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2753 回复:20
发表于 2002-5-6 23:0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原文如下:http://www.jdedu.sh.cn/jygk/zx/jiaer/wenxue/04.htm
我 看 鲁 迅
记忆中仿佛出现一些身影:眼珠间或一轮的祥林嫂,满口“之乎者也”的孔乙己,颈上套着银项圈的闰土,惯用精神胜利法的阿Q……,他们从那个时代走来,身后走出一个身披灰色布袍,头发上指,目光凝重的人——鲁迅。有许多人似乎已将鲁迅淡忘了。他们手里拿着《雨天的书》,枕边放着《雅舍小品》,说:“什么时候读什么书,鲁迅已经过时了!”
我却不这么认为。
我第一次认识鲁迅是从《一件小事》起,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敢于解剖自己的人并不多见,何况在那个时代,而鲁迅却这样做了,他勇敢的摘去“有色眼镜”,无情地剖析“小”字。鲁迅是一个真实的,敢于敞露自己心灵的人。
再识鲁迅是无意中从桌边拾起一张报纸时,看到了一个标题《鲁迅是怎样度过除夕》,令我惊诧不已的是,鲁迅几乎没有和家人守过岁。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里”,一部部不朽的作品诞生了。
“我以我血荐轩辕。”当我捧起语文课本时。鲁迅这一句呐喊之词震撼了我的心灵,在那个“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身在异国他乡的鲁迅他完全可以生活在另一个世外桃源。可他被民族的呼唤召回,拿起手中的笔,“怒向刀丛”。鲁迅的学识在当时是被公认的,他能像一些“名流”一样平步青云,可他选择了战斗,他不顾白色恐怖,于枪林弹雨中树起一面旗帜。“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他的笔在那个危机四伏的年代始终是坚定有力的,他那种可贵的社会责任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鲁迅,他将成为我未曾谋面却是永远的导师。
我的感想:
在幼小至今所积累起来的所有对鲁迅的印象中,书本也许是最直接最原始也最有效的媒介。虽然我曾经在北京、上海、厦门等地瞻仰过鲁迅故居,聆听过一些解说小姐们并不精采的讲演,但这一切都不如鲁迅本人直接对你说话那么真实。
然而此刻鲁迅却离我们无限遥远。他的躯壳已彻底弃绝了人世,他的文章在一代一代人的误读中褪去了颜色。他的精神在这个贫血的时代里显得苍白无力。形形色色的阴谋家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他,善良无知的人们在落日的余晖中遗弃他,他的狷急愤激成为话柄,在大大小小的畅销书摊中使商人和闲人的利益得到恰如其份的分配。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鲁迅在人们心中始终扮演着不合时宜的角色。他与社会格格不入,他的热情往往得不到回报,他的悲伤无人体会,他的愤怒被人讥笑。他以一己之力对抗黑白两道,独自享受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与芬芳。当然在他死后,他曾经被尊为空前的民族英雄。但这种称呼无益于亦无损于他本人的含义。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坛,鲁迅因此而成为一个创意,一个除此之外别无分店的天才。
本亚明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一书中,曾引尼采的话说,波特莱尔的诗在第二帝国的天空上闪耀,“像一颗没有氛围的星”,在我看来,这个称呼用在鲁迅身上同样恰当。
但嘉定有人这样理解鲁迅也不错 |
|
|
|
|
|
|
|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充塞天地之间的黑暗和寂静。 |
|
|
|
|
|
|
|
“我以我血荐轩辕”……只以这一句话,我就崇拜他!先生的文字才是真正的好文字!  |
|
|
|
|
|
|
|
我崇拜他
他是中国人的精神
他敲打着铁箱
将我们击醒
他给了我们勇气与信心!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6-7-19 08:14 |
---|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
我很喜欢鲁迅的,特别是他的杂文~~
想看的时候看不太懂~~
|
|
|
|
|
|
|
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14-7-17 11:55 |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
|
|
|
|
|
|