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0128 回复:27
发表于 2009-5-8 21:27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万物由它而生,毁灭后又复归于它,这都是按照必然性,因为它们按照固定的时间为其不正义受到惩罚并且相互补偿———阿那克西曼德的箴言。
影片的开局差点把我误导,极具象征意味!使我联想起川端康成的晚年,他的小说里有大量对于衰老的旁白,与梦连接在一起。那是一种说不清的恐惧感,或者沙砾扬起,或者马驹过隙,或者如鹅卵型石块刹那间变得一模一样,那会是所有人死亡的原形,没有尽头的复制,而失去生机。
西方哲学里有一些简短的箴言,类似于佛教里的偈语,概括到让人生畏。栖禽鸟兽,世事人伦似乎都在期间微小的游走着,你在一个人身上看到过去的过去,在另一个人身上看到将来的将来。于青年尼采在最初翻译阿那克西曼德箴言的动机,不过是把真相再一次窥破罢了。
花了很多的赘言,无非是想把影片追溯地形而上些,而不是说故事。我一直相信任何艺术都有属于他们的线条感,可视的以及抽象的,线条感让艺术化的东西含蓄,比如风势、比如流水、比如由暗到明的折射,比如由阴转阳的豁然开朗。而这部《野草莓》,深藏在线条里的是“时间”。
伯格曼拍摄影片之时,时间的可能性早被科学家与诗人从单一流向发展到多种流向的可能,奠定地适逢其时,所以当看到老人穿梭在青年时代并且亲临故地(这种手法如今已是司空见惯),至少在以表现为生命的电影里,无疑是思想之花突如其来的礼物。记得之前一个油画家给我拼出了一张抽象地图,他说起现代人思想的多元是因为横坐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纵坐标的弗罗伊德的“梦境”交织成数不清的内心原点,这差不多是欧洲当代艺术的一口井。
野草莓作为象征语言在《野草莓》中只出现了一次,仅仅一次就够了,就在一个瞬间,预期出现子孙的脸庞与身边子孙的脸庞已经迥然相异,不过是人伦,偶然的女情男悦开枝散叶,三代之后,面目全非。然而老人似乎在寻找另一个可能,另一个偶然,甚至是另一片时间空间里的记忆,只是电影的线条感需要含蓄、或者隐秘。于是,老人中途遇到了一系列暗示,他碰到一个青年少女在感情上需要抉择,他碰到一对中年夫妻在精神上貌合神离,他记忆起十个兄弟姐妹的童年,也遇到了辨别不清子嗣多少的母亲……
伯格曼在述说着时间的支离,至少电影的清晨和傍晚还在预定轨迹中行进,只是偶然,什么时候会像羽毛那样从鸟身上掉下来,谁也无法知晓。而一只没有针的表才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礼物,它在内部走过所有世纪,而外部却看不到任何时间走向的痕迹。
电影是黑白的,那天和亚平谈论过,我认为导演的倾向更希望是彩色的,因为那名女子在风中摇曳地飘过,那些云在远方久久留宿,细腻的细节需要有自己的语言!而电影的拍摄完成日期是1957年。
我知道野草莓盛开的日期,却不知道明年陪我采草莓的人会是谁……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6-12-1 09:47 |
---|
签到天数: 728 天 [LV.9]以坛为家II
|
|
|
|
|
|
|
|
但愿人如文一样澄澈就好了.也免去这么多言语纷争.靠文字拈花惹草却也是文字的耻辱. |
|
|
|
|
|
|
|
原文由 韶华易逝 在 2007-07-09 11:08:23 发表
小侦:言之有理。
呵呵,我也是有感而发。这几个版好文好话题不少,但很多都被吵吵坏了。论坛还是以文会友实在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4-11-30 19:24 |
---|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
|
|
|
|
|
|
文倒是好文,也蛮有水平。就是全贴乱吵吵,说着说着就走岔,说着说着就有人冷嘲热讽,破坏欣赏好文的气氛,大家就谈文不好吗,文笔好多写一点让人受益的文章才是正道 |
|
|
|
|
|
|
|
无间玩的不错  |
|
|
|
|
|
|
|
您聪慧明事,见谁就说此梳子非彼梳子
您刚提的又是哪个梳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