民众的声音,同时也应该借鉴外省、市的经验,然后权衡利弊,统筹协调。
1、我们都是生活在嘉定的北部地区,与江苏太仓市毗邻。近年来,随着他们大手笔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宅基地的迁移,农民向小城镇聚集,由于他们将此项工作大刀阔斧的推进,原来分散居住在他们农村的外来人员全部涌入我们的乡村,这些人住在嘉定北部地区,工作仍在江苏太仓,客观上造成了嘉定的社会治理成本的加大,嘉定在为太仓提供无偿的服务。大量外来人员的涌入(几倍、几十倍的外来人员),加大了外来人员管控的难度。大量的生活污水(粪便)直接排入河中,生活垃圾乱丢,臭水横溢,苍蝇、蚊子丛生,环境严重污染。同时也形成了两个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欣欣向荣的新市镇,一边还是70年代、80年代建造的破村落;一边是清洁。文明、有序、生机勃勃的新气象,一边是垃圾成堆、违章建筑成片的脏、乱、差现象。因此,在制定农村布点规划时,有没有必要先到这些都地区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是不是要和社会管理这个大工程相结合,通盘考虑。
2、按照“规划公示”保留的村庄,尤其是与江苏太仓毗邻的这部分村落还要不要保留,怎么来保留。保留的价值有多大,现状住在农村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群(都是些老年人),20年、30年后还有哪些人在农村,还有没有人居住?再说,治理的成本也十分巨大。是治标还是治本,还是表本兼治,这几年地方政府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整治,但是效果甚微。由于二地的指导思想、政策和方法的不一样,造成的结果也很不一样,我们认为太仓的模式不外乎是一种一劳永逸的好模式,值得借鉴。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好方法。
答复:规划编制过程中已进行大量实地勘察、访谈、下发问卷等调研摸底工作。布点规划作为村庄空间发展的总领性文件,主要是明确相关的原则和标准,关于具体的操作方案将在后续规划中进一步研究。关于污水直排问题将会在村庄规划实施方案中针对各村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村庄作为人类聚居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中国悠久文化的根基,人类寻根溯源的精神家园。村庄基于其自身的生态、经济与文化载体而保留,越来越多的人渴望留住乡愁记忆,乃至居住在乡村。本次布点规划基于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城乡要素力争实现双向流动,促进传统村庄自发更新,探索新乡村居住模式,提出整治村域综合环境、恢复田园生态系统、完善配套设施的各项原则与目标。
三、提几点意见、建议: 1、在各街镇原有宅基地置换规划的基础上,切不搞推倒重来,而是应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充实、完善、提高。政府负责统筹新农村规划的制定(叫新农村也好、中心村也好、居住点也好),但是起点一定要高,作为特大城市上海的郊区,我们认为有必要、有能力与太仓比一比,赛一赛。政府承担规划实施计划的编制,选址、道路交通、水、电、气(天然气)、管(污水管网)、讯(通信)、网(网络)、商等公共设施的建设配套,资金、人才(员)、行政区域的构建等社会事务的协调。
2、在修编好规划的前提下,即刻停止现有宅基地上村民建房的审批,农民建房一律向规划区集聚。方法上是否也可以参照江苏的两条腿走路分方法,即:一是政府委托第三方统一建造,验收合格后交付;而是农民自己建造,但外表必须严格按照政府规划设计,不得有违。发现违反的立即拆除。只要坚持,持之以恒,5年、10年、20年甚至30年以后,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与特大城市郊区、与时代相匹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3、按照“嘉定区村庄布点规划”所示,如果还是保留原来的村庄,特别向我们这些位于嘉定北部地区的村庄来看(江苏的大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大问题),我们认为目前上面所列的存在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所谓的整治不仅成本非常之大,而且效果相当小。只是做做表面文章,搞搞形式主义,浪费纳税人的钱而已,根本解决不了大问题。只有现有的村落向规划建设的新农村集聚,才能治本,彻底解决当前嘉定北部与太仓毗邻地区农村存在的疑难杂症。例如:现有农村危房的改造(大部分70年代、80年代的农村建造的楼房已成危房)、环境整治各类污水的纳管、违法、违章建筑的拆除、外来人员的管控、文明卫生村庄的创建、新能源(天然气)的推广应用、现代社会的管理都离不开农民向新农村集聚这一先决条件。
