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5369 回复:14
发表于 2006-1-31 16:02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4-11-3 15:44 |
---|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国人好“吃”,婚丧嫁娶,节庆纪念,无有不宴,无所不餐。夸张如牛群相声之《巧立名目》,吃完米丘林再吃巴甫洛夫,国人吃性,可见一斑。
然而,“吃由”种种,皆大不过年尾除夕的那一顿。
年夜饭,是中国年俗文化的浓墨一笔。金纸玉屑,火树银花,环拱着一桌温馨朴实的菜肴,亲情相沽,家酿小酌,端起满盏的祝福,放下一年的愁苦。如果说“家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核心,那么年夜饭就是勾连起这个核心的重要钮带。
年夜饭面前众生平等。无论高官名流,贩夫走卒,除夕的一晚必定是守在家人身边,围上祖传的圆台面,就一碗高汤咪一口老酒。即便是浪迹未归的游子,家人也会替他们摆下碗筷,留出座位。人虽在外,精神共嚼。
幼时记忆里,年夜饭是大红色的。红烧肉、鸭血汤、辣豆腐、红焖鱼、茶叶蛋......还有枕着炭火的小涮锅,大灶膛里呼呼窜着通红的火苗,满面红光的姥爷高举酒盅,烫热的黄酒冒着醇醇香气,泛着琥珀色的珠光。
老式平房瓦屋里的年夜饭是最有味道的。院前张春联,柴扉贴门神,四壁挂年画,脚下搁着炮仗烟花,头顶孤悬着黄炽灯泡,九吋的黑白电视机开得沙沙响。菜色虽粗陋,却嚼得出味,嚼得起兴。
一顿年夜饭,往往会从下午延续到深夜,不啻于一场马拉松。小娃儿们通常耐不住年夜饭的冗长,菜还未上齐,便争相跳进院子里燃起了串鞭、二踢脚,胆小的女孩儿戴着兔儿帽,惊恐地捂紧耳朵。那时的我,总是诧异于大人们的屁股何以那样沉,可以在饭桌边枯坐如此之久。酒已尽、菜已凉,但会心的话题似乎永无休止。
待后来平房拆迁,一家老小被锁进“鸽子笼”式的楼居,当年红火的年夜饭盛景不复。电煲的米饭远没有炭火灶头里烹熟的香,四壁的高档墙饰让年画无处安身,精心创写的春联只能供自我欣赏,连那口年代久远的黄铜小涮锅也黯然退役了,因为生怕它冒出的浓烟热气会熏黑娇贵的墙纸。大家族的四世同堂变成了三口之家的小意融融,大海碗的红烧肉改成了肉片小炒,大盆装的白切牛羊肉换作精致的什锦拼盘。中国人的家庭形式在变,年夜饭的样式也在悄然地变化。
吃的人少了,年夜饭反而更难做。有一年除夕,父亲居然从饭店里购回一锅老鸭汤,“买年夜饭”在当时还是闻所未闻的事,想不到几年之后,下馆子吃年夜饭成了新的时尚。过去每至年末,饭店酒家往往生意清淡,甚至有打烊歇业的,如今越临年关生意越旺,甚至一桌难求,隔年预订。
老一辈的人总在抱怨我们这一代,不懂得享受厨灶之乐。馆子的味道虽美,却丧失了举家共厨的自怡,淡化了年夜饭“家”的主题。是的,离开了“家”,年夜饭就只是一顿普通的聚餐。年夜饭,嚼的是美味,品的是亲情。怀揣着这份失落已久的亲情,愈发怀念起老屋的陈锅旧碗、冷炭空灶,还有那张尘封多年的八仙老桌。 |
|
|
|
|
|
|
|
楼上的,我小名叫君君饿,我也有个妹妹
唯一遗憾的是,今年的年夜饭爷爷不在了..........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5-9-2 13:56 |
---|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5-9-2 13:56 |
---|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
|
|
|
|
|
|
很怀念小时候那种浓浓的过年气氛,虽然物质并不宽裕,但是精神是愉悦。 |
|
|
|
|
|
|
|
楼上的貌似有点哲学味道。未来的东西我们没法多加考虑,只要有节过,有假放,有饭吃,过年就是好事。况且现在单位请的也是年夜饭,我们一年里要吃二到三顿甚至四顿年夜饭,年夜饭和“家”的联系已经不是太大了。 |
|
|
|
|
|
|
|
春节必将会成为一个历史,在历史中产生的东西,必定会在历史中消亡。 |
|
|
|
|
|
|
|
好不容易过个年,居然还要加几天班.
真没有人性.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5-2-9 13:15 |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偶尔看看II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