为此,我们强烈要求:“外冈模式”曾经是嘉定区区委肯定和推进的项目,不要随意改变、放弃,更不要另搞一套。我们期待有一天嘉定区北部的农村像太仓农村的农民一样,享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那一天,甚至更美好。希望我们的意见、建议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要使其成为认为的被遗忘的角落。以上意见、建议,如有错误敬请谅解,如有“冲气”上级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答复:本次村庄布点规划已明确政府重点负责公共环境和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村民负责自身房屋庭院的的建设。具体关于选址、道路交通、水、电、气等布局和相关内容以下层次村庄规划实施方案为准。 本次村庄布点规划作为村庄空间发展的总领性文件,主要是明确相关的原则和标准。关于具体的实施措施和路径将进一步征询农村居民意见,在村庄规划实施方案阶段进一步研究细化。 布点规划总体的规划原则之一即为“集聚、集约”,保留村庄也并不意味着“遗忘”,保留村庄内将逐步完善各类服务配套、市政配套、优化环境,在保留原有乡村风貌的基础上,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
葛隆村村民范惟: 近日获悉葛隆村于2040年之前属于布点村庄之一,不知为何?某对该村做了初步的了解,必须要拆,如不拆需大规模改造!理由如下: 葛隆村主要街道是由原南街、葛新及北街等生产队组成。又长又宅,一般轿车也进不了,更不容说求救护车、救火车能及时进入其中。 现在问题来了:葛隆村街道两侧住满了大几百的民工及其家属小孩,这些人有些不着调的:有的乱拉电线、乱堆木材、乱用劣质天然气钢瓶、乱丢香烟头和超生小孩玩火的。30-40年前发生过火灾由当时的生产队组织及时扑灭,没有发展成大灾。 现今就难以表述:如果发生火灾道路又远,救火车有进步了小街上,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民生问题是农村城镇化的核心问题,这里的农民本来生活水平低,癌症、糖尿病等老年病症目前就家家有。由于交通不便尤其是晚上有些老人为省一些费用,却错过了最佳医疗时期,有的形成终身残疾或过早过世。 第三,这里没有正常的环境管理的条件,几十年前由当时的生产队筑的路一坎坷不平,加上外地民工随意挖掘已成为一个老年人的”杀手”。 第四,葛隆村进入上海嘉定的第一村,如此破烂不堪,作为一个嘉定人感到无言以对! 第五,凭什么有关部门可以决定很多村庄在25年不能享受党中央农村城镇化的政策的恩惠。凭什么很多优良的村庄拼命的拆除,而最需要中央城镇化的偏远村庄,却要放到25年后再说?决定政策的人们,你们认真考虑过这25年这些偏远地区的村民如何生活?退一步说如果在25年要保留这些村庄,必须解决这些村的民生问题。 第六,这里已是农不农,村不村,如何治理这些地方的社会问题考虑过没有?这里看似将成为祖灵“特区”!实质这里已将成为嘉定西北角一个藏污纳垢的场地。
答复:目前外冈镇政府开展了《葛隆村村庄规划》的规划编制工作,规划中将对村域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环境风貌等进行梳理、优化布局。 布点规划中的保留村庄并不意味着“置之不理”,布点规划的指导下,外冈镇政府开展了《葛隆村村庄规划》的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将进一步明确村宅、产业、环境、交通、市政设施等方面的发展措施,改变村庄现有破败的景象,重塑村庄活力。
徐行劳动潘桥村民严仁龙: 贵局前期公示的《嘉定区村庄布点(布局)规划(2014-2040)》已经拜读,现集合事实情况,意见和建议如下: 本人严仁龙,现年71岁,自幼就居住在嘉定徐行劳动潘桥419号,即宝钱公路沪太路口西150米南侧村庄,至今已70余年。该村庄南侧100米为后来移建的曹王寺庙,西南角为环保污染单位——川岛织物(上海)有限公司厂房,村庄北侧80米为宝钱公路,沿宝钱公路北侧就是仙乐息园墓地(详见提供的百度地图),总体概况为“前面庙及污染厂、后面万人墓地、中间狭长带内住户数十户”——估计全嘉定、全上海、乃至全中国都难找出如此之“风水宝地”。 在此先不谈风水迷信问题,仅仅谈谈环保污染问题。早在2002年7月1日,上海市环境保护保护局发出的《关于川岛织物(上海)有限公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沪环保管审【2002】235号)文中明确指出“6、本项目建设的同时,建设单位应与区规划、地方政府协调落实调整老年公园及项目北面楼家宅、西面严家宅敏感目标的搬迁工作”。该批复抄送了上海市规划局、嘉定区环保局、徐行镇政府等部门和政府(详见提供的批复复印件)。作为市环保局批复中,能够明确提出“敏感目标的搬迁工作”的,估计在市级批复中为数不多,也足见该企业会对周边环境及老百姓生活产生何等严重的影响。 意见1:时间已近过去了将近13年了,试问该批复中的第六点所要求的工作做了哪些?何为“建设的同时”?“敏感目标的搬迁工作”中搬迁了几家?“区规划、地方政府”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甚至于,现任的区规划、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领导们,你们知道(沪环保管审【2002】235号批复)吗?或许你刚刚上任或是调任的,可能还没有见过此份批复,更谈不上做了哪些工作吧。 事实上,周边的楼家宅、严家宅老百姓因为川岛厂的废气多次上访和封堵厂门,政府部门都以各种理由敷衍和搪塞,也从未将(沪环保管审【2002】235号批复)告知过村民。直至2014年,村民们通过非正常途径拿到了上述批复,深感被部门和政府蒙骗了十三年,深受废气之害十三年。试问政府和规划、环保等部门,你们拿着纳税人的钱,你们作为了么?是三年啊,你们情何以堪? 意见2:在过去的是十三年中,该村庄数十户农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空气中时常弥漫着呛人的气味,村民天天饱受川岛厂废气、废水的污染,为此该村户曾数次上访政府、封堵川岛厂门。近来来,本村多人发现被发现得了癌症,此前4-5人得癌症已经过世,目前有三人查出癌症,此现象与川岛厂的环境污染不无关系。 我本人也是众多受害者之一,我于2013年8月被查出肺癌,2014年3月被查出大肠癌。是问我这十三年吸污染气体的账该和谁算?我得病的账又该和谁算?众多正在受害村民的健康帐,又该怎么算? 再则。十三年中该村庄非但没有得到任何搬迁,政府反而还在原宅基地上批建新住宅。试问既然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意见中明确要求“敏感目标的搬迁工作”,为什么规划部门和地方政府我行我素?为什么不能将此类关乎老百姓基本生存条件的问题早点摆在议事日程,将新建的住宅落实到其他地方呢?或者干脆就是实施搬迁工作。 意见3:前期拜读了贵局公示的《嘉定区村庄布点(布局)规划(2014-2040)》,我称之为26年规划(正好又是2个十三年)。规划的时间段蛮长,会变吗?领导一换,规划会变吗啊?告诫:做好眼前工作,做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假大空主义。 试问该规划是上面玩下面套的,还是下面往上面报的?在该公式规划中,我们村庄好像是“平移归并村庄”(地图上没有路名的,看不懂也看不清,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试问猴年马月可以平移归并?大概平移归并到哪里?现在有大致的初步方案么?还是先拍了脑袋以后再讲?该规划有延续性的么?有时间进度表么?还有,该规划针对(沪环保管审【2002】235号批复)要求水如何体现的?该村庄农户已经等了十三年,试问还要等上几个十三年,人生又有几个是十三年?如果光是画这种红红绿绿的规划图,估计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画的,或许画的更漂亮。 现在的领导,再过20多年大多不位了,估计到2040年,也没有会负这个责任的。 特此,期盼面复! 答复:对于川岛厂的环保污染相关问题建议向环保关部门进一步反映。 规划的编制是个动态的过程,根据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政策形势背景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等适时更新。本次布点规划是基于对嘉定村庄较为详实的摸底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村庄布点规划作为村庄空间发展的总领性文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村庄发展的标准和原则性问题。在布点规划的指导下,各镇将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下层次的村庄规划实施方案将针对村域中每个农居点进行详细的规划,并指导村庄的实际建设。
上海市嘉定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2015年5